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张燕 | 上海报道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6年第17期)
4月17日—20日,第75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CMEF)在上海举行。作为我国医疗界每年最大的盛会之一,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的2000余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汇集于此,争先展出看家法宝。
与往年不同的是,在今年的CMEF上,各家推出的新款产品不仅仅关注于准确度、舒适度的提升,而是更多地将数字化、智能化与医疗设备相结合,应用于整个医疗过程。
可移动医疗设备最受关注
伴随着“啪”的一声,GE医疗最新推出的MAC-Link平板心电分析仪被GE大中华区总裁段小缨摔到了地上。这并不是一个意外,而是段小缨在演示这款GE医疗针对中国市场最新推出产品的耐摔性。
在琳琅满目的医疗产品展览中,MAC-Link平板心电分析仪获得了诸多关注,原本重达上百公斤的庞大躯体被一次性浓缩,变身为一个类似iPad的平板设备。凭着其卓越的采集分析技术,可以灵活地在医院移动使用,有效屏蔽电子干扰,助力心脏病早期发现诊断与治疗。
GE医疗大中华区生命关爱解决方案总经理周怀宇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MAC-Link这款产品主要针对中国医院患者多、人流大的特殊情况而定制的。“传统的心电分析仪往往需要借助推车才可以移动,遇到楼层之间移动时就非常不方便,因为中国的医院里往往人流大,推车在使用电梯时会遇到拥堵和等待时间长的难题。MAC-Link只有平板大小,医生可以方便携带,不仅是楼层之间,甚至穿梭于不同的楼宇。”周怀宇表示,“这款产品不久前刚刚获得了国际设计大奖,尽管体积小,但是可以非常精准地发现病人心脏急症的异常状况,方便医生迅速地进行相应处置。”
就在GE医疗展厅的隔壁,另一款主打可穿戴的全球最轻心脏监护仪也引来了众多目光。这款由迈瑞医疗推出的心脏监护可穿戴装备近期刚刚出炉,全部重量还不足9克,佩戴者几乎感受不到它的存在。可是当佩戴者出现心率失常时,这款设备就会通过与之相连的手机App发出警报,并且将数据无线上传至后方平台进行分析处理。迈瑞的展示者表示,智能可移动设备正在医疗中起着前所未有的作用,尤其是一些用于医院监测使用的可穿戴设备已经证实可以有效降低死亡率。未来可移动、可穿戴设备将不仅仅局限于采集病人体征信息和健康管理,也会在疾病诊治方面让更多人受益。
人工智能医疗成未来发展重点
如果说去年的CMEF是可穿戴装备的天下,那么今年的CMEF主角无疑要让位于人工智能医疗。
在联影医疗的展台,同一个人不同时期的两张肺部的胸片影像正在屏幕上通过差分剪影技术慢慢重叠。通过计算后,人工智能将自动识别出结节位置,并显示出结节大小、密度等量化数据,供医生直接参考。
“肺部的医疗影像如果出现光点,需要有经验的医生才能判断出是结节还是肿瘤,需不需要下一步检测。几亿人次都筛查完,需要多少人力?”联影医疗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薛敏说,而这一智能化的平台目前已引入了人工智能,这个医疗界的“阿尔法狗”可以通过对医生诊断过程的深度学习,通过影像对肺癌进行早期诊断。目前正处于将计算机和专家的筛查结果进行比对阶段,如果相似性很高,未来可能实现计算机的自主判断。
不仅如此,如何利用数据的收集和计算,将影像采集和疾病跟踪结合也是本次医疗器械展上的重点之一。
以心血管疾病为例,针对该病较为复杂且呈现非线性发展的特点,飞利浦借用智能数据整合,通过识别不同环节的切入点,推出了整体解决方案。首先在早期的慢性病管理阶段,通过先进的体征监测、预警、跟踪疾病的发生;在急症发生时,提高医护人员为患者制定优选治疗方案的能力,从而改善检查、诊断和决策结果;在院后的协作护理中,协调医护人员,连接医院和家庭,加速患者康复,以提供更好的关护服务。飞利浦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何国伟表示,如何利用先进技术和数据来以更低的成本连接疾病治疗全程的各个环节,将成为飞利浦未来致力的方向。
“云端”诊疗
让“小病不出社区”指日可待
随着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落地,分级诊疗将成为未来中国医改的重点。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后,业内人士认为,这将是国内医疗器械企业进一步扩大的重要机会。
本次CMEF,锐钶医疗推出了全新的Vue CCP临床整合平台。通过这个平台,锐钶初步实现了医院内所有设备和IT系统互联,建立以临床数据中心为基础的“互联网+医技信息”系统,推进区域协同诊断。
锐珂医疗大中华区医疗IT总经理潘艺琼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单一的产品已经不具有明显优势,必须有整套解决方案才能在医疗市场站住脚跟。
“在已经落地的宁夏远程医疗项目中,我们已经实现了一个省级数据中心,6个地区级数据中心,2个省级会诊中心,覆盖了30家以上的三级和二级医院,以及196个乡镇卫生院。从而通过建设省级远程会诊/远程诊断平台,快速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和诊断质量。” 潘艺琼表示,“未来锐钶还将进一步运用云影像项目来解决国内的医疗资源不均衡问题。”
瞄准“云端”医疗的不仅仅是锐钶。事实上,联影、GE等大型医疗器械生产商纷纷推出了数字化医疗诊断方案。
记者了解到,联影目前已经在上海嘉定建立了 “区域影像中心”。社区医院拍好了CT,成片第一时间就能全部传到二级的中心医院,电脑对所有成片进行自动排序,专业的影像判断人员按照病痛缓急进行诊断,急诊病人半小时就能拿到诊断报告。
“这就好比所有基层的患者开了VIP绿色通道,既不需要过来挂号,也不需要等待,直接就能出片。”薛敏表示,“随着‘云端’远程医疗的进一步推进,做到‘小病不出社区’指日可待。”
————————————————————————————————————————
2016年第17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