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 际】沙龙:“最后的中东枭雄”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侯隽|北京—特拉维夫连线报道

2014年1月13日,以色列南部内盖夫地区的锡卡莫尔农场,800名全副武装的以色列安全人员对农场周围两公里内的公路进行封锁,以防止巴勒斯坦火箭弹的袭击。当日,20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纪念仪式,向以色列最具争议的前领导人做最后的告别——他就是已中风昏迷8年的以色列前总理阿里埃勒·沙龙(Ariel Sharon)。

从战士到总理,从英雄到屠夫,从战争到和平,沙龙是一个饱受争议的人物,国际社会对他的两极化评论,使得他刻满时代痕迹和历史缩影的墓碑上,难以盖棺论定。

“再世大卫王”VS“阿拉伯屠夫”

“今天,他打输了最后一仗。”以色列总统希蒙·佩雷斯对沙龙的离去如是说。

而在以色列对岸,无论是巴勒斯坦还是黎巴嫩,那里的人们则在朝天开枪庆祝。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对沙龙的评价判若云泥:一边是“最伟大的保卫者”,另一边是“应该下地狱的罪犯”。

“目前的以色列领导人,都属于典型政客出身,而沙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军人。现在的以色列再也找不出一位像他一样,亲身经历五次中东战争,对巴以之间的恩怨了如指掌的人。”2012年春天,记者访问以色列时,以色列著名作家索尔·辛格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鹰眼圆睁、不怒自威、冷血勇猛,从摄影记者拍摄的大量新闻照片中,定格了沙龙大半生留给世人的印象:第一次中东战争(1947年),排长;第二次中东战争(1956年),上校;第三次中东战争(1967年),准将;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年),退役后被召回的少将;第五次中东战争(1982年),国防部长……这是一个典型强人的履历,也是“中东强人”辈出的经典形象。

著名中东问题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所研究员殷罡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沙龙几乎是全能战将,从单兵作战、特种战、大规模集团作战以及国家战略,都成绩骄人,在军中无人能比。尤其是第四次中东战争,当时以色列部署在“巴列夫防线”上的16个支撑点中,13个已经失守,以色列军队遭遇了1948年建国以来最惨重的军事打击。因此,不得不起用因性格骄横而被解职的沙龙。沙龙临危受命,上演了近代军事史上经典的大逆转之战,完成了对埃及军队的包抄并抢占大量土地。

一名以色列宗教人士在《国土报》网站上发表评价说:“自大卫王之后,没有任何人能够像沙龙那样创造如此辉煌的军事奇迹。尽管他的世俗倾向和其他一些缺点不能被接受,但我相信,人们最终会承认沙龙是大卫王之后犹太人最伟大的领袖。”

然而,沙龙的另一面却是暴力和血腥。

沙龙曾经三次参与屠杀阿拉伯人,尤其是1982年“贝鲁特难民营大屠杀事件”是沙龙一生中最大的污点。1982年6月,以色列对黎巴嫩发动大规模武装入侵,占领黎1/3的国土,重兵围困贝鲁特。后来,在贝鲁特巴勒斯坦难民营发现了328具巴勒斯坦人的尸体,其中有15名妇女儿童。2001年,英国广播公司播出一部纪录片,认为作为占领军负责人的沙龙应该对大屠杀事件负责。随后,28名大屠杀幸存者又在比利时起诉沙龙,控告他犯了“反人类战争罪”。

因此,沙龙获得了“冷血的复仇者”的称号,给人一种“为了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特立独行的印象。

最狠的将军VS寻求和平的总理

沙龙的老上级、以色列前总理拉宾曾经这样评价沙龙:“总参谋部有一个沙龙这样的将领是件幸事,如果有10个,那就是灾难了。”

沙龙的人生哲学中,只有胜利、前进,绝无退却、妥协。无论是硬闯圣殿山还是软禁阿拉法特,抑或是一直不肯接受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无不体现他的“稳、准、狠”。

但当他从参谋部进入内阁,强人性格能否适应政坛规则呢?

