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时评:2017年出生人口、人口出生率双降,应对老龄化要有紧迫感

《中国经济周刊》特约评论员 葛丰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8年第5期)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全年出生人口172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43‰。相比2016年,两项数据均有小幅下降。

“全面二孩”生育政策实施第二年,中国的出生人口和人口出生率转升为降。这一结果带来的有利一面是,这种更接近自主生育条件下的真实生育意愿反映,可以为更准确的人口预测提供坚实可靠的演算依据,而只有基于真正可靠的人口预测,针对人口变化趋势而展开的公共政策调整才能有的放矢;相对较为不利的一面是,生育意愿的走低看来很难仅凭单一性的生育政策予以扭转,中国在未来可见时期很可能遭遇“未富先老”。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在此之前,虽然早有大量研究表明,人口变化趋势往往带有巨大惯性,甚至暗含自强化机制。世界各国已有经验中,一旦总和生育率降至1.5水平,扭转生育率下降趋势就会变得极为困难。迄今所有已经步入这一“陷阱”的国家,尚无重新达到世代更替水平的先例。

但是中国的情况有其特殊性,因为中国的低生育率起码从其源头上,起自一个强有力的外部因素——计划生育。因此,这就使得此前关于人口问题的讨论中,存在大量事先很难被证伪的主观性假设(如一旦生育政策放松,中国有可能迎来大规模、集中性的补偿性生育高峰)。如今回头来看,这种假设认知近乎必然地导致了中国的人口政策,以及以人口变动趋势为基础信息的公共政策设计,在前瞻性、系统性、协调性等方面凸显不足。

事实表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快速提升,中国与其他国家一样,同样伴生着生育意愿与实际生育水平的显著下降。中国当下急需依据事实变化,深入总结和准确把握人口发展规律,及早展开涵盖计生、医疗、教育、社保、户籍,以及产业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土地政策等全方位的战略调整。

这种全方位战略调整不应该停留在“狼来了”式的空喊阶段,当下尤其要深刻地认识到:其一,中国的生育率下降与深度老龄化,是长期、内在的固有趋势,不可能单凭生育政策松绑就出现逆转;其二,中国的生育率下降与深度老龄化,对中国构成的挑战之大、之广远超想象,中国目前的准备工作还显不足。

形势倒逼下,中国已没有多少再等、再看、再试验的容错空间。按照预测,到本世纪中叶前后,预计中国三分之一的人口年龄将在60岁以上,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没有过的发展中国家老龄化水平,更遑论这种情况,竟然将很快发生在一个长期习惯于劳动力供给近于无限的人口大国中。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期待在此纲领引领下,中国能更准确、更务实地把握人口发展规律与变化趋势,及早、主动地开创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环境与发展新路。

————————————————————————————————————————

2018年第5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2018年第5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