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6年第34期)
8月19日—20日,哈尔滨太阳岛。嘉宾云集,媒体如雨。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与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联合举办的2016太阳岛论坛暨东北振兴论坛,在这里隆重召开。
其间,有数亿人的目光投向了这场事关东北振兴的权威论坛。
据不完全统计,共有35家中央媒体、9家部委和政府网站、34家地方媒体、26家专业类媒体、27家新媒体,共计131家媒体参与报道了此次盛会,刊发原创稿件近百篇;人民日报客户端、人民网、经济网、中国经济周刊微博、一直播平台等,进行了现场图文、视频直播,并推送给了6亿多的读者。
这一周,太阳岛论坛、东北振兴成了全国范围内一个空前炙热的词汇。
p100
东北经济真的不行了吗?振兴东北,这盘大棋要这么下
2016-08-20 19:29 人民日报客户端 李建广
近段时间,东北经济牵动着很多人的目光。在最新公布的全国31个省份上半年GDP增速数据中,东北地区仍落后于其他地区。“失速”“塌陷”“危险的边缘”……对东北经济类似这样的论断仍有一定市场。
那么,东北经济到底怎么样?曾经的“共和国长子”真的会一蹶不振吗?东北又该如何闯出一条振兴的新路?8月19日至20日,由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哈尔滨市政府联合主办的2016太阳岛论坛暨东北振兴论坛在哈尔滨举办,围绕东北经济面临的问题,500多位政商学界高端人士齐聚一堂,为东北振兴建言献策。
1.振兴东北很重要? 无论从东北地区来看,还是全国发展来看都具有重要意义
“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是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今年5月23日至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强调。
这已是总书记第三次到东北考察调研。2013年和2015年习近平曾先后赴辽宁和吉林考察调研。与此同时,中央层面下发的关于振兴东北的文件也是一个接一个。
东北,无疑在中国的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当口,位于中国“雄鸡”版图头部的东北能否“昂”起头来,对全国其他地区的转型发展将有特别的意义。在论坛开幕式上,人民日报社副社长张建星就指出:“加快东北全面振兴,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举措,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打造新经济支撑带的重大任务。”
事实上,“振兴东北”从来都是国家发展战略的一个关键词。2003年,中央首次提出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重大决策,经过10多年的发展,东北振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今年4月,在振兴东北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中央发布《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标志着新一轮东北振兴全面启动。
2.东北经济到底怎么样? 触底回升、分化加剧,仍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
前不久,东北三省交出了上半年GDP“成绩单”。辽宁、黑龙江增速排名垫底,吉林与全国增速持平,其中辽宁上半年GDP同比下降了1%。这些数据确实令人“揪心”。不过,与过去一年相比,东北经济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在国家发改委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司副司长杨荫凯看来,东北目前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但也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整体看东北处于触底回升之中,改革推进有序,结构加速调整。
其中,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分化加剧。据介绍,从省级层面看,吉林的发展速度跟全国持平,黑龙江虽然弱于全国发展,但是整个发展差距在不断缩小,辽宁的压力比较大。同时,东北三省也存在新旧产业替换程度上的差距。从上半年的数据来看,吉林的总体态势要明显好于辽宁和黑龙江。
