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王克 | 河南报道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第12期)
2016年6月6日,新安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改制成为河南新安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安农商银行”)。大半年过去了,该行董事长薛灵贤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从“农民合作经营组织”到“农村金融企业”,农商银行改了体制、变了机制,但没有也不能改变的是信念和理想——“还是我们这些人,还在这个地方干,就得真的把钱用在乡亲们身上,这也算是‘不忘初心’吧!”
新安农商银行开展农村金融自助服务点培训 摄影 赵贯斌
雪中送炭
农民脱贫你别犯愁
将农村信用社“过渡”为“符合现代金融企业要求的有特色的社区性农村银行机构”,目的是使其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而任何市场主体参与经济活动都带有明确目的——追求利益最大化。在与《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交流时,薛灵贤对此并不避讳:“企业当然要追求利益。”精彩之处是,“农民腰包鼓起来农商银行自然就会赚到钱。”
分管精准扶贫工作的新安农商银行副行长王建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新安农商银行之所以能够从一家基层信用社成功转制,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和农业的迅速发展,因此,明晰产权关系、激活经营机制以后继续立足三农、服务三农,不仅是农商银行的责任,也是一种双赢乃至多赢的“反哺”。“拉动农村经济就是拉动银行绩效,这在新安农商银行早已形成共识,帮助农民消除贫困则是我们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王建伟说。
据他介绍,2016年年初,新安辖内有83个贫困村,涉及贫困人口6589户22695人。不同于社会法人,贫困户的家庭构成、个人品行、劳力情况、致贫原因、收入来源、资金需求各不相同,要弄清楚这些情况,信用联社沿袭多年的营业网点服务模式已不适应,而商业银行上门服务的客户经理模式恰逢其时。到2016年末,全行客户经理和精准扶贫包村信贷员全员走访农民家庭,入户调查率高达99%。按照“一户一档”的标准,对所有有信贷需求的贫困户建档立卡,对有贷款意愿,有就业创业潜质、技能素质和一定还款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保证应贷尽贷并实行利率优惠,对贫困户形成的不良贷款,在剔除主观恶意欠款的情况下,确实由于自然灾害、气候、市场变化等因素导致无法归还贷款的,予以贷款展期或适当延长还款期限;对通过追加贷款能够帮助渡过难关的,则追加贷款扶持,避免其因债返贫。
新安县石井镇井沟村村民崔红新因原先打工的煤矿关闭而赋闲在家,想自食其力又苦于缺少资金和技术。当地的荆紫仙山景区开发让他看到一线商机,萌生了在景区经营商店的念头。新安农商银行石井支行及时伸出援手,一个工作日内为其办好3万元贷款的发放手续。根据崔红新的商店选址,该行又专门在他的店里安装了一台助农取款设备,光这一项就可以为他带来每月1000元左右的收入。因一场意外导致贫困的农民李长虎家住崔红新的邻村龙潭沟村,精准掌握其家庭情况和发展意向后,石井支行发放两万元贷款让他跑起了运输,龙潭大峡谷开发后又贷款10万元帮他开起了家庭旅馆,如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李长虎的生活转变燃起了乡亲们的创业热情,新安农商银行迅速“切入”,向该村投放贷款100多万元,支持20多户农民搞起了家庭旅馆。
新安农商银行员工指导客户使用手机银行 摄影 赵贯斌
锦上添花
共同富裕我来助力
新安农商银行一家一户式的“精准投放”让很多贫困农民看到了希望,但薛灵贤认为,比起“单干脱贫”,“共同富裕”应当更有效率。因此,新安农商银行始终将“产业扶贫”视为提升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造血”功能的必由之路。在新安县,哪里有产业,哪里就有新安农商银行的金融服务。
位于新安县产业集聚区的河南春天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繁育的种猪深受豫西地区及山西、陕西等周边省份客户的青睐,“春天牧业”因此成为国内领先的种猪养殖企业和行业的知名品牌。从公司起步开始,新安农商银行就成了最重要的合作伙伴,资金“输氧”帮助其突破了发展瓶颈。现在,春天牧业饲养优质种猪4000多头,直接吸纳160多名农民就业,同时,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以技术、管理方式带动周边农户走上了产业化致富的路子。
与春天牧业一样,新安县山森牧业有限公司得到了新安农商银行的一路护航。从5栋羊舍500只种羊发展到11栋羊舍4000多只种羊、占地100亩的规模,新安农商银行的1500万元贷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回报,近两年来,山森牧业带动近400户贫困农民参与特色种养,走上了脱贫之路。
洛阳中超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拥有超细高白氢氧化铝环保型燃剂核心技术在市场占稳一席之地,无论在其筹建之初还是提升阶段,新安农商银行始终与其保持战略合作。“实业扶贫”作为双方的共同理念甚至被写入了合作协议——新安农商银行给中超公司贷款授信2000万元,利率优惠,随用随贷,循环使用;中超公司则承诺工作岗位安排不少于30名有工作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农民培训就业,实现企业、银行、社会(贫困户)三赢的局面。
洛阳舜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典型的贫困山村集体经济组织,流转经营土地5000多亩专业种植油用牡丹和绿色农产品,计划直接安排当地农民1000多人就业。新安农商银行积极发放贷款并给企业送去信息和技术,还主动提出为企业安排贫困农民提供资金支持。到《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调研时,该公司已经顺利流转2000亩油用牡丹田,今年还将增加3000亩。
薛灵贤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我国县域金融机构很多,但为了控制风险、增加盈利,农村资金流向城市的“倒吸”现象较为普遍。新安农商银行能够坚持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理想和信念十分重要,改革创新同样不可或缺。“新安农商银行有四大创新举措:一是精确定制产品,二是创新担保方式,三是优化办贷流程,四是富民惠农工程。正是这种建立在创新基础上的科学坚守,让我们有了不竭的内生动力,到2016年底,新安农商银行各项存款余额53亿元,占全县金融机构存款总量的28.3%;各项贷款41亿元,占全县金融机构贷款总量的 38.6 %。其中涉农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的99.8%并实现了所有乡镇、产业集聚区金融服务全覆盖。”薛灵贤说。
————————————————————————————————————————
2017年第12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