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教授:全面小康重在“全面” 要补齐发展短板

【洞见】“十三五规划建议”专家谈

全面小康重在“全面”,要补齐发展短板

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闭幕。经过出席全会的中央委员表决,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此前,我国已经连续编制了12个五年发展计划或规划。如同以往的那样,中共中央召开全体中央委员集体讨论第13个五年规划,最终形成对于全党全国都有指导意义的规划编制建议。因此,这个建议具有纲领性、战略性、全面性和指导性的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 刘瑞

实现全面小康是“十三五”规划最大特点

“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与以前的相比自然特点亮点很多,但实现全面小康应当是“十三五”规划的最大特点。因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世纪承诺之一,另一个世纪承诺是到21世纪中叶时建成中等发达国家。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建党之日起,就把使得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作为党的奋斗目标,但是近百年历程,三分之一时间花在了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目标上,三分之一时间花在了探索道路上,只有最近的三分之一多一点的时间才开始一心一意建设小康社会。

在1980年,邓小平首次提出建立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构想,最初的提法是到20世纪末,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要达到1000美元,人民生活实现小康水平。按照精确计算,20年经济总量翻两番,经济总量年均增长率需要保持在7.2%以上。依照80年代汇率换算,人均收入达到800~10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为2400元人民币,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为1200元人民币。实际发展的结果情况是,到2000年我国经济总量实现了翻两番的目标,年均增长率为9.8%,高出7.2%的底线2.6个百分点;人均收入达到了7858元人民币,按当时汇率计算为949美元,介乎于800~1000美元之间。应当说我国经济工作干得不错。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当时全体中国人民开始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因为第一,人均800美元的水平在世界范围看属于跨越贫困生活的标准。依照世界银行的标准,每人每天消费不足1美元就是绝对贫困,不足2美元就是相对贫困。中国人均800美元的收入水平只能算是刚刚迈过了相对贫困线,进入温饱型社会。第二,中国当时低于800美元的人口尚有8000万之众,占到人口总数的7%,换一种说法,中国只有93%的人口摆脱了贫困,离全体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目标尚有较大距离。

因而,2000年被定义为实现小康社会的基本之年,而到2020年,将被定义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十二五”期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团结带领13亿人民实现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跨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得到了提升。

实现全面小康的三大紧急任务

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中国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全面小康重在“全面”,必须补齐扶贫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等最大短板,解决创新能力不足、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收入差距较大等突出问题,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首先,要做足扶贫脱贫工作。自2000年实现基本小康社会以来,尽管扶贫工作一直在继续做,但是由于贫困人口分散在广大边缘化区域,到目前依然还有总数为7000万人口处于贫困生活状态。这部分人群因为居住在边远地区和高山区域,生存环境比较艰苦。此外,由于疾病和下岗等社会经济原因,一部分已经脱贫人员又出现返贫现象。而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前不久世界银行将国际贫困标准提升到1.9美元,这就使得年人均收入要大大超过1000美元或6300元人民币以上才能算实现小康生活目标难度加大。这对解决7000万现存贫困人口的脱贫工作带来巨大压力。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到2020年全面消除贫困县,并对“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地区实行移民脱贫,这就意味着成面积成建制的贫困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尽管在2020年之后贫困人口还会有,但是呈现零星沙土散布状态不成规模,由千万级降至百万级以下。到那时,中国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才能取得标志性成果。

其次,要做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工作。2014年中国人均GDP已经是7800美元,从总水平看中国已经接近8000美元世界中等收入标准的下限。但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带来了严重的收入差距失衡,衡量收入差距的主要标尺之一基尼系数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0.45以上。中国收入差距的拉大固然与历史上起步阶段的平均主义状态和国民经济始终处于结构失衡状态有关,但是也与收入分配制度不健全和收入政策不配套有关系。如果在未来五年不能将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彻底扭转过来,它会让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直接打折扣。试想,在存在着巨大的贫富差距情况之下,当社会上还有数以千万级的人群处于温饱线以下时,能叫小康社会吗?

因此,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实行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建立和完善一系列缓解收入差距拉大问题的制度,如个人所得税制、工资水平决定机制、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等。小康社会全面建立起来之后,收入差距还会存在,需要通过继续建立富裕型社会来解决,直到实现第二个世纪之梦。

再次,要做提升生活质量的工作。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人们跨过温饱阶段之后开始追求生活质量,中等收入阶层的这种需求最旺盛,满足这种需求的能力也与日俱增。而这个社会阶段的出现也正是经济转型的动因所在。

提升社会生活质量具有非常广泛的社会经济意义:它需要对城镇化的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提出更高标准;它需要扩大教育医疗为核心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质量改进;它需要解决社会突出而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此等等。最终它会显示出对加快城镇化水平的推动作用,居民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投资的关键性作用,进出口的促进性作用。对此,十八届五中全会都有详细的部署和安排。如果这些部署和安排能得到落实,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会顺利实现。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点和难点。抓住这个重点、难点,补齐农村这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必须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有效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要长、短期政策兼施,加快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这些“老少边穷”地区的发展进度。要通过推动土地流转、增加农民收入等方式切实让民众获得更多财产性收入;要想方设法积极促进城乡之间资源要素双向流动和城乡协调发展;有关部门应密切关注企业、市场和科技的新变化、新趋势,积极支持农村“互联网+”健康发展。

——原国家体改委副主任高尚全

尽管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人均收入水平仍然处于世界中等水平,民生改善依然是一项十分艰巨而繁重的任务。未来5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需要完成的任务很多,其中未来5年要使现有贫困标准下的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每年需要提供1000多万个就业岗位,没有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没有强大的物质基础做保证,是根本解决不了这些问题的。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何自力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