当然,东北真正要实现振兴,还有很多很艰巨的任务需要完成。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认为,与全国相比,东北国企改革仍然滞后,国企改革的任务非常艰巨;与长三角、珠三角的投资环境相比,东北的投资环境有待改善。长春市委常委、副市长张晶莹也坦陈,我们仍然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面临着体制机制不活、创新机制不活、转型发展缓慢、人才流失这样一些共性问题。
3.东北振兴的新路怎么闯? 破除体制性障碍,切实托住民生这个底
东北该如何闯出一条振兴的新路?在此次论坛上,创新、国企改革、民营经济、人才、对外开放等成为热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指出,针对东北振兴议题,可以提出颇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国企体制、政府行为以及人的观念等。但仅解决其中几个问题,作用不大,应考虑整体环境问题——包括“显性体制”和“隐性体制”。
在完善体制机制上出实招,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提出了具体建议,他说,当下东北振兴有三个方面很重要:需要一批成功的企业家;需要一个创新的理念;需要营造一个好的发展环境来解决当下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除了靠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哈尔滨市市长宋希斌在发言时还指出,破解新一轮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遇到的各种挑战和问题,也要靠加强与东北地区各城市之间的协作联动,抱团取暖,合力攻坚。沈阳市市长潘利国也认为,要打造区域经济共同体,必须在创新和改革上互通有无,相互借鉴,在东北迅速释放创新活力和改革活力。
激发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民生也非常需要。对东北而言,经济下行压力越大,越需要保护民生。论坛上,切实兜牢民生保障的底线成为与会嘉宾的共识。
道理很简单,民生问题若不稳妥解决,东北振兴就会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从另一个角度看,为民众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民生产品,不仅能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能为东北经济发展提供一个新的动力。
【岛叔说】假如你是东北一个官儿
原创? 2016- 08- 21 东郭栽树 侠客岛
周末,《中国经济周刊》季大掌门邀岛叔去哈尔滨,观摩他们和哈尔滨市政府联手主办的“太阳岛论坛暨东北振兴论坛”。
岛叔上一次来哈尔滨,还是7年前的冬天。穿过冰天雪地里的“三大动力”,冻得俺眼前一片黑白。这回来,站在蓝天白云的太阳岛上,才发现哈尔滨原来是座绿意盎然的城市。天气好得想让人在水边支个摊子下象棋。
其实要说论坛,也可以叫支招大会。一个人下棋,后面站一堆人边看边支招,怎么布局?怎么落子?众说纷纭。这些意见当然有很精妙的,也有看起来很精妙的,但实际上怎么走棋,那还得下棋那位拍板。眼下这个下棋的,当然就是主政东北的各级官员,棋盘对面坐着“东北的未来”。能不能赢未来?不妨来摆一摆。
棋势
假如你是东北一个官儿,你首先得看清楚眼前的棋势。这是个思想问题,得靠自己。
当前的形势,一言以蔽之,叫东北振兴2.0。
也就是说,东北过去以“共和国长子”之尊,得天时地利人和之助,为新中国积攒家底的辉煌记忆,先放一放。改革开放后,大势倾于东南,此地动力衰减,虽然来过一轮振兴大计,但难挽颓势,难免有一番失落失望的灰暗情绪,也先放一放。
情绪是行动的大敌。真正的棋手,放下情绪,物我两忘,只掂量这局棋盘中的车马炮。
怎么掂量?上半年统计数据最近出来了,东三省黑吉辽,增速都不好看。吉林较好,和全国平均持平,辽宁甚至是个负数。这是一种现况,没什么好避讳的。从另一个方面看,最近半年国家层面振兴东北政策动作相当密集。8月16日,国家发改委例行发布会传出消息,发改委近期将印发《推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三年滚动实施方案》,分年度确定137个重大工作。更早前透露的消息显示,这个方案涉及的投资金额,可能达到1.6万亿元。
不差钱?有可能。但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钱是钱,事是事,二者绝不可混为一谈。钱是可以zao光的,靠输血扶持,血是可以流光的,关键在于钱能不能花在刀刃上,把事情办好,通过结构调整把东北的造血功能激活,把投资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治理好。
