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看典型】专访东岭集团董事长李黑记:发展创造财富,勇担社会责任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王群|陕西报道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6年第38期)

2016年8月27日,“2016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发布,陕西东岭工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东岭集团”)凭借761亿营收总额入围榜单第182位,连续第13年进入“中国500强”俱乐部。而8月25日的 “2016中国民企500强”榜单发布会上,东岭集团位列第29位。

中秋节前夕,《中国经济周刊》在陕西宝鸡对东岭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东岭集团董事长李黑记进行了专访。

带领村民走共同富裕之路

“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和政府的好政策,哪里会有我们企业家今天的辉煌?哪里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因此,做企业家一定要有尽全力回报社会、回报人民的责任感。”这样朴实简单的话李黑记在很多场合说过。

李黑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小时候几件事让他终生难忘。一是14岁时,父亲生病需要输血,但没有钱,在村上借钱借不到,为什么?因为家里穷,人家怕借钱给他还不了。没办法,只好把小猪娃卖了给父亲输血。二是1975年冬天,他高中毕业后返乡干活,亲身感受到求生的艰辛。他要早起给村上卖白菜,大冬天满手抓的是冰碴子,手指头感觉掉了一样钻心疼,只有将指头塞进嘴里减少痛苦。那时候,他看到穿工作服的人特别的羡慕。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他的梦想才得以实现。1979年,他带头办起了黑白铁皮加工部。就是从这个小作坊出发,他把东岭集团做到了今天的中国500强企业,今年总收入能达到1000亿元。

少年的贫穷和艰辛,让李黑记在创业成功的道路上自觉生成了对老百姓的责任担当。

1995年,老百姓推选李黑记担任村民小组组长,现场会上,有人提出三个尖锐问题:第一,铁皮加工厂是谁的?挣的钱归谁?第二,你究竟是想当官还是想办企业?第三,你要把东岭带到哪里去?李黑记诚恳而又镇定地回答说:“第一,企业是大家的,是父老乡亲的;第二,我生是东岭人、死是东岭鬼,寸步不离父老乡亲;第三,我去华西村好多次,我总是在想,华西村能做到的,为什么我们做不到?我一定用事实给父老乡亲们做出回答!”

简单的承诺背后是无私的壮举:李黑记把之前个人8年经营企业赚来的6800万元无偿捐给了村集体,和村民共同扩大企业生产。从此东岭村和东岭集团坚持“以企带村、村企合一、共同发展”的发展模式,走上了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道路。目前已经实现了企业发展集团化、村镇建设规范化、村民住宅高层化、农村生活城市化,成为全国有名的小康村。2015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超过85408元,户均资产达到300万元,户均住房两套以上,95%以上的劳动力在企业就业。1人当选全国劳模、7人当选省部级劳模、10多人当选市级劳模,一大批优秀青年被授予省、市杰出青年、优秀企业家等。同时,昔日的落后村变成了“全国文明村”“中国十佳小康村”“中国幸福村”“中国经济十强村”“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等。2013年,东岭村的发展模式被国家行政学院作为中国新型城镇化10大典型案例向全国推广。

助力危困国企,走持续发展道路

李黑记介绍说,一个企业想得到社会的认可,首先要问你的企业给社会做了些什么?你对社会做出贡献,大家才能认可你的企业。

东岭集团是从村办企业发展起来的,但它却肩负起了非一般企业所能担当的政治、社会和经济责任。陕西省一位主管工业的副省长曾这样评价:东岭为陕西国企改革所做的巨大贡献,前所未有!

1999年,凤县国有锌品厂陷入困境,600多名职工发不上工资,不停地闹事,银行10多个亿的贷款眼看着就要付之东流。无奈,陕西宝鸡市相关领导找到李黑记,想让东岭集团接收这个烂摊子。当时,东岭集团正处在爬坡阶段,也需要钱。但是,李黑记考虑再三,还是接下了这个厂,随后,他在全国招募英才,先后为这个厂投资20多亿,技改扩产。如今,这个厂子不仅还清了银行欠款,职工增加到了3000多名,95%的职工都是凤县当地的,由凤县欠债大户变成了纳税第一。

2003年,陕西省相关领导又找李黑记,让东岭接收陕西汉中市的略阳钢铁厂。这个厂是1958年建成投产的,职工7800多人,家属3.5万人,年产30多万吨钢铁。截至2002年底,负债率达92.09%,且欠缴(发)职工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医疗费、职工工资等诸多费用数目巨大,职工生活条件极差,成为省市、县沉重的包袱。

东岭集团进入后,在占股比例51%的情况下,却承担了100%的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以一己之力先后投入20多亿元,扩产改造,企业钢铁产能达到150万吨,保住了略钢3万名职工及家属的生活问题,维护了社会稳定,同时保住了国有资产,盘活了银行资产。

从1994年至今,东岭已经先后参与了宝鸡市金台区物资回收公司、宝鸡五交化公司先锋商场、宝新公司、凤县锌品厂、西安第一轧钢厂、陕西省木材总公司等10多家国企改制工作,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目前,企业1.8万多名职工中,有近万名来自国有企业。

帮扶贫穷,走兼济共享之路

“发展创造财富,倾力回报社会,勇于担当社会责任”是李黑记对企业的要求,也是对社会的大爱。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突如其来的灾难和悲痛笼罩着全国人民。东岭在汉中略阳、宝鸡凤县等地企业也遭受损失,李黑记想的不是自己的小灾,而是大灾。灾后第二天,他号召企业和员工,赈灾捐款278万元。

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还在肆虐蔓延,东岭也在爬坡过坎。宝鸡要建民生项目,在渭河上架桥,以方便两岸群众出行,东岭应诺而行,投资8600多万元,建成一座仿古式文化廊桥,成为宝鸡一道亮丽风景线。

穷山沟里有亲戚。东岭近年先后还和宝鸡麟游县九成宫镇紫石崖村、金台区硖石镇李家河村、西山九峰村等结成帮扶村,从经济援助、产业帮扶、人才培养、劳务输出等途径帮扶这些“山沟里的亲戚”走上致富之路。

据统计,近年来东岭为城市建设、修路、架桥、扶贫、帮困、助学、助教等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累计捐款超过3亿元。

此外,近年来,在宝鸡境内的凤县、凤翔县、麟游县、眉县、金台区以及汉中略阳县投资办厂(企),并在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设立经营分公司,带动了当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安置就业及群众脱贫致富等。尤其是在凤县、凤翔、麟游等县域,东岭累计投入上亿元资金,帮扶企业驻地周边数千户村民过上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幸福生活。

2013年起,东岭又投资200多亿元,承担宝鸡旧城及棚户区改造任务,提升宝鸡形象,助力企业发展,同时也让4000多户村民及居民即将乔迁新居,过上文明、现代、幸福的城市生活。

————————————————————————————————————————

2016年第38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2016年第38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