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P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曹煦 | 马来西亚报道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6年第22期)
近日,在马来西亚吉兰丹州举办的2016吉兰丹州—临夏国际清真食品博览会上,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组团参展的18家企业带来的20多个品种、70多个系列产品,以独有的清真美味和民族风情,受到马来西亚当地群众和参展客商的青睐。
在公认为全球最主要的穆斯林用品认证中心、穆斯林用品制造中心的马来西亚,“made in china”的痕迹正越来越深。
中国元素走红大马清真展
临夏州是中国穆斯林主要聚居区之一,以回族为主的穆斯林人口达126万之多,占全州总人口的58.4%,置身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甘肃省建设“丝绸之路黄金段”两大顶层设计之中,在中国民间有“小麦加”之称的临夏,正依托清真产业,迈出走向世界的步伐。
据临夏回族自治州有关负责人介绍,临夏清真产业产值30多亿元,增加值占到工业的三分之一,15家外贸出口企业从事清真产业,年出口额接近2000万美元。全州有从事清真食品、民族用品的企业2400多家,产品种类300多种,从业人员近12万人。同时,还有近2000人的留学生团队,常年活跃在“一带一路”国家,专门从事清真产品的对外贸易、中介服务和翻译工作。
距临夏4000公里外的马来西亚,正成为这个西北小城清真产业突围的桥头堡。记者在2016吉兰丹州—临夏国际清真食品博览会上看到,来自临夏的燎原奶粉、哈俩里方便面、海比卜泡泡糖、南园啤特果、宝德百合等清真食品和产品销售火爆,有的货架已被抢购一空。
临夏市八坊清河源公司带来的系列牛羊肉制品,甫一亮相就吸引了不少马来西亚消费者和客商的光顾。来自哥打巴鲁的客商法蒂玛说:“牛肉干口感很不错,我们很喜欢临夏产品,这里有很多华人,市场潜力大。”
牛肉拉面是甘肃乃至中国的一张名片。在展馆现场,拉面技艺表演吸引了不少客户的眼球,前来观看拉面表演的当地或外国客商排起了长龙,他们很好奇拉面技术,纷纷品尝新鲜拉面的中国味道,并对这一中式快餐的前途表示看好。
在一处“清真功夫拉面”的展台前,参展的老板伊黑麦是甘肃省临夏洲康乐县人,早在10年前就到马来西亚开面馆。如今,伊黑麦兄弟3人在马来西亚已经开了5家清真拉面馆。
展览会期间,“一带一路”“清真”成了讨论最热烈的话题。“我们企业正打算将燎原乳业系列产品推向东南亚、西亚和中东阿拉伯国家,抢占先机占领市场。”燎原乳业公司总经理马鸿举说。
吉兰丹州副州务大臣阿卜杜拉表示,临夏参展使两国更加了解和体验清真产品的丰富知识,能够建立清真产业网络,促进清真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清真产业走出去:认证成为最大短板
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委书记杨元忠看来: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临夏的优势在清真产业,出路和希望也在清真产业。根据临夏州清真食品产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临夏清真食品产业总产值将达250亿元,而2015年这一数字仅为44.6亿元。
不只是临夏,清真产业已经成为多个民族聚集地区经济发力的重点。有“中国回乡”之称的宁夏吴忠市,市委书记赵永清对媒体表示:吴忠的清真产业产值目前近200亿元,超过吴忠市GDP的20%,到2020年计划增至600亿。“吴忠将建成‘买全球、卖全球’的清真产业聚集区,以及中阿人文产业交流的合作示范区。”
达成“走出去”的目标,首先要迈过清真认证这个“坎”。中国(国际)清真产业联盟秘书长李小龙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主要的伊斯兰国家中进口食品必须要经过halal认证,在其他一些国家,也要求清真认证以满足广大穆斯林消费者的需求。
认证难,也是中国与马来西亚这样全球清真产品的主要生产、分销中心相比,目前最大的“硬伤”。据大马投资发展局(MIDA)总执行长拿督阿兹曼介绍,大马从2008年推出首个世界清真标准MS2200以来就已经是这方面的佼佼者,目前共发展出13个清真和清真相关的标准,涵盖食品和非食品产品,大马的清真标志已被全球认可及接受。
“目前全国没有出台统一的清真食品管理法规和统一的清真食品生产加工标准,清真食品管理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马国权这样说。
多位清真产业从业者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认证实现清真产品生产经营的规范化、标准化、集约化和国际化,促进国内统一清真产业市场的形成和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并实现与世界穆斯林各国的清真标准对接与互认,也是中国清真产业走出去亟须思考的问题。
近日,国家认监委与新西兰初级产业部联合签署了《新西兰输华肉类清真认证安排》,为清真产业发展与世界接轨开了好头。
除了清真食品的认证,交通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影响西北地区清真产业“走出去”的因素。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副主席马力看来,对宁夏来讲,(发展清真产业)交通也是一个短板,“空运成本太高,所以未来如果能建成一个路铁联运的体系,一条欧亚大通道,对物流成本的降低很有益。”
在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耀看来,目前(西北地区)在运输方面还有一些困难,物流成本较高。“通过铁路、公路、航空,甚至互联网、电网建设等,可以为降低物流成本提供条件,为开展电子商务等提供硬件支撑。”
专访中国(国际)清真产业联盟秘书长李小龙:
2018年全球清真产业年产值将达6.4万亿美元
《中国经济周刊》:什么是清真产业?全球和中国清真产业的现状如何?
