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武芦芽山旅游公司总经理常洪睿:“跟着山一起修行”

文|李永泉 任重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第11期)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28 岁的常洪睿用这句话自嘲他从“投行金领”到“山大王”的职业跨越。

4 年前,拥有德国、香港教育背景的常洪睿,经过国际著名投资银行高盛集团的数轮面试,进入6 选4 环节。就在关键时刻,父亲给他发出回家管理家族企业的最后通牒。常洪睿艰难抉择,最终遵从父命,一头扎进晋西北的深山,担任宁武芦芽山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下称“芦芽山公司”)总经理。

2 月27 日,在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东寨镇,这个阳光、帅气的大男孩面对记者,直言很享受现在的职业与眼前的大山,他借用王安石《游钟山》中的诗句“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表达自己的心境。

广告登上纽约时报广场大屏幕

“中国芦芽山,拥抱世界情怀”,2016 年5 月,当芦芽山景区的宣传广告登上美国纽约时报广场大屏幕时,画面中雄伟壮阔的自然风貌吸引了不同肤色的人群驻足观看。此举成为芦芽山景区国际营销里程碑式的事件,从此拉开芦芽山海外宣传的序幕。

在常洪睿看来,芦芽山集奇、险、雄、秀于一体,并不逊色于国内众多名山大川,只是受制于宣传力度小,知名度低,目前还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阶段。

事实上,被称为“中国北方的香格里拉”的芦芽山的确不同凡响,其主峰怪石嶙峋、巍峨挺拔,汾河、清涟河、岚漪河也均源于芦芽山区,周边还有多个平坦宽广的高山草甸、万年冰洞以及建于唐代的悬崖栈道、悬空寺、崖壁悬棺等诸多自然人文景观,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正是基于芦芽山独特的自然人文资源优势,常洪睿确立了“市场化+国际化”的营销战略,在加大传统地面推广力度的同时,借助新媒体为芦芽山景区布局,实现了“O2O”线上加线下的发展模式。

此外,在活动营销方面,景区每年举办三场活动,将绿色、健康等现代生活理念与芦芽山独有的山水风光、人文景观、生态环境融合,使旅游、体育、文化成功联姻,在活跃了旅游文化氛围的同时提升了景区的品牌形象。

启动上市计划

“一个公司的运营如果没有资本对接,就像一架飞机没有翅膀,公司很难发展壮大。”与国际投行颇有渊源的常洪睿深谙这一点。

作为芦芽山公司新生代“掌门人”,常洪睿认为芦芽山景区经过10 年的建设与运行,无论是接待游客的数量,还是景区的软硬件建设,均已具备了上市的条件。据介绍,北京直达芦芽山的旅游专车目前已开通,未来高铁也将从景区身旁经过,当地政府正在力推芦芽山“申遗”,5A 级景区也在申报中。

去年至今,公司上市成为常洪睿心中的头等大事。2016 年7 月初,芦芽山公司从北京邀请了专业的券商团队,正式启动公司上市计划,并着手安排上市运营等一系列工作。2017 年,芦芽山公司全面展开上市工作,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把公司的股权下放到员工,给予优秀员工股权激励,并且吸纳了景区周边的部分百姓参与其中。

打造芦芽山IP

常洪睿把2017 年定义为芦芽山景区的IP 战略元年。

IP(Intellectual Property)直译过来就是知识产权,代表着个性和稀缺性,它体现了商品的核心价值,能够化解同质化的价格战。IP 与旅游结合,在国际上已有先行者。熊本熊红遍亚洲,就是通过动漫IP+ 虚拟明星+ 旅游的结合打造区域知名度;迪士尼也是通过电影、动画片等超强IP 传播与旅游乐园、吉祥物的结合,支撑产业化运作,取得巨大成功。

熟悉常洪睿的人都知道他会玩,玩得也颇有格调。常洪睿希望发挥自己在“玩”上的天分,把山水风景和科技进行融合,打造芦芽山的强势IP。

常洪睿的规划是把景区独特的山水人文景观整合起来,贯穿红色旅游、科学探秘等内容,最终通过球幕影院呈现给游客,以高科技为载体提升游客的体验感,颠覆游客对景区旅游的传统认知。

“再过几年,游客就可以在高科技空间内,身临其境地欣赏芦芽山全景,在300 多万年的万年冰洞和惊险刺激的悬崖栈道之间来回穿梭,把雄奇秀险的景致短时间内尽收眼底。”常洪睿这样描绘自己的构想。

除了球幕影院, 常洪睿十分看好“VR+ 旅游”,他表示芦芽山会抓住VR 时代的这片蓝海,为消费者送上全新的沉浸式的旅游体验,打造山西省内独特的旅游体验模式。此外,芦芽山还计划引进新的二次项目,在2788 米海拔上建玻璃栈道、在马仑草原引进德国H-Bahn“空轨”项目等。

“要做就做第一,没有人会记住谁是亚军,只有冠军才会被人们所瞩目。”回望芦芽山,常洪睿信心满满。

做一家“有温度的企业”

在山里待久了,常洪睿开始喜欢上了山的永恒与坚毅。

“跟着山一起修行”,这是常洪睿给自己立下的目标,也是他从“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中领悟到的信念。这句禅意十足的话时刻在提醒他要守得住心、耐得住寂寞、经得起锤炼。

也许是受西方文化与家族传统文化的熏陶,常洪睿提出打造“有温度的企业”这一理念。

“作为一家企业的带头人,对内对外都要传递温暖积极的东西。”常洪睿认为,“有温度”这三个字体现出企业的社会责任。他同时表示,只有先做一个“有温度的人”,才有可能打造一家“有温度的企业”。

“我父亲2007 年就注册了关公慈善基金,他一直秉承‘信’和‘义’,深深地感染了我。芦芽山景区衍生文化品牌‘芦芽之语’,也在做慈善事业,每卖出一瓶蜂蜜就向希望小学捐赠一角钱。”常洪睿说。

由于景区周边乡村密布,芦芽山公司希望让公司发展的红利“温暖”到每一位村民,比如景区在重要的地方为当地村民建设小木屋和简易棚,不收取任何租金;工作岗位优先向村民开放,最大限度解决当地农民的就业问题。

“当地贫困人口还有很多,距离实现完全脱贫还有一段路要走,我们会在带动当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努力。”常洪睿坦言,“我们的团队于社会而言,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团队,但我们会继续做下去,让企业朝着‘有温度的企业’方向前行。”

————————————————————————————————————————

2017年第11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2017年第11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