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志看球】 中国足球市场迎来球员“转会通胀”

从2011年初的1000万,到2014年初的4000万,球员转会费的“标王”涨了3倍。这是热钱大量涌入的结果,与“刚需”无关。未来5年内,转会市场依然会浪潮高涨。但当中超建立全新而又稳定的格局之后,“转会通胀”就会戛然而止。

肖良志

2014年1月6日晚上11时15分,大连阿尔滨集团老板赵明阳与广州恒大俱乐部董事长刘永灼会心一笑,阿尔滨足球队队长于大宝的转会费定格在“4000万元现金”。后来,因为于大宝个人原因,转会流产,但不影响其“标王”的定位。4000万,创造了职业化20年来的新纪录。

不过,这个数字,犹如此前的“火箭蛋”、“姜你军”、“蒜你狠”、“糖高宗”,属于中国足球市场的“转会通胀”。从2011年初的1000万,到2014年初的4000万,仅仅3年的时间里,“标王”的价格涨了3倍。

像当年离奇古怪的菜市场难以让人理解一样,人们同样对本土球员的转会市场充满狐疑。大赛成绩惨不忍睹,浴火重生时刻尚未出现,前路茫茫让人心焦的中国足球,水平无法与世界足球发达地区接轨,转会费却突然间接轨了。

蹊跷之处就是“转会通胀”。一般情况下,通胀的因素有多种:1.市场供不应求;2.商家捂盖子惜售;3.大量的热钱涌入;4.社会通胀的压力。上述四点中,只有热钱能够张开资本的血盆大口,破坏市场竞价平衡,引发市价不断追高。

目前国内球员的转会市场,转会费像脱缰的野马一路攀升,和“刚需”无关,和囤积有关。因为,大肆买人的俱乐部,并不保证自己买到的每条“大鱼”都有位置。将热钱投入市场的,此前是广州恒大,现在增加了山东鲁能和广州富力。

广州恒大一家独大的时候,面对大连阿尔滨的骚扰,只是把于汉超的转会费炒到3000万元,成为2013年的“标王”。进入2014年之后,承诺投资将超5亿的山东鲁能、广州富力突然发力,他们利用广州恒大当年的模式,广泛收购国内的顶尖球员,力图完成囤积。广州恒大不甘人后,继续自己的扩张计划,于是2014年的转会市场出现了“三驾马车”角力的局面,球员的转会费不断攀升,最终成为“火箭蛋”。

广州富力原本和上海申花谈妥了王大雷的转会费是3000万,山东鲁能斜刺里杀出,最终以3800万抢走。原亚泰的张文钊被北京国安等俱乐部追逐,开出2000万的转会费,山东鲁能则甩出2500万以上的现金,把张文钊收归囊中。于大宝转会大连阿尔滨时的身价是2000万,因为三家俱乐部追逐,广州恒大再显土豪本色,报价4000万,把其他俱乐部甩下两条街。

这种无节制的通胀,资本的威力无可抵挡,对抗徒劳无益。那些中小俱乐部开始暗中窃喜捂盖子惜售,瞅准时机再抛盘,让转会市场的虚火烧得更旺,最终成为“转会通胀”中的赢家。

正是中国职业足球的人才培养沙漠化,本土高水平球员凤毛麟角,供求关系严重失衡,加之资本大鳄的推波助澜,才会形成“转会通胀”下的“火箭蛋局面”。

未来5年内,在3至5家俱乐部争相称霸的态势下,转会市场依然会浪潮高涨。但当中超建立全新而又稳定的格局之后,“转会通胀”就会戛然而止,趋于理性。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知名足球评论员)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