李小龙:清真产业,在国际上一般是指生产符合穆斯林民众生活习俗的食品、生活用品等的产业。它是穆斯林消费者智慧和文明的具体表现,也是伊斯兰民族文化内涵的集中体现。从狭义上看,清真产业是指在符合伊斯兰教法基础上,依照伊斯兰教义教规和信教群众风俗习惯加工、制作的食品和用品等;从广义上区分,清真产业即是由穆斯林主导,或被穆斯林认可、接受的行业。我国将清真食品的概念界定为穆斯林群众的生活饮食习俗,为促进清真食品市场的有序、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
目前,全世界穆斯林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其中超过60%分布在亚洲,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因此国际清真产业的潜力巨大,清真产业发展的空间广阔。根据马来西亚清真产业促进署数据,2014年全球清真产业年产值已经突破3.2万亿美元,仅清真食品年贸易额已经达到5000亿美元。根据预测,2018年全球清真产业年产值将增长至6.4万亿美元。
近年来,我国清真产业呈现长足的发展态势,年均保持10%以上的增速。2014年至今,中国与新丝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额超过5000亿美元,其中清真产业占据份额同比增加约16%。同时,清真食品以安全、洁净、健康的优良品质,亦受到了世界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但是与全球市场的庞大规模相比,作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的中国仍相对滞后:中国的清真食品年出口贸易额仅2亿美元左右,占全球比例极低,这与我国已经具有1300多年清真食品生产和拥有2300万穆斯林人口规模的历史和现实极不相配。
总之,微小的市场份额与庞大的市场需求之间形成了巨大反差,而正是这巨大的差距极大地刺激着我国清真产业必须寻找新契机、探索新思路以实现加快发展。
《中国经济周刊》:关于清真食品一直有很多认识误区,它的准确内涵是什么?
李小龙:“清真食品”内涵的定义重点在于阐述“清真”概念的内涵,清真顾名思义“内清外洁、拒伪存真”。清真食品除食品的一般特征外,还具备两个关键特征:一个是要满足伊斯兰教规定,另一个是要具有明显的清真标志。目前,在国外清真食品统一使用的清真标志为“HALAL”(哈俩里),意思是符合伊斯兰教教义规定“合法或允许的”,清真食品是以清真文化为载体,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属性,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门学科,是物化了的文化。
《中国经济周刊》:“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对中国清真产业发展有哪些影响?
李小龙:“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提出以来,得到沿线各国和其他相关国家的积极参与。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有17个伊斯兰国家,人口超过20亿,是全球穆斯林人口主要的聚居区域,目前该区域80%的清真食品依赖进口,市场庞大,是一片期待中国企业开发的巨大“蓝海”,将对国内清真产业的发展起到有力的带动作用。
目前国内外环境为清真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甘肃临夏、宁夏吴忠、青海西宁等西北少数民族聚集地区首先受益,它们既有古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地缘优势,又与阿拉伯、东南亚等伊斯兰国家和地区有着习俗相近、宗教相同、人文相通的天然联系,同时又具备西北地区重要畜产品集散地的资源优势。清真产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或特色产业。
如何将“先天”优势转化为“后发”动力,是这些地区将清真产业发展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
2016年第22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