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望未来】既然选择了远方,就不怕再次出发
始终以“中国经济现状的理性观察者、中国经济变革的积极推动者、中国经济崛起的历史记录者”为己任

《中国经济周刊》编辑部

和着新年的脚步,新一期《中国经济周刊》如约来到您的身边。此时此刻,除了按例要向您致以诚挚的新年祝福,还要请您允许,让我们稍稍骄傲地邀您见证:本刊10年栉风沐雨,尽可能忠实地观察、记录、解读了中国当代史中璀璨的节段。而现在,我们用送览在您面前的500期纪念刊,作别前尘历历往事,追随时光再启新程。

“文章合为时而著”。10年间始终以“中国经济现状的理性观察者、中国经济变革的积极推动者、中国经济崛起的历史记录者”为任的周刊当是幸运的。从她呱呱坠地起,她成长中的每一步,无不应和着中国经济风云激荡的大转型、大开放、大复兴。

徜徉历史的长河,10年有如一瞬,但此一瞬间,曾经长期酣睡不醒的古老中国有如巨龙一飞冲天。中国这个遵循“渐进”与“增量”改革方式的转轨经济体,稳妥但又坚决地持续进行着自身制度的动态改进。

但我们同样观察到并且记录下中国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等等。

成长中的烦恼,对于同样成长中的周刊亦是感同身受。我们不能否认,过去10年间,虽然《中国经济周刊》伴随中国经济同生共长,一路荣获各种荣誉,但是面对每天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我们何尝有一日甩脱忧虑:我们的写作能否在主观与客观、全体与个体,以及过去、现在与未来间自由地游走,并总是做到恰如其分?我们何以向大众传播“有用、有趣”的资讯,又不致偏离历史的航道?

此外,新一代新闻人比之他们的前辈,更大的烦恼还在于如何顺应排山倒海般袭来的传媒商品化、资本化、全球化,以及数字化的浪潮。翻天覆地般变换着的时代背景,要求我们非生即死地迅疾变革内容生成的组织方式,以及内容呈现的传播方式。

尽管挑战巨大,但我们依然自信乐观,这种自信乐观就如我们看待同处转型发展十字路口的中国经济一样几无二致。哪怕形势变迁,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依然稳固,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新兴加转轨”国家,依然具有无与伦比的资源储量、配套能力、市场空间,以及后发优势可资利用,而倒逼下产生的制度变革强大需求,一旦获得新制度供给,很快就能化挑战为实实在在的发展势能。

这种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性,同样适用于我们对媒体前景的判断与把握。毕竟无论环境如何变化,新闻的核心理念不会改变,新闻的独特价值不会改变,而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更是会源源不断地支撑、支持优秀的新闻传媒组织与产品,战胜历史性的挑战,承接历史性的使命。

虽然我们尚不敢自命为优秀的新闻人,但我们10年前定下的使命,仍在激励我们砥砺前行。作为历史观察者、记录者,我们深知,达致理想境界的过程必定会有曲折。对此,只能消退怯懦者的勇气,只能暴露莽撞者的无措。对于一切有备而来、慎思笃行的追梦者而言,所谓艰难险阻,永远不会是脚下征途的终点,只要翻越过去,就会成为下一段征程的起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