所以,这局棋的棋势,要义其实还是在于布局。中央支持,这是东北振兴可用之“力”;上有增速下滑之忧,下有活力匮乏之困,东北已入退无可退之地,必须要有改革创新之“勇”;最后一定还要有东北各级主政官员远谋近断、纵横捭阖之“智”。力、勇、智三者之间,智必据于帷幄之中,引导支配力和勇的发挥。否则,还是过去一些“车迟开,马躁进,炮虚发”的套路,就算多给你一套车马炮,也是相互掣肘,彼此挡路。
招法
假如你是东北一个官儿,现在有一个利好,那就是愿意为你支招的,人多,活儿好。
比如岛叔经常会就某个话题进行搜索,不搜不知道,一搜吓一跳,高手在民间啊,网络上很多人,辛辛苦苦打字,深藏功与名,真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思考。再比如岛叔这次观摩的论坛,也是大咖云集,来的人不单是见多识广,有的以前就是专业“棋手”,支出的招都是大招儿。
比如东北的国企改革,这绝对是东北振兴绕不过去的一个问题。怎么改?国税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大概有个讲法,整理小结如下:
第一,从全国来看东北的国企改革是滞后的,还要补课。第二,国企改革的核心应该是调整国有资本的布局,把企业办社会的内容剥离掉,把非主业的内容剥离掉。第三,剥离变现后的这部分国有资本,应该进入企业主业和公共性的民生领域。他举了北京市的例子,把国企的非主业公司剥离出来,到交易市场交易出去,一方面也给民营企业投资提供了市场空间,也不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变化的只是国有资本的形态。
在岛叔看来,这个讲法基本上也是三中全会精神和“十三五”规划的通俗版表达。“十三五”原文中相关表述这样的:
“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提高资本回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形成国有资本流动重组、布局调整的有效平台。健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机制,推进国有资本布局战略性调整,引导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
结合起来看,问题和对策应该说都还是比较清晰的。
对了,三中全会决定中有一句话也是很有针对性的:“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网上有高人解读说,东北国企改革难,最难就是人的问题,职工待遇、社保等等,如果把部分国有资本转入社保基金,来制定一些方案,可以为这些国企的改革调整减轻阻力。
除了结构调整、国企改革,经济增速下滑也很犯愁,特别是投资上不来,上半年辽宁投资增速60%,负的!你要是东北的官儿,你愁不愁?就算不是东北本地官儿,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本月上旬到辽宁吉林调研,首先强调的也是“稳投资”。
可是,现在好多人讲,东北投资环境不好,“投资不出山海关”。对这个事儿,国研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提供了他的讲法,小结一下:
第一,东北的体制问题是个系统问题,有明规则有潜规则,很多时候企业家的感觉,明规则不起作用,潜规则管用,这个问题不调整不行。第二,怎么调整,可以尝试“体制复制”,借鉴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做法,深汕合作用的政策办法,都是深圳现有的办法,如果让南方实力强劲的粤浙苏三省和东三省对接来个合作,用南方的思路和规矩,可能是个办法。第三,合作怎么搞,先让东南派干部,把想法、机制、办法带进来,带动体制机制转换。
这是刘世锦先生的看法,可供参考。
岛叔觉得,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改革需要大设计,但大设计也要从小细节落实,有时候甚至是从小细节生发出来,风起于青萍之末,焉知最后唱的不是一曲雄浑壮丽的《大风歌》呢?关键在于尝试,在于让人看到积极的变化,有变化就有希望。
落子
好了。大咖们支招的事儿,就说到这儿了。下棋这个事儿,举棋不定很常见,但终归要下,而且原则只有一个,叫“落子无悔”。说到底,这和历史是一样样儿的。
所以,假如你是东北一个官儿,运筹取舍,布局落子,终究还是得您来拍板,攻城拔寨,步步为营,终究还得您来指挥。知易行难,知行合一更难。发展到了爬坡过坎的时候,改革到了啃硬骨头的关口,没啥容易事儿,只能迎难而上。就像这次论坛上演讲hold住全场的董明珠说的那样,“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在位一天就要履职一天”。“董女神”六十多了,还这么拼,咱得见贤思齐不是?
不管怎么说吧,东北人聪明、幽默,东北有全中国少有的工业基础和工业文化底蕴,现在又有了国家层面实操性强的三年方案,这轮东北振兴的时间窗口把握好了,一定得走出几招大棋。未来总会在前方,但调整布局确实已经时不我待了。
【解局】国家又给了1.6万亿,这次能否救活东北?
