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上市半年股价涨12倍 总裁历军坦言压力不小

曙光发布“数据中国”战略 欲全面转型数据服务

【金融·资本】曙光上市半年股价涨12倍 能否成为“第二个联想”?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孙冰︱北京报道

过去,人们一提到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曙光”)就会想起HPC(高性能计算机)、服务器,而现在,曙光希望人们一提到自己就会想到数据,而且最好反之亦然——想要做数据业务,就会想到去找曙光。

3月24日,曙光在北京发布了全新的“数据中国”战略,欲全面转型“信息+数据管理服务供应商”。在曙光总裁历军看来,“数据中国”是曙光未来5年主要的发展策略,这也是3.0版本的曙光:曙光以高性能计算机起家,之后延伸业务至服务器+存储,如今又开始发力于云计算和大数据领域,实现了从服务器供应商到服务供应商的跨越。

股价半年涨12倍

历军最近有点“怕”见到媒体,“别问我股票的事情。”历军半开玩笑地说,他坦言:股票涨得好,确实给他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投资人和资本市场认同你,会累积越来越大的压力,或者更准确地说是责任。”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去年11月6日,曙光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简称为中科曙光(603019.SH)这只“蓄势多年”的新股在资本市场的表现耀眼得几乎炫目:不仅上市连拉了22个涨停板,仅次于“最强新股”、上市连续拉出23个涨停板的兰石重装(603169.SH)。截至今年3月31日,股价已近70元,到目前为止上市不到半年的时间,股价已经较发行价5.29元涨了近12倍。

而就在“数据中国”战略发布之前,曙光股价还刚刚经历了“十连阳”,而战略发布的第二天(3月25日),股价则半天就封死涨停。

历军认为,资本市场和投资人之所以对曙光这样重视和看好,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20年来,曙光一直是一家稳健的、持续发展的企业,我们没有大起大落,没有敲锣打鼓,也没有走捷径;二是我们是一家真正崇尚技术的公司,既有情怀,也要有匠心。”

“尽管曙光股票涨得很快,但是我相信还是有很多人会长期持有,他们不会几个涨停板就离开,因为曙光是一家可以相信会有更长期的发展、获得更大的回报的公司。”历军说。

数据的诱惑

历军对曙光股价的分析当然不虚,但是也并非能够解释全部,大的市场环境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近期,国内股市牛气冲天,而科技类个股更是“悍股”中的战斗机,特别是全国两会之后,产业转型升级、“互联网+”、“一带一路”等等都成为了资本市场上炙手可热的题材。

“在刚刚过去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2015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一带一路’、产业转型、提升城镇规划水平等‘新常态’发展下的重要举措,其中有七大建设领域与信息产业密切相关,尤其是‘互联网+’计划的首次提出凸显出信息化在‘新常态’下的重要作用。”历军认为,这些都在构成行业的利好,因为信息产业既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前沿行业,又是经济结构优化、产业转型的支撑,同时还将对其他行业加速创新起到极大牵引作用。

在曙光的“数据中国”战略中,计划5年内要在国内上百个城市建上百个行业云计算中心,并搭建一个覆盖全国的数据平台,提供基于数据的服务。目前,曙光已经在无锡、南京、哈尔滨、成都、包头等全国十余个城市建设了云计算中心,完成了数百个私有云建设。也就是说,曙光在大量“铺点”的同时,想要开始“结网”了,而这些已经掌握的大数据经过更大规模的融合处理之后,会产生更大的价值。

上市后弹药充足的中科曙光已经在资本市场两度出手。去年12月底,中科曙光4000万元增资包头云计算公司,同时还公布预案,拟联合海泰、国科控股等企业以1.78亿元增资天津海光,增资完成后,将占其29%的股权。按照历军的说法,两次增资都在加码技术创新。

又一个联想?

与曙光“系出同门”的另外一家公司联想,早已在市场上如雷贯耳。当时,中科院为了推动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先后成立了这样的两家公司,只不过重点有所不同:联想专注个人电脑产品,而曙光则着力于HPC超级计算机。

经过多年的发展,联想已经在PC时代成长为全球IT巨头,而由于HPC超级计算机产品主要用于国防、军事和科研领域,曙光一直并不为大众所知。

但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HPC超级计算机技术有了新的商业化的应用场景(HPC超级计算机是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基础),并且成为整个信息技术产业的重要趋势,现在,资本市场对于曙光的预期是能否成为大数据时代的“第二个联想”?

“过去确实是这样的,高性能计算机是只有极少数的科研机构、政府部门才能够使用的,但现在高性能计算机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你不需要再问我:有哪些行业在使用高性能计算机,而是还有没有行业与之毫无关系。”历军说。

当然,联想之所以成为今天的联想,是以庞大的中国市场作为最根本的基石的,而曙光能否发展成为一个伟大的公司,也与其成长的土壤息息相关。“任何一个公司都不能脱离大的产业环境和国家的经济环境发展。”历军表示。

但历军认为,目前,我国信息化和传统行业融合还不够。“德国的一家企业接受哈雷摩托车的定制化订单,在完成线上支付后,24小时内一辆价值10万美元的哈雷摩托就能配送到用户家门口。而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几乎没有一家摩托车企业能实现在线定制。不是我们做不到,而是信息化与传统行业的融合不够。一旦结合起来,很快就能实现附加值增加,大大提升竞争力。”历军说。

历军表示,“数据中国”也不是曙光一家公司能够做到,需要全行业的配合,但希望曙光能够成为中国进入数据时代的一个推手。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