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艺术】马常利:书写时代的赞美之诗

马常利,1931年生于河北省山海关。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荣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老教授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理事、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作品参加多届全国美展及中国油画展,并两次荣获北京市优秀美术作品奖。出版有《马常利油画选》、《马常利油画写生集》等。

【人民艺术】马常利:书写时代的赞美之诗

文|潘呈杰 关珊

2015年4月,由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油画学会共同主办的“感悟诗境——马常利艺术回顾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这次展览不仅是对马常利先生个人艺术历程的回顾,也是对他艺术成就的梳理与总结。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说,从马常利的油画中我们应该反观当下画坛,他朴实含蓄的笔触下延承着对于诗意和神韵的表达,在平凡的生活中挖掘更多对于艺术的启示。

一次展览,两度捐赠

“无论画人物或者风景,我都要求自己用油画的色彩表现不同的生活特点以及情趣,是一种有诗意的情调。因此这次展览特别点出了‘感悟诗境’的主题。”马常利说。

“感悟诗境”共展出马常利自1960年代至今创作的油画和素描作品共180余件,“以人物为主的创作多数都被美术馆、博物馆收藏了,这次展览都借展出来,所以规模上可以说是最大的。”马常利说。

展出作品被分为四个展览单元:第一部分是“时代风貌:主题创作”,展出马常利重要的代表性创作包括《幸福之路》、《高原青春》、《大庆人》等,都是带有宏大历史叙事意味的主题创作;第二部分是题为“情系山河”油画创作,展出马常利1960年代至今的油画风景创作系列;第三部分是题为“直面生活”的风景和人物写生系列,展出其为主题绘画和风景绘画创作时的油彩写生作品;第四部分是“临摹敦煌壁画与素描速写”,展出他创作的生活速写稿,还包括一些实物文献和艺术年表。

其中第四部分能从中看出马常利的创作思路及过程:“‘临摹敦煌壁画与素描速写’这部分作品,回顾了我之所以能够进行创作的因素,即能够长时间到生活中速写积累素材。另外还有敦煌的壁画临摹,对我的创作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我用油画的眼光吸取它们的色彩、造型处理。”马常利说。

令人感动的是,马常利在展览前后两次捐赠作品。“这和我作为艺术家的使命有关系。我作为艺术家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为国家培养一些后备人才,所以在学校里进行一些艺术教育;另一个,把自己在生活中体验到的一些积极健康的东西,通过绘画的表现形式让观众得到一些艺术上的享受。这次展览的前一部分都是反映现实生活的,特别是各族人民劳动、生活,这些都反映出他们能够战胜困难、拥有乐观的精神面貌。这种精神面貌对观众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而风景画的也是普通的自然景象,从中发现生活的美。如果能给观众带来积极的影响,捐给国家的美术馆应该是最有效的出路吧。展览开始前我捐出的是10张油画,绝大部分都是我的代表作。后来又捐出的10多张作品是相关的素材,这样观众就能更全面地了解艺术创作的过程。”

由现实题材向风景画转变

马常利的创作一直都围绕着现实主义道路进行,但是从题材上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80年代前和80年代后。

1953年,马常利毕业后留校任教。1961年至1963年,马常利被公派去苏联留学,因当时中苏关系破裂没有去成,而被选中参加中央美院油画研究班,师从学成归来的罗工柳教授,在本土的环境下汲取中西艺术交流的碰撞。“文革”后,马常利被调回中央美院油画系教学并担任教学行政工作,在“教学相长”中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其间,马常利创作了一系列代表作。1956年,创作作品《幸福之路》,表现的是康藏公路的开通,画面诗性的色彩和寓意模式显得悠远而厚重。“原来的计划是想画修筑公路的艰苦劳动,但是我觉得这种直接的方式,用今天的说法就是缺乏一定的‘诗意’,所以我选择了两个藏族妇女在路边打水小憩时恰逢对面的公路有车队鱼贯而下。”

在马常利的创作中,《秋收起义》是一幅反映重大历史题材的巨型创作。“《秋收起义》分为两个时期才完成。1965年中宣部组织一批画家画一批画给革命历史博物馆,由美院的王式廓教授当组长,给我的任务就是画秋收起义,但是在没有定稿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到了1974年我们在农村搞政治运动时,中宣部又开始组织艺术家画历史画,其中就有秋收起义,我才把这张画完成。”为了反映历史,马常利特意到发生地去调查,选择了一个合适的时间点进行创作。“准确地说,这幅作品的全名应该叫做《秋收起义——向井冈山进军》,现藏于国家博物馆。”在那个年代,虽然受到种种限制,但是马常利在有限的条件下,力图呈现出自己对于艺术的客观性与美感的把握。

20世纪80年代后,马常利开始转向风景画创作,虽然他曾创作过很多反映现实生活和历史题材的作品,但是马常利认为,风景画更加符合自己的艺术气质和美学追求。他的风景画并没有那个时代普遍追求的壮美与宏大,反而非常切近生活,融合了西方印象派的技巧以及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写意精神,和谐而宁静。“我很喜欢大自然的美,过去由于历史原因,所以能被选中展览的往往都是重大历史题材或是革命斗争题材。后来,艺术氛围变宽松了,要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再就是我认为画风景更适合我的个性,也更能发挥油画的色彩魅力。”在轻松的氛围中,马常利先生尽情释放,纵然歌唱,用最真挚的情感描绘出天地间的风云变幻,《收获时节》、《荷韵》、《林荫》等都是其风景画中的代表作。

马常利对于艺术追寻也延续到了后辈——儿子马路追寻着父亲的道路成为一名油画系教师,现在已是中央美院造型学院院长,孙女的儿童画也贴了一墙。此情此景,马常利或不负当年的艺术理想。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