原创 2016- 08- 23 子渡金影 侠客岛
前些天,东郭叔去冰城哈尔滨参加“太阳岛论坛”时曾电告岛叔,国家在振兴东北方面马上有重大政策要公布,总共涉及投资将达1.6万亿元。如今,这只靴子终于落地。
8月2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公布消息称,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新一轮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三年滚动实施方案(2016—2018)年》已经印发。总体看,《实施方案》分年度明确了137项重点工作以及127项重大项目。
那么,这些政策与以往振兴东北的政策有何不同?又将给东北带来什么呢?且听岛叔一一分解。
政策驰援——加速
我们都知道“木桶原理”,就是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同样的道理,如果能把经济下行压力最大的东北地区稳住,并使其经济重新企稳回升,那整个中国经济面临的态势也将有所好转。因此,国家驰援东北的政策正在加速“北上”。
在《实施方案》中,“着力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推进结构调整、着力鼓励创新创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成为了四大核心任务。从目前透露出的信息看,比较重磅的实际措施包括:
在东北地区改组组建一批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在部分转制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开展股权和分工激励工作等,开展“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工作,组织实施一批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示范项目,建设若干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和示范园区,组织实施东北振兴重大创新工程,全面推进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和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加大对资源枯竭城市财力性转移支付支持力度等等。
不难看出,无论是鼓励科研创新,还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针对的都是东北经济结构长期以来重化工业及“原”字号、“初”字号产品这一问题来的,属于治本之策。可话说回来,正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需要适度的需求管理一样,对大多数人来说,短期的稳增长项目对东北而言显然“期待感更强”。这不,《实施方案》提出了拟于2016—2018年开工建设的对东北振兴有全局性重要影响的、能够有效补短板和培育新动能的重大项目,主要涉及交通(含铁路、高速公路、机场、轨道交通)、能源、水利等多个领域。而且,人家发改委连今后每年干多少项目都安排好了——2016年62项,2017年33项,2018年32项。
稳增长项目已然“箭在弦上”。
新疾沉疴——仍多
可能有人说了,发力投资“铁公鸡”不是又搞强刺激吗?是不是在饮鸩止渴?其实,这话还得从两头说。
当年,日本军国主义扶植伪满洲国,将“首都”定在了长春,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客观原因就是,当时长春是整个亚洲城市基础设施和工业基础最好的城市之一。即使是改革开放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东北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也是稳居全国之首。可是,正如昨天喝羊汤解不了今天的饱一样,再好的基础设施也会慢慢老化,也有难以跟上新经济、新业态需要的一天。就像传统百货大楼再怎么改造,也比不上各种新型商业综合体的购物体验。
前几天,东北某著名高校的一位经济学者在和岛叔聊天时,也谈到了基础设施的问题。他很羡慕东中部地区发达的高铁网络,慨叹覆盖东北的高铁网至今还未形成,基础设施还有很大改善空间。“东北国有经济比重一直很高,目前指望当地民营资本有大的作为恐怕不现实,因此从沿海发达地区吸引民间资本到东北投资兴业是个可行的办法。高铁修好了,人员、物资流动就更便利,这非常有利于吸引外部投资。如果能逐步补上这些短板,那么无论从长期还是短期来看,对东北经济都有很大帮助。”他分析。
中医治病,讲究“三分治、七分养”。在岛叔看来,1.6万亿的投资项目其实主要还是着眼那“三分治”,并为“七分养”争取时间、奠定基础。毕竟,东北经济的根本问题还在于体制机制。
几个月前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其实对东北诸多“病灶”给出了清晰的诊断:市场化程度不高、国有企业活力仍然不足、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科技与经济发展融合不够、社会保障和民生压力较大、思想观念不够解放……
其实,说得更露骨一点就是——你的游戏规则缺乏吸引力。
在经济学基本原理中,任何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都无外乎两大动力源——一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二是人口的增长。而在行政主导资源分配、个体才能无法得到应有回报的游戏规则下,全要素生产率难以内生性提高,劳动者则要么进入有利于获取资源的“体制内”,要么流向游戏规则更公平的沿海地区,成为某种意义上用脚投票的“制度移民”。如此一来,东北经济岂能不下行?