2005年9月,从2001年开始已经当了4年多以色列总理的沙龙在联合国的发言,受到热烈欢迎。“我最大的愿望,是希望建立一个和平的国家,希望人们能够和平相处。我带着和平的信息来到这里,我相信我们能够与巴勒斯坦人一起生活。”当时的舆论调侃道,人们觉得这些话像是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拉宾说的,而不应是号称“推土机”的沙龙说的。

中东问题专家李绍先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当沙龙完全掌控政权后,他和前任拉宾一样,也面对现实,开始转型。沙龙后期执政完成了从一个狭隘鹰派人物到一个理性政治家的转变,尤其是中风前两年,他以令追随者喘不过气的快节奏推出重大举措,例如2005年,沙龙不顾以色列右翼势力的强烈反对,结束了以色列对加沙地带长达38年的占领,但这一举动令他与党内同僚决裂,最终愤然退出利库德集团,另起炉灶组建前进党,重写了以色列的政治版图。

殷罡则认为,沙龙的农民出身让他既有个体农民的朴实,也有个体农民的狡猾,更有个体农民拼命保家园的豪勇。他目光长远,讲求实际,该干什么就干什么。

2006年 1月,在重组新党参加以色列议会选举之际,沙龙突然中风,此后一直处于昏迷状态,只能靠呼吸机等辅助设备维持生命。进入2014年,沙龙病情持续恶化,直至11日终告不治,在以色列一家康复医院病逝,享年85岁。

至此,那一代曾经血战中东、史诗般的5位枭雄,已全部离开人世。除沙龙以外的4位枭雄是“生存大师”阿拉法特、“大马士革雄狮”哈菲兹·阿萨德(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之父)、“天才政治家”拉宾以及“现代埃及之父”纳赛尔。这些人大多在壮志未酬之际,或因遇刺,或因中毒,或者在通电话时心脏病突发而死亡,留下一句“我们能够给我们的子孙后代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也许正如以色列总统、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佩雷斯在《新中东》一书中说:“一场战争的结束,应该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强人们所期待的美好和平的时代能否到来,还得看子孙后代们能否继承他们真正的遗志。

其余四位“中东枭雄”

五次中东战争让阿拉伯世界和以色列之间仇深似海。两次海湾战争、两伊战争、黎巴嫩内战、也门南北冲突、库尔德人起义……大大小小的冲突延绵不绝,无数平民的生命化为历史的尘烟,当风流被雨打风吹去时,让我们重温一下当年和沙龙齐名的那些枭雄们。

埃及的第二任总统(1956—1970年),被认为是历史上最重要的阿拉伯领导人之一。1952年,率领自由军官组织推翻法鲁克王朝;1954年任共和国总理;1956年当选总统,领导抗击英法以发动的侵埃战争获胜;1967年领导反击以色列的“六五战争”(第三次中东战争) 失败;1970年病逝。他在1954年所写的 《革命哲学》 一书中曾表示希望自己有朝一日成为全体阿拉伯人、非洲人以至伊斯兰教徒的领袖。

拉宾生于耶路撒冷一个犹太复国主义分子家庭,是犹太人第一支武装帕马尔契成员。在第一次中东战争中以旅长身份打通耶路撒冷的交通线成名,“六五战争”中,他是负责策划指挥的以军总参谋长,退役后于1974年至1977年出任以色列总理,因在境外存款被弹劾下台;1992年起再次出任总理,和巴勒斯坦人和解。1994年,拉宾因推动中东和平进程获诺贝尔和平奖。1995年,被犹太激进分子刺杀身亡。

阿萨德1954年被选入叙利亚空军。苏伊士战争后,击落英侦察机的功臣阿萨德一跃成为叙利亚空军所有战斗机中队的指挥官。1963年,复兴党发动政变,阿萨德是领导人之一。1969年二次政变,他取得对复兴党绝对控制权,1970年,他发动“纠正运动”,自领复兴党总书记、政府总理兼国防部长,1971年3月12日当选总统。此后30年,他以民选方式连任四届总统,为20世纪后期中东地区在位最久之国家元首。

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后,年仅19岁的阿拉法特投身于抗击以色列的斗争。20世纪50年代,他在科威特秘密筹建“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亲身经历过四次中东战争的洗礼。1989年,当选巴勒斯坦国总统。他因推动中东和平进程于199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2004年11月11日,阿拉法特在巴黎逝世。2012年,瑞士一家研究机构称在其遗物中发现放射性元素的痕迹。但至今,阿拉法特死因依然成谜。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