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场】疯狂跨界的二维码

王文聚

扫一扫录取通知书上的二维码便能获得详细的校园信息,扫一扫老人身上的二维码名片即可帮走丢的老人回家,扫一扫墓碑上的二维码还可以进行网上扫墓……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扫一扫”二维码已然成为时下年轻人的一种习惯,并逐渐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示出了非同一般的跨界能力。

二维码,起初是日本丰田通商公司为追踪汽车零部件而设计的条码,分为行排式和矩阵式两种,可容纳500多个汉字,比普通条码信息容量约高出10倍。它可以把图片、声音、文字、签字、指纹等数字化信息进行编码,然后用条码将其意义表现出来。实际应用中,它不仅比普通条码错误率低得多(不超过千万分之一),且具有强大的纠错功能,即便损毁面积高达50%,仍可被正确识读。同时,因为二维码生成过程简单、解码方便、蕴含信息丰富,一些国家,诸如英国,甚至已经将二维码作为身份识别的标签直接印制在了身份识别的证件上,以便快速读取。

在跨界一词被炒得火热的当下,二维码可以算得上是跨界中的强者。自1994年诞生以来,二维码便开始在日本、韩国等地逐渐流行,并因微信“扫一扫”功能的推出而在中国引爆风潮。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的扩展和微信用户的迅猛激增,许多商家开始通过二维码黏住消费者,其商业价值日渐凸显。

七夕拼创意:扫码舔屏“上头条”

“秀吻技,收获唇爱”。刚刚过去的七夕,很多人的微信朋友圈被“唇印”刷屏,部分玩家更是通过扫描二维码加入了这个“舔屏”游戏大军。游戏中,玩家要亲吻手机屏幕上出现的唇印,并随着屏幕上唇印位置的变化而不断调整位置。游戏结束后,屏幕上会生成玩家的唇印,玩家们可以把唇印发给TA,或是发送到朋友圈。这款小游戏借着“七夕”的东风,很快就火了起来,作为游戏的推送方,脉动微信号也因此获得了众多新粉丝。

七夕期间借助二维码秀创意的不仅仅是线上商家,线下商家也各出奇招,力图借助二维码博消费者眼球。

在杭州拱墅区一家商场门前,一块大大的LED屏幕引得众人驻足。在大屏幕的右上角有一个大大的二维码,屏幕中央则滚动着来自不同微信账号的祝福。这种高调秀恩爱的方式引得情侣们纷纷驻足,拿起手机加入“扫一扫”大军。据悉,扫描二维码后,用户可将自己的七夕祝福发送给主办方,主办方则会把祝福通过大屏幕进行滚动播出。参与者从中感受到了中国情人节的浪漫、“上头条”的喜悦,主办方则以此方式博得了顾客眼球、赚足了吆喝。

南京青奥会:扫码传火炬

赚吆喝可不止扫码秀恩爱这一种方式,早在去年8月,第二届亚洲青年运动会就通过二维码,让原本只能少数人参与的火炬传递项目走进了平民百姓的生活,并以此赚足了人气。

为最大限度地宣扬奥林匹克运动精神,南京青奥会组委会于2013年创造性地提出了“两头实、中间虚”的网络火炬传递方式,即青奥会圣火火种依然在希腊采集,但在圣火采集后,以网络火炬传递的方式在全球进行传递。参与网络火炬传递的人们只需通过扫描组委会发布的二维码下载网络火炬传递APP,点击火炬传递图标,就可实现在线火炬传递。

今年,南京青奥会火炬传递依然沿用线上、线下两条线路,网络火炬传递将在全球203个国家和地区奥委会以及中国大陆30个省级行政区站点进行传递。截至8月3日20时,全球网络火炬传递人气指数已经超过8300万。

建筑物:扫码长知识

在第十三届威尼斯建筑设计双年展上,一间完全由二维码装饰的屋子成功吸引了大多数人的眼球。这是由两位俄罗斯建筑师设计的俄罗斯国家馆,馆内的墙壁和地面全部由二维码构成,参观者可以通过展馆内提供的平板电脑扫描这些二维码,来阅读和了解俄罗斯历史的相关信息。

如此讲历史的不仅仅是俄罗斯一家,英国历史小镇蒙茅斯也因为交了二维码这个朋友而红极一时,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去观光。蒙茅斯位于英国威尔士东南部,是英国国王亨利五世的出生地。二维码兴起后,当地政府在镇上的学校、博物馆、历史景点、酒吧等场所贴上了1000余个不同的二维码。游客只需用智能手机扫描二维码,就能跳转到相关的维基百科网页,对这些地方进行探索。

而在加拿大,一对农夫甚至将二维码“种”在了自家农场的玉米地上,当人们乘坐飞机时对玉米地进行扫描,便能自动跳转至农场专属网站,完成对农场的探索。据悉,这个面积达2.8万平方米的二维码已经被收录进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是世界上最大的二维码。

设计师,二维码智囊团

虽然出镜率如此之高——海报、杂志、地铁、公交、机票、火车上都有二维码的影子,然而这类二维码大多是由制作软件直接生成的黑白格子,颜色单一,长相相似,让人提不起兴趣。这类由软件直接生成的二维码被称为“死码”,即链接到固定页面,生成后不能进行修改。而随着二维码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一批移动营销服务提供商纷纷设立二维码设计公司,为客户提供“美容”和“维护”的“一条龙”服务。

“二维码美容”即通过利用二维码超强的容错度,在二维码生成时遮挡或替换掉高达30%的冗余代码,来达到设计的目的。设计师们的“美容术”通常有两种,最简单是对二维码的线条进行美化。二维码最初是为工业应用而设计,故而线条硬朗规范,但美观度不足,设计师们通常会对其加入一定的弧度,以使其显得圆滑美观、平易近人。第二种便是增加二维码的立体感和设计感,诸如将品牌Logo或者品牌形象标识嵌入其中,以增强品牌识别度。

此外,设计师也可以成为二维码内容的维护和管理者。他们可利用计算机技术,生成可以更改链接内容的“活码”,通过改变颜色、美化线条、增强设计感等方式对其进行美化,并对这一“活码”所对应的页面进行长期的运营与维护。某二维码公司工作人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目前二维码设计收费不菲,不改网站界面的,费用为1800元,需稍微修改界面的,费用超过2000元,具体费用可商榷。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