除了人口流失之外,东北“未富先老”现象也很严重,这一方面是由于年轻的高素质劳动力大幅流失,另一方面也因为生育意愿降低。
以黑龙江为例,从1995年到2012年的17年间,黑龙江省60岁及以上和65岁及以上两个年龄段的老年人口比例均增长了两倍,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从1995年的7.4%提高到2012年的14.8%,而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则从4.4%提高到8.8%。而生育率下降最主要的原因早期是计划生育执行严格,如今则逐步变为生育成本过高。
可见,东北面临着“体制机制死板—经济下行—人才流失—财政吃紧—社会保障无力—生育率下降—经济下行”怪圈的威胁。
希望之地——不弃
正因如此,尽管很多人对发改委及时出台相关政策叫好,但大家也都明白,只有坚持深化改革(包括市场环境、官场环境、生态环境)才是促使东北重新进入良性发展通道的钥匙。岛叔以为,无论援助的力度有多大、效果有多显著,最终东北还是要逐步强化它自身的造血机制,让高素质人才为东北的“游戏规则”所吸引,让非公经济在政策的鼓励下更好发展,让创新盘活整个东北的优质资源,让东北的优势产业做精做强,最终实现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和全新的经济增长。
说到这,也许有人该批评岛叔在这“画饼充饥”了。但真正到过东北、了解东北的人对这片希望之地的雄厚优势和潜力其实都心知肚明。
举个例子,今年年初,岛叔便去参观了正在建设中的“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福建福清核电站。从小就痴迷各种工业设备的岛叔指着核反应堆外面的安全壳问现场工程师:“这些零件都是我国哪些企业产的?”工程师说安全壳(即核反应堆压力容器)是核电站安全的重要屏障,我国大多数安全壳都是位于黑龙江的一重集团生产的。此外,“华龙一号”核电站的安全阀、发电机转子、冷却设备、港口专用起重机等不少“高大上”的工业装备也都产自我国东北。要知道,核电可是当前中国制造走向海外时拿得出手的一个金字招牌。
如今,看到国家对东北振兴再出招,岛叔也深深地为东北攥了攥拳头。东北存在的问题众所周知,发展潜力也亟待激发,国家为东北振兴其实给出了非常优渥的扶持政策,能否落地生根?这下一棒的接力已经传到了东北官员和百姓的手上,如果不能破除“等靠要”的政策惰性,下大力气整治官场和投资环境,那再好的政策都会成为一纸空文。
振兴东北要攥紧“东北拳头”
2016- 08- 21 09:12:00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8月21日消息(记者曾卫?陈玺宇)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如果从行业和地区两个维度来分析,东北地区的困难不只是两三个省的问题,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必须要经受的阵痛。这是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黄利斌在分析了东北地区工业增加值的数据指标后作出的理性评价。
实现东北地区全面振兴,基础还是在工业、在制造业。尽管目前东北的工业制造业面临不少困难和压力,但出路就在坚持不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产业转型和发展。
工信部专家:东西部差异正在演变为南北方差异
由《中国经济周刊》和哈尔滨市政府主办的“太阳岛论坛暨东北振兴论坛”8月20日在哈尔滨举行,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黄利斌在主旨发言中透露,中国经济的东西部差异正在演变为南北方差异。根据他们的监测数据,近年来,北方地区企业的利润率下滑,比南方企业要明显得多。
黄利斌表示:“过去我们讲东西差异,东部发展得比较好,西部相对比较困难一些,现在则表现为南北差异。像华北地区的山西省2010年的规上工业利润率是6.9%,2015年相比为净亏损,近一半的企业处在亏损的状态;陕西省利润率由2010年的12.3%,下降到了7.3%;青海省由11.9%下降到3.2%;宁夏由6.9%下降到2.3%;新疆由15.4%下降到了只有4.2%。企业的亏损面,除陕西占22%左右外,其他省份的企业亏损面都在35%到50%。而南方的省份,同样是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利润率也有所下降,但是下降的幅度都没有这么大。”
另据公开资料显示,在2015年度各省份GDP的增量排名中,排在前10名的几乎全是南方省份。而在倒数前10名中,北方省份占据了9席。在名义增速排名方面,北方省份也集体排名靠后,并包揽倒数前10名。黄利斌透露,在整个北方地区,东北地区的形势更是雪上加霜。
黄利斌表示:“从效益情况来看,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了2.3%,而辽宁、吉林、黑龙江则分别下降了38.1%、16.4%和58.5%。我列举这些数据,只想说明一个问题,无论从全国来看,还是从东三省的情况来看,下行的压力是共同的,就是说谁困难更大一些,问题更突出一些。”
在找得到公开数据的280个地级以上城市中,今年上半年,全国有21个城市出现了罕见的GDP负增长。而这21个城市,无一例外都来自北方地区,其中东北三省就占了8个。黄利斌分析认为,这种南北方之间呈现出来的经济差异,跟各地经济的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密切相关。
黄利斌表示:“总体来看,那些结构调整早、转型升级快的省份,经济运行状况就好,那些资源型和产业结构偏重的省份,结构调整的任务就比较繁重,企业的生产经营相对就比较困难一些。不光是东北地区困难,实际上西北地区也是非常困难,困难不光是局部性的地区。”
东北振兴的下一程该如何走?
