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副省长朱鹤新: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构建开放新格局

p118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摄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摄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银昕 | 论坛现场报道

责编:陈惟杉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第20、21期)

虽为西部省份,但四川省近年来的经济表现十分强劲。2016年四川地区生产总值达3.268万亿元,位居全国第六,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5月13日,四川省副省长朱鹤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作为西部经济强省,四川在“一带一路”中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成都第二机场将成整个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航空枢纽

朱鹤新介绍说,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其建设工作,抢抓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机遇,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希望加快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

虽地处内陆,但四川已与21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贸易关系,有16个国家在四川设立领事机构,全球500强企业已有321家在四川设立公司或办事处。此外,双流国际机场是全国第四大国家级航空枢纽,开通国际(地区)航线96条,省会城市成都是继上海、北京、广州之后第四个72小时过境免签城市。

在设施联通上,四川省对接“六大国际经济走廊”的一批大通道项目正在加速推进。朱鹤新介绍,目前四川已形成包括9条铁路、18条高速公路、1条水运航道的28条入川和出川通道,双流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了4600万人次,国际航线持续增加,“空中丝绸之路”已初现端倪。此外,成都始发的中欧班列实现天天有班的目标,目前已联通了波兰罗兹、库特勒、荷兰蒂尔堡、德国纽伦堡等欧洲重要节点城市,2016年开行班列达460列,跃居全国首位;泸州港、宜宾港开通近洋航线,实现四川省内河航运通达江海。

成都第二机场——天府国际机场是“十三五”规划中计划将要建设的我国最大的民用运输枢纽机场项目,其定位为“中国西部区域航空枢纽、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等级别的航空港之一”,将负责成都出港的全部国际航线。将于2019年完工的天府国际机场一期工程按“满足到2025年,共计4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70万吨、飞机起降量32万架次”的目标设计,总机位资源202个。远期规划中,该机场还将建设6条跑道,航站楼总面积扩增至126万平方米,满足年旅客吞吐量5000万人次需求。

在发布会现场,朱鹤新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作为四川省省会和副省级城市,成都处于全省的“首位”位置,在建的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完工后,成都将成为继上海和北京之后第三个拥有双机场的城市,也是第一个拥有双机场的西部城市,该机场将会成为整个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航空枢纽。

四川省发改委主任范波进一步补充说,国家对成都的定位是国家级、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双流和天府两个国际机场还将分别带动其所属的两个临空经济区的发展。“目前成都已经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将成为科技中心、金融中心、文创中心等,天府国际机场的建成对成都、四川乃至整个西部都会有巨大的支撑作用。”

国际产能合作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并重

朱鹤新介绍说,“一带一路”的重要一环是国际产能合作,这方面四川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并重。四川省研究制定了《四川省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年)》,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饮料食品等是重点合作领域,目标是实现四川优质产能与国际市场需求的充分对接。四川目前正在谋划、储备、建设和开展前期工作的国际经贸产能合作项目已达100余个,涉及金额近4000亿元。

“2016年四川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企业数量新增65家,总数达到250家,其中海特高新、新筑路桥、东汽、宏华和新希望等企业境外投资项目进展顺利。”朱鹤新说,四川将以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国际合作园区等为承接载体,进一步加大投资促进力度,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引进优质资本、优势企业、高端产业,推动四川制造、产品、技术、标准、品牌和服务链条式“走出去”,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

以西部金融中心为目标的成都目前正在加强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和丝路基金、中非基金、东盟基金等的对接,推动跨境融资便利化。“我们还将加强区域金融合作,拓宽省内金融机构合作,特别是积极引导外资、港资、台资金融机构来川发展,推动川内金融机构布局海外市场,加快与全球接轨。”朱鹤新说。

p119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银昕在论坛现场提问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银昕在论坛现场提问

————————————————————————————————————————

2017年第20、21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2017年第20、21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