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有望成为中欧城镇化合作示范区
【宏观·政策】中欧合作的城镇化商机

p60

2013年11月,北京。首届中欧城市博览会上,欧盟展台正在播放宣传片。本刊记者  肖翊|摄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姚冬琴 | 北京报道

“当欧洲设计和中国制造、欧洲技术和中国市场相遇时,会产生美妙的效果、巨大的市场效应……”去年5月3日,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克强在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高层会议开幕式上,如此憧憬中欧双方在城镇化领域的合作前景。

当天下午,李克强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共同签署了《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共同宣言》 。

一年后,中欧这对“伙伴”向世人展示了他们更为务实的动作。11月20日—21日,第十六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在京召开,同期召开的还有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论坛、中欧城市博览会。在此期间,天津、深圳、沈阳、西安等12个城市,分别与欧盟有关城市、机构签署了中欧城镇化城市合作意向书,双方将在城镇化发展战略、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产业转型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

“从多方面而言,中国梦归根结底将是城镇化梦。正因为中国的城镇化规模之大、速度之快,中国极有可能成为寻找新的城市方案的实验室,而欧洲城市亦将从中获益。”欧洲理事会主席赫尔曼·范龙佩日前为《城镇化:中国与欧洲》一书题序时指出。

欧洲经验对三四线城市更具借鉴性

在与欧方签约的12个中国城市中,有近一半是三四线城市。其中,浙江海盐作为唯一一个县级城市与丹麦松德堡市签订了友好合作协议。

“海盐与松德堡签约,有个渊源,是从与丹麦企业的合作开始。2005年,丹麦最大的工业企业丹佛斯集团全资收购了海盐一家变频器公司——浙江海利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之后,丹佛斯逐渐把海盐作为该集团在中国市场的南方基地,在海盐的发展迅速。长时间合作建立了良好关系,丹佛斯帮我们牵线,促成海盐与其总部所在地松德堡市的合作。”在中欧城市博览会海盐展厅,浙江省海盐县发改局副局长周朱良对《中国经济周刊》说。

周朱良告诉记者,松德堡是全球知名的碳平衡城市,计划于 2029年底前打造成为全球第一个零碳排放城市。这一特色也促成了双方的合作以绿色低碳为核心。

据介绍,目前,海盐与松德堡市已经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能源利用等方面进入实质性合作阶段。在绿色低碳产业园方面,已建立北欧(丹麦)工业园;在绿色生态示范城区方面,已开展能源学校的建设和“零碳街”的打造。在能源利用方面,已围绕利用核电余热实现区域供热、制冷等开展技术研究。

除了有12个中国城市签约欧方以外,还有不少城市也在中欧城市博览会上挖掘到了潜在的合作机会 。

“我们和西班牙在农业、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等方面,和英国、法国在专用车方面,都初步进行了洽谈,有待于下一步双方进行深入的沟通和协调。至于城镇化,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德国易诚公司已经在给我们做城镇化规划。”吉林省四平市副市长张凯明对《中国经济周刊》说,在城镇化过程中,要学习欧洲在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齐头并进的趋势,做到“产城融合”。“我们地方政府往往热衷于造新城,百姓搬不进去,即使搬进去还得到老城区去工作,造成工作和生活的不便。此外,农民进入城市,也需要有充分就业,才能享受城市发展带来的益处。”

张凯明表示,希望通过中欧城市博览会这个平台,与欧洲城市、企业建立密切联系,通过双方的交流合作来提升四平的工业化水平,尽快把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助力绿色城市建设。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是本次中欧城市博览会的承办单位。该中心主任李铁表示,欧洲的经验模式对中国三四线城市更具借鉴性。他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欧洲城市发展经验主要在中小城市,比如瑞典的城市,基本是10万、20万人口规模,这些城市的治理经验、可持续发展模式,以及生态城市、智慧城市方面的发展模式,对中国的三四线城市更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几十万人口的城市怎么发展,需要什么基础设施,怎么吸引企业来投资,这更具有务实的意义。”

