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实践基层党建:“星级化管理"激发农村干部工作积极性

【区域·城市】基层党建的洛阳实践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郭振华 刘永刚 | 河南洛阳报道

6月16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来到贵州。在遵义,枫香镇花茂村成为习近平离开遵义会议会址后的第一站,农村问题无疑是习近平总书记此次调研考察的一个重头。

不过,农村问题千头万绪,到底该怎么抓?什么才是重点?在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也做出部署,“要重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今年6月《人民日报》刊发的“仲祖文”署名文章称,“农村基层党建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改进提高、不能停滞不前。”尤其就全面从严治党而言,农村党员3500万名,占党员总数的40%。这么庞大的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如果抓不好、管不严,又何谈全面从严治党?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表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

在基层党建频受中央领导关注的背景下,河南洛阳是如何通过创新举措,让基层百姓更满意的?

洛阳高度重视基层党建

6月中旬,《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来到河南洛阳,深入实地对基层党建进行采访。在采访中了解到,洛阳市现有基层党组织14955个,党员403270名。

河南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陈雪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洛阳市委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按照中央、省委有关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紧紧围绕全市“一三七六”战略布局,明确基层党建工作重点,狠抓党建责任落实,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为加快建设名副其实的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并把洛阳建成中原经济区重要增长极、文化示范区、最佳宜居地、开放创新城提供了坚强的基层基础保障。

据洛阳市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洛阳市按照中央、省委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精神和要求,以农村、社区、非公有制企业等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为重点,以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四项基础制度和机制建设、后进村(社区)整顿、社区“达标创优”、非公企业“典型培育”和党建责任落实等工作为抓手,抓基层打基础,抓难点显亮点,取得了明显成效。

基层为何干劲十足?激励机制“很给力”

洛阳市从保障村干部工作报酬入手,制定完善了一系列激励机制,激发农村干部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水平。

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洛阳市按照村党组织书记不低于本县(市)区农村劳动力平均收入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倍)、村委主任不低于本县(市)区农村劳动力平均收入水平的80%、“两委”其他成员不低于本县(市)区农村劳动力平均收入水平60%的标准,对在职村干部工作报酬进行调整。调整后,在职村干部待遇标准平均提高至原来标准的2.4倍。这次调整,切实解除了基层干部工作的后顾之忧,激发了基层工作热情和创造活力。

此外,洛阳市还积极创新实践,对村级组织和基层干部实行目标管理,健全村干部绩效奖励、评先评优与干事创业、工作业绩相挂钩的考核评价机制,做到奖优罚劣。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洛阳市已经在全市开展了农村干部星级化管理,以最早开展这项工作的龙门镇为例,一个村干部是否称职,要看在生产、生活上为村民们办了多少实事。而考核最直观的结果就是看他得到了多少颗“星”。村干部每获得一颗星,次年起月增加生活补贴50元,而考核不合格或工作中出现严重失误的,则会被“摘星”。

洛阳市龙门镇对干部实行“星级化管理”近五年来,不但调动了干部队伍的积极性,让他们放心大胆地开展工作,还保持了干部队伍的稳定性,促使村级决策的连续性、合法性。目前已有13名村干部“晋升”到8颗星。不仅如此,为切实联系群众,龙门镇党委给每位党员发放了“民情日志”,用来记录工作中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困难。

龙门镇党委书记刘金辉说,星级化管理不仅有利于村干部带动村民致富,还有利于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稳定村级干部队伍。

如何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村级便民服务站“很贴心”

对于老百姓而言,基层党建就是要看到基层的党员做了哪些实实在在的工作。

洛阳市委组织部负责人表示,洛阳市以基层民主科学决策、便民服务制度和机制建设为重点,通过充分发挥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纽带和桥梁作用,努力探索和创新有效的基层党建工作形式和方法,不断强化党群干群联系,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快速稳步发展。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市级便民服务站点试点——孟津县白鹤镇崔窑村采访时看到,村便民服务站里电脑、复印机、电话等办公用品样样齐全,宣传手册、办事指南等一样不少。该村村民范焕娥高兴地对记者说:“村里有了便民服务站,还配备了代办员,现在俺们老百姓办事在村里就能解决,基本不用往镇里跑了,真是很方便!”