论坛上,来自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各路人士齐聚一堂,共同为东北振兴建言献策。与会专家表示,当前东北老工业基地正经历减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和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期,还需加强合作,攥紧“东北拳头”。本次论坛上,专家学者和行业人士各自发表了观点。
东北大学校长、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院长赵继:东北转型急需打造产、学、研、投一体化的创新体系。
赵继表示:“研发投入相对较低。2014年年底,江苏省研发经费的投入是1652.8亿元,而东三省加在一起的投入总和是727.2亿元,还不到江苏的一半。那么单个不行的话,我们可不可以打团体比赛?世界发展表明,几乎都是通过产、学、研协同发展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形成具有强劲内生动力和整体竞争力的新型产业和特色产业。”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周放生:国企改革中,减负应该着眼于物的成本,而非人的成本。
周放生表示:“降低成本来自于降低腐败、降低浪费、降低废品,降低物的成本来提高人的收入。改变的是成本的结构,降低的是总成本,这样做有错吗?我们现在眼睛就盯着降低人的成本,降人的工资不解决问题,物的成本降下不来,总的成本是下不来的。”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原董事长傅成玉:国企改革要追求国企的活力,而活力从内部经营机制的市场化里来。
傅成玉表示:“企业的活力是我们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也是我们坚持改革的方向,没有国企的活力就没有国企的竞争力,搞好活力要靠企业内部经营机制的市场化改革,也就是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方向。”
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东北的企业要主动地去实践三个转变。
董明珠:“我觉得在东北搞工业,有政府的支持没有理由搞不好。在当下这个时期我们第一个转变就是要从制造向创造转变,第二个是数量向质量转变,第三个是产品向品牌转变。我们不是为了自己一点点小的生活改变,而是因为我们能够改变这个世界,所以我们要实现三个转变。
东北四城市长:攥紧“东北拳头” 共同应对挑战
中国青年报 ● 中青在线记者 王林 吕博雄 王培莲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8月22日 03 版)“今天早上我打开手机,微信朋友圈第一条就是关于东北的负面信息——《脑袋让驴踢了才到东北来投资》。”8月20日下午,国家发改委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司副司长杨荫凯在太阳岛论坛暨东北振兴论坛将要闭幕时提到,“东北问题”已经成为全国关注的战略性问题。
东北经济发展面临怎样的形势?“东北现象”的病症在哪里?东北地区经济该如何寻找新的动力和活力?针对这些问题,8月19日至20日,由哈尔滨市政府、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联合主办的太阳岛论坛暨东北振兴论坛在哈尔滨举行。
本次论坛主题为“激发内生动力,闯出振兴新路”,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4个城市的市领导晒出成绩和问题,政商学界代表为破解东北经济难题建言献策。
“东北四城”晒问题
哈尔滨、沈阳、长春、大连是东北地区十分重要的4个城市,其经济总量占据东三省一半以上。在外界对于“东北现象”的关注和讨论中,这4个城市也常常被作为样本来讨论。论坛上,4个城市的市领导呼吁东北四城之间协同发展,攥紧“东北拳头”,共同应对经济压力带来的挑战。
“当前,中国东北经济面临着增速换挡、动力转换的阵痛时期,这一时期为东北三省的主要城市带来了很大压力。”哈尔滨市市长宋希斌坦言,当前哈尔滨和其他东北城市一样,都面临着经济减速断挡,新旧动能转换带来的较大压力,产业结构不优,受计划经济体制机制惯性影响,市场化进程迟缓,创业创新能力不足,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能力水平不高,发展环境有待改善等矛盾和问题。
沈阳市市长潘利国则表示,当前沈阳市正在进行“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改革,“在一些重点领域先行先试,部分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结果”。他认为,以东北四市为代表的东北城市群,应当充分借鉴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协同发展经验。“下同一盘棋,共唱一台戏,助推老工业基地再创辉煌”。
对于外界对东北民营经济发展的担心,大连市常务副市长曹爱华提出,振兴东北经济与民营企业的发展态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东北城市要认真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企业之间,要做到不失位也不越位”。目前,大连的民营企业创新创业已经到了“4.0”阶段,要建设出一个创业的生态圈。“大连的民营经济数量很大,仅今年上半年注册的小微企业就有17900多家,平均每天新生100家企业”。
