新年“新”保险知多少?

p39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谢玮︱北京报道

编辑:牛绮思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8年第7、8期)

“讲真,我这次真的是武装到牙齿了。”这天,王潇(化名)在朋友圈内分享了自己做牙齿修复时购买麻醉意外保险的体验。从在淘宝上购物时“常规选择”退货运费险,到出国旅游时购买境外旅游保险,再到从熟悉的保险经纪手中团购车险,她已经成为朋友之中的“保险达人”。不过,在王潇看来,自己还是一个“入门选手”,买保险“给谁买,买什么,买多少”,也是一门学问。

事实上,随着保险种类的不断细分和丰富,除常规的普通寿险和意外伤害险外,健康险、医疗险和重疾险等品种逐渐受到消费者青睐。部分消费者还将保险作为家庭资产配置中的一部分,购买储蓄、理财类的保险产品。

另一方面,五花八门的新险种也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粗略梳理发现,有整年保费只需要9元钱、保额最高可达10万元的“吃货无忧险”;有针对宠物主人的“宠物伤人险”“咬人责任险”;一款售价为9.9元、保额1万元的“防电信诈骗险”,据说可以赔偿被保险人因电话、短信诈骗而导致的资金损失;还有一款只需3.99元便能购买的“个人证件丢失险”,也颇受欢迎。

如今,谁爱买保险?他们都在哪里买哪些保险?其中又有何风险?

谁在买保险?

2017年12月,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发布《“阿尔法保险”白皮书》,披露了智能家庭保险顾问“阿尔法保险”自同年9月上线以来的重要数据研究成果。结果显示,用户年龄的中位数是35岁,其中70后、80 后占了78%。根据国家统计年鉴2015 年数据,全国70后、80后人口在20~60岁年龄段占比约为52%,而“阿尔法保险”的70后、80后用户占比是全国该人群的1.5 倍,因此可以说70后、80后更关注保险。

另一组数据也十分有趣:30岁之前关注保险的男性比女性多,30~40岁关注度相当,40岁以后女性更加关注保险。女性用户年龄的中位数为37岁,男性用户年龄的中位数为35岁,表明关注保险的女性比男性从年龄上来看更成熟。

互联网巨头纷纷涌入保险市场

经过10余年的探索发展,从最初的“渠道变革”到“场景创造”,再到今天的“科技重构”,互联网保险已经成为在整个保险行业生态中举足轻重的力量。

近年来,国内互联网公司巨头陆续完成了保险中介的布局。

2015年,京东通过收购天津津投保险经营公司,拿下了保险经纪牌照;2016年,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有限公司(支付宝)旗下的杭州保进保险代理有限公司获批,阿里由此正式取得了合法的保险中介资质;2017年,由腾讯控股持股57.8%的微民保险代理有限公司获批经营保险代理业务,成为腾讯在内地首家直接参与且作为第一经营主体的互联网保险企业;还有百度金融将黑龙江联保龙江保险经纪有限责任公司纳入“麾下”,拿下一张保险中介牌照。

保监会2018年1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互联网保险签单件数124.91亿件,增长102.60%,其中退货运费险68.19亿件,增长51.91%;保证保险16.61亿件,增长107.45%;意外险15.92亿件,增长539.26%;责任保险10.32亿件,增长438.25%。

互联网保险中介平台以线上化的形式开展业务,一方面探测客户需求和市场反应,定制保险产品;另一方面连接保险公司,成为传统保险公司原有渠道的补充。

带 “险”字不等于真保险,警惕奇葩伪保险产品

不过,值得警惕的是,部分“互联网+保险”产品在创新路上备受争议。

此前,“贴条险”“雾霾险”“赏月险”“世界杯遗憾险”“春晚收视率险”“吃货险”等奇葩险种,多数都在推出不久后即被监管部门喊停。网络上类似于“熊孩子惹祸险”“扶老人被讹险”“忘穿秋裤险”等险种更是层出不穷。

其实早在2015年,保监会就曾经发布过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世界杯遗憾险”“贴条险”“跌停险”等产品虽然带着“险”字,但并没有体现保险对客观事件的风险管理功能。

不久前,由于两明星公布了恋爱消息,网上立即有商家开售“××恋爱险”,每单保费11.11元,承诺如果这两位明星一年后仍保持恋爱关系,商家便支付双倍金额。对此,保监会强调,公众人物“恋爱险”并非保险产品,不符合《保险法》规定,也不是由保险机构开发和销售,消费者购买此类产品会面临缺乏法律保障的风险。

如今,这种恋爱险也已经下架。

————————————————————————————————————————

1-《中国经济周刊》2018年第7、8期封面_副本

《中国经济周刊》2018年第7、8期封面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