据悉,洛阳市已累计投入资金1.1亿元,建成农村便民服务站点1344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184个; “两委为主,聘任为辅”的服务队伍逐步完善,各级经费投入模式初步形成,服务登记反馈、全程签字、销号服务等机制不断健全。

民主科学决策方面,洛阳市以“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为重要抓手,着力完善民主科学决策体系建设。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实施方案》,对全市“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运用进行规范、深化和拓展,对涉及村级经济社会发展、土地承包经营、集体收益分配、农村资源管理和农民切身利益等17项重大决策事项进行了明确。

什么是“四议两公开”?“四议”就是指:党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两公开”就是指: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

据了解,去年下半年以来,该市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解决项目建设、拆迁安置、计划生育、信访稳定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8300余件。

百姓遇难事怎么办?手指一点就能解决

在新媒体时代,洛阳市积极抢占网络阵地,搭建网络平台,提供便民服务,推进党员管理和联系群众工作。据悉,以“微博洛阳”和“平安洛阳”为代表的政务微博全面开花,形成微博矩阵,引导网络舆论,传递正能量,弘扬主旋律。

以洛阳网百姓呼声、110全城联动为代表的投诉平台广受群众欢迎,发帖、报警、交办,无论大事小事,均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相应的答复。与此同时,各县区也积极地运用网络开展党员管理和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孟津县通过建立“网上党支部”、“网上党校”、流动党员QQ群等,加强了对流动党员的管理。西工区着力全区信息服务平台,以西工办事处014社区为例,率先采用了“西工街道行政管理与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系统,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为技术支撑,秉承“服务为本,统筹管理”的原则,以“一图(一张全息地理信息图)、两网(政务公开网和民生服务网,)、三通(网络政务通、居民社情通、办事处行效通)、四中心(网格化管理信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行政绩效管理中心、便民服务中心)”为核心理念,落实网格党务、政务、事务、警务的信息化管理,为社区建设奠定了基础。

龙门镇徐屯村是洛阳市最早推行政务微博的村,2012年7月微博开通时,在当地颇受关注。

“搞民情微博是逼出来的!”说起推行微博,龙门镇党委负责人介绍,以龙门镇徐屯村为例,全村有村民3100多人,住进龙安社区后,村民有不少生活、工作问题需要解决。在镇党委的指导下,徐屯村“@和谐龙安—徐屯”,成为该镇的村级微博试点。村委工作动态、生活服务、村民活动等大事小事,都通过微博直播。

数据显示,到2014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48亿,手机网民达到5.27亿。全国很多地方党委对互联网的认可度已今非昔比。洛阳,正是抓住了互联网便捷的特点,及时地开辟出了党员服务百姓的快捷通道。

“老大难”问题如何变成新亮点?管理创新是关键

记者在洛阳市栾川县三川村采访时了解到:15年前,这里水、电、路三不通,村民连饭都吃不饱,是出了名的贫困村。如今,这里道路宽敞,新房林立,人均纯收入由1300元增长到6500元,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提起村子的变化,村党支部书记段新宽感慨万分:“三川村摆脱贫困,从‘后进’变‘先进’,最重要的原因是紧紧跟随上级党委的指挥棒,认真开展后进村整顿工作,通过结对帮扶、村企共建、政策倾斜扶持等措施,抓班子、强队伍、谋发展,党员带头,群众支持,村里的各项事业蒸蒸日上。”近年来,洛阳市基层党建工作不断推出创新举措,努力朝着有特色、有亮点的方向稳固推进,一些基层的老问题纷纷迎刃而解。

后进整顿,“短板”变“亮点”。洛阳市从2010年开始系统整顿后进村(社区)党组织,经过6年实践探索,逐步建立完善了后进村(社区)整顿的排查、转化、考评和“回头看”等机制,目前已持续开展了7批、1256个后进村(社区)的整顿提升工作,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22亿元,调整村(社区)“两委”干部419名,引进经济发展项目745个,办理惠民实事5669件,化解矛盾纠纷3959起。

通过“达标创优”工作的展开,使社区建设更上一层楼。洛阳市以规范组织机构、发挥队伍作用、健全制度规章、完善阵地设施、注重工作实效为重点,细化制定了社区“达标创优”3年创建目标和组织、机制、保障、考核等7个方面39项创建指标,建立完善了工作推进、督导考核和责任落实机制。自2012年11月以来,全市累计投入资金2.3亿元,建成122个达标社区和159个优秀社区。目前,全市“优秀社区”比例已达50%,2015年底将达到70%以上。

“大党委”联建,整合资源促党建。洛阳市提出通过全面推行社区“大党委”制度,以双向承诺、共驻共建、双向评议为重点,整合资源,建设党群服务中心,拓宽渠道,创新为民服务载体。目前,全市共建成“大党委”示范点41个,2.8万多名党员到社区报到。

典型培育,以点带面出精品。洛阳市通过灵活组建,集中挂牌,分级管理,培育亮点,强化经费保障、加强督导考评等做法,扩大了党组织覆盖面,规范了市县乡三级管理权限,提升了非公企业党建保障水平,发挥了非公企业党组织在职工群众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在企业发展中的政治引领作用。洛阳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同志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洛阳已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3751个,实现了党组织和党建工作全覆盖。2014年以来,全市非公党组织向企业提出合理化建议2600余条,开展技术革新536次,为社会做好事6500余件,涌现出了普莱柯生物公司党委、大张实业有限公司党总支等一批优秀非公企业党组织,得到了中央和省委领导同志的肯定。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