长春市常务副市长张晶莹则更直接地抛出了一些经济增长的指标:上半年长春的GDP、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6.3%和7.2%,工业用电量、土地出让量和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了5.6%、31%和15%。“整体看,长春的经济是稳中有进的。”她也表示,客观而言,东北仍然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我们和其他城市一样,面临着体制机制不活、创新机制不活、转型发展缓慢、人才流失的共性问题”。
东北未来难以“齐步走”
虽然“东北问题”在许多城市是共性问题,但具体到各地,所面临的挑战又不一样。
在杨荫凯看来,东北振兴发展面临新的挑战,经济增速比较低,困难比较大,整体处于触底回升之中。而且总体来看,东北城市大多以资源型为主,产业结构比较单一,经济发展的下行压力比较大。
杨荫凯认为,目前东北有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出现了明显的分化。从省级层面看,吉林的发展速度跟全国持平;黑龙江发展速度虽然低于全国,但是差距在不断缩小;辽宁的问题比较突出,压力比较大,上半年辽宁工业增加值增速为负,所以目前辽宁的形势比较严峻。
此外,他还提到,东北三省也存在新旧产业替换程度上的差距。从上半年的数据来看,吉林的总体态势要明显好于辽宁和黑龙江。他判断,东北未来难以按照“齐步走”的方式前进,很可能是“雁阵式”的发展。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常修泽曾实际调查过“东北问题”,在他看来,从发展看东北,东北是短板;从开放看东北,东北是前沿。
“东北经济困难,不是靠上多少基建项目或者说资金扶持就能从根本上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体制问题,而体制的症结是国企问题,东北改革应瞄准国企‘攻坚’。”常修泽说。
怎样闯出振兴新路
东北该怎样闯出一条振兴的新路?创新、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等成为此次论坛的高频词。
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表示,东北的发展要把坚持创新作为永恒的主题,并且实现三个转变:从制造向创造的转变,从速度向质量的转变,从产品向品牌的转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指出,针对东北振兴议题,可以提出颇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国企体制、政府行为以及人的观念等。但仅解决其中几个问题,作用不大,应考虑整体环境问题——包括“显性体制”和“隐性体制”。刘世锦补充道,东北要振兴需要反思以往思路的成败对错,未来应在制度创新上做文章,在一定范围内“换环境”,先换小环境再调整大环境。
他建议,东北可以考虑由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水平较高的广东、浙江、江苏三省与东北三省分别对口合作,开办特殊合作区,面积可以相当于一个地级市的范围,主要沿用东南三省已有的政策、规则,形成合理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
在完善体制机制上出实招,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分析,开放度低、开放进程滞后是东北振兴需要突破的“短板”之一,因此要加快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以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为抓手,以推进基础设施投资合作和互联互通为依托,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贸易和服务业市场开放。
他说,当下东北振兴有三个方面很重要:需要一批成功的企业家;需要一个创新的理念;需要营造一个好的发展环境来解决当下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本报哈尔滨8月21日电
董小姐与东北“擦出火花” 格力新能源汽车要在东北造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侯隽| 论坛现场报道
“我们碰上了中国最厉害,也是最强势的女企业家。”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任刘世锦在由哈尔滨市政府、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主办的太阳岛论坛暨东北振兴论坛上如是说。
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作为演讲嘉宾出席了本次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了《创新是永恒的话题》主题演讲,提出格力的发展战略是:创新、领导者、挑战和责任,并且爽快地表示格力新能源汽车一定在东北生产。她的出场表态引发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我要骂骂我们的企业家 为什么不让中国制造站起来
“很多人也问过我,董明珠你都这个年龄了,你干吗还有那么大的激情呢?按照我们政府官员来说60岁都要退休了,我60多了。但是我感觉,你不在其位,不谋其职,在位一天你就要认真地履职。”董明珠一上来就很煽情。
董明珠在演讲中表示,自己是第四次来到东北,对东北的印象就是一个字:美。她认为大家在讲东北振兴的问题,恰恰是企业崛起的机会,也是中国制造的机会。中国制造必须要用技术改变世界,用中国速度转变为中国质量。
“我们是一个大国,包括我们现在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不是因为我们产能过剩,而是要让中国的文化、中国的服务、中国的技术,走向世界。”董明珠说。
深谙演讲技巧的她非常注意吸引观众,董明珠还称应该骂骂企业家,因为是我们的企业家没有让中国制造站起来。“好多人买电饭煲要到国外买,而且要花上五六千块钱,我不服这口气!”
