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我是谁”:乌克兰的宿命之问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侯隽| 北京、基辅报道

2014年2月的国际视野中,最引人关注的当属乌克兰了。

绵延几个月的乌克兰紧张局势,在2月集中爆发。2月18日,乌克兰首都基辅爆发严重的暴力冲突。2月22日,乌克兰议会宣布亚努科维奇“自动丧失职权”,前总理季莫申科被释放。25日,总统竞选活动正式开始,选举定于5月25日举行。

以“亲俄派”亚努科维奇和“亲欧派”季莫申科为代表的政治矛盾激化,乌克兰再次陷入东西文化冲突、被外力拉扯的宿命中,历史似乎又回到了10年前的“橙色革命”。

宿命

历史上,乌克兰作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时期短之又短,这片土地曾被俄罗斯、波兰、立陶宛大公国、奥匈帝国、蒙古人的克里米亚汗国统治过,直到1991年才成为一个真正独立的国家。

从民族起源上,乌克兰人与俄罗斯人同一个种族,都是东斯拉夫人。但一直以来,乌克兰西部受波兰、立陶宛影响深刻,形成了天主教文化,语言上以乌克兰语为主,有强烈的西方情结;而东部与南部地区受俄罗斯影响较深,东正教文化盛行,语言上以俄语为主,情感上亲近俄罗斯。

2012年,《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乌克兰采访时发现,年青一代的乌克兰人平时交际以俄语为主,但是私下交流则是以乌克兰语或者本地方言居多。他们对西方文化有明显好感,但对苏联和独联体记忆很少。

相比而言,由于乌克兰经济现在时好时坏,年长的一代对苏联和独联体时代乌克兰的辉煌记忆犹新。

毕业于基辅大学社会学系的孙昕已旅居乌克兰12年,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乌克兰从地缘政治上来说非常独特,它既处于苏联疆域西端的最接近于西欧的部分,但同时又是作为俄罗斯帝国文明缘起的最直接、最核心的地块。因此,来自于东方和西方的外部力量对于乌克兰局势的干预,大大超过了国家内部治理。乌克兰的政客也深受影响,先后三任总统,“平衡派”库奇马、号称“美国女婿”的尤先科、“亲俄分子”亚努科维奇,都必须在西方和俄罗斯两大巨人之间“骑墙”,才能在夹缝中生存。

2012年下半年开始,乌克兰经济增长速度严重放缓,失业情况严峻,外国直接投资下降,以及到期债务危机的出现,使经济雪上加霜。在这样的背景下,乌克兰再次坐在火药桶上。

筹码

对于东西之间的争夺,乌克兰难免有“筹码纠结”。

乌克兰号称“欧洲粮仓”,全境有着广袤肥沃的黑土地,东部地区则有大量煤铁等矿产。此外,乌克兰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大,对于俄罗斯与欧盟,这都是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失的资源。

更重要的还是油气通道。欧盟1/4的天然气需求由俄罗斯国有天然气公司OAO Gazprom提供,其中大部分经由乌克兰境内的管道输送。此外,乌克兰自身的大部分天然气需求也由俄罗斯提供。如此环环相扣,让天然气通道成为政治谈判筹码,俄罗斯、乌克兰、欧盟三方在天然气价格问题上经常吵得不可开交,互相指责。

“谁控制了乌克兰,谁就控制了大半个欧洲。”这是俄罗斯和欧盟都心知肚明的事。但乌克兰自己呢,属于“我们”的国家利益到底在哪里?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