显然董小姐的不服气立刻引起了在场观众的叫好,她也借机为格力打起了广告牌,向在场观众大抛橄榄枝,全力向参加论坛的东北各地政府和企业推介格力空调,她开玩笑说:“我测试过我的年龄,我一测试说我才25岁,因为我的内心有爱,有目标,有梦想。10年前,因为格力只能做冷气机,10年以后的今天,格力已经不是做冷气机的时代,在东北,我的机会来了,我的空调不只是制冷,现在可以供暖了!”
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小插曲是主持人在台下提醒董明珠注意演讲时间,强势的董明珠表示:“主持人在催我,但我还是舍不得走,因为我的话还没有讲完,我们要向政府官员看齐,政府官员演讲都可以超时,我们为什么不能超时呢?!”
格力新能源汽车要在东北造
在论坛前一天即8月18日晚,格力电器(000651)公布收购方案:经过各方协商,最终拟作价130亿收购珠海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珠海银隆)100%股权,收购完成后,珠海银隆将成为格力电器的全资子公司。银隆的主要业务为锂电池以及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这意味着格力对新能源汽车以及储能领域野心勃勃。
被格力收购的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是一家从2008年就进军新能源汽车行业,以锂电池材料为核心,集锂电池、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整车制造、智能电网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新能源闭合式循环车企。
2012年至2013年,银隆新能源先后成功收购珠海广通汽车、石家庄中博汽车等汽车制造企业,拥有国内优良整车制造资质。
目前,由于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厂商的生产资质管控较为严格,许多互联网科技企业都以收购或合作的形式加入造车大潮,其中乐视超级汽车LeSEE无人驾驶概念车在4月亮相;智车优行将样车“开”到发布会现场;蔚来汽车与江淮汽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车和家将自建车厂和电池厂,打造小而美的电动车。
此次格力收购业内成熟新能源汽车企业,将赛道又提升了一高度,各个科技公司的造车计划起跑线又要重新划定。
董明珠在8月23日收购银隆的媒体交流会上表示,“格力收购银隆是一举多得,格力本次收购主要看中银隆储能技术的安全性和节能性。格力如果自己选择开发新能源,投入的研发经费极有可能超过100亿,且难以保证成果。”
今年上半年,中国整个空调市场仍在下滑。据产业在线统计,今年上半年,空调行业累计出货同比下滑14.52%,格力累计同比下滑23.58%。
对此,格力电器也表示,国内空调产业在连续多年取得高增长后目前已进入成熟稳定期,从2014年急速冲量,到2015年趋于平稳。2015年国内生产家用空调10385万台,同比下降12%;累计销售10660万台,同比下降8.6%。
为了应对主业下滑的危机,格力不断尝试多元化,跨界进军手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董明珠公开表示“将公司从单纯的家电制造企业向新能源行业及装备制造企业进行产业拓宽”成为其发展方向。
密集会见东北市长
“我们的新车大家看得到,这个汽车未来一定是在东北生产!”董明珠在演讲快结束的时候抛出了这个重磅消息。
显然,作为一个企业家,她应该是经过考量的。
《中国经济周刊》独家了解到,董明珠是在8月18日公布收购的当晚就踏上了东北的土地,先后单独会见了大庆市市长、哈尔滨市市长以及长春和沈阳的市领导。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优势显然对董明珠吸引很大。
正如本次论坛一位参会的东北企业家代表希望的那样,“格力新能源汽车东北造的消息,不仅仅是让董小姐和东北擦出火花,能为格力打开一扇门,也为振兴东北让东北企业加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大显身手书写出优美篇章!”
————————————————————————————————————————
2016年第34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