佛山推出“仿真德国”概念

产业是城市可持续运转的发动机,没有产业的城市将沦为睡城、空城。在中欧城市博览会上,广东佛山中德工业服务区打出了“仿真德国”的概念,“不是凭空造新城”,而是走“产、城、人”结合的路子,以产业升级带动城市升级,同时兼顾市民生活、人才发展机遇。

“佛山有非常强大的制造业基地,有13万多家制造业企业,但大多是低端制造业。对我们的挑战在于,引进更多德国、欧洲,乃至全世界的企业,在佛山建立区域中心、分公司、办公室,和佛山企业合作,帮助当地来升级。”广东佛山中德工业服务区管委会高级主管蓝庆华在中欧城市博览会上说。

去年8月30日,在中德经济合作联委会上,“中德工业服务区”被写入中国商务部与德国经济部签署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双向投资的联合声明中。中德工业服务区官方宣传材料中称,计划用5年时间,初步建成与德国相似的服务管理机制和营商环境,具有国际化标准的工业服务区辐射到华南乃至全中国。

李铁对《中国经济周刊》说,希望推动佛山成为中欧城镇化合作的示范区。

“佛山和德国,在产业基础上很像,都是以中小企业为主。但是,佛山很多制造业中小企业实际上是处在产业链底端,而德国中小企业被称为‘隐形冠军’,不怎么出名,却是本行业的佼佼者,创新能力很强。”佛山中德工业服务区管委会技术产业项目部杜翰告诉记者,在“仿真德国”的过程中,佛山提出引制、引智、引资。首先学习并引进德国先进的制度,打造与德国类似的营商环境。其次,对接欧洲专家俱乐部,这是一个非营利机构,专家以退休工程师为主 ,能为佛山派遣一些退休的高级德国工程师。第三才是引进德国资金。

欧洲企业瞄准“城镇化商机”

“中欧合作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是,我们有非常庞大的市场。7.1亿的城市人口,需要解决就业问题,需要解决生活质量提高的问题,这个市场无论对高科技产品还是传统产品都有巨大的需求。”李铁说,国际经济危机影响到了欧盟,也影响到中国,但是双方可以通过合作,把未来城市化所带来的潜力,变成现实的成果,对欧盟和中方都会带来双赢的效应。

记者看到,在中欧城市博览会上,不仅中国的城市在寻找合作与招商引资的机会,阿尔斯通、西门子、法国电力公司等欧洲企业也都精心布展,希望从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中觅得良机。

在苏伊士环能集团展厅,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中国城镇化进程给该公司带来至少两方面机遇:第一,中国加速城镇化,对能源需求与日俱增;第二,在循环经济方面,由于环境问题越来越严峻,中国制定了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新发展计划 。在能源、水和废弃物处理领域,苏伊士环能有望迎来大好发展机遇。

作为实际案例之一,苏伊士环能集团向中海油提供的第一艘液化天然气浮式船计划于11月靠岸天津港。根据该集团与中海油签署的销售合同,将从2013年起连续4年向中国供应天然气。

除了能源与环保,管理大城市亦成为日益复杂的挑战。此次展会,法国泰雷兹集团主打展示智慧城市中的交通和城市安防解决方案。

泰雷兹中国业务发展总监于东方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泰雷兹进入中国已经超过30年,在交通方面,与上海电气成立了合资公司,为铁路、地铁提供信号控制。在城市安防方面,目前正在与国内一些城市和企业探讨合作。

于东方说,泰雷兹为墨西哥城提供城市安防系统,墨西哥城人口2200万,与北京相当。“随着中国城镇化的推进,大城市对城市安防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于东方表示,参加中欧城市博览会,除了自身宣传的需要,同时也想了解中国在城镇化、智慧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路线和情况,寻找潜在的合作。

“在国外,大多是由我们做主承包商;在国内,可能更倾向于让本地公司来做主要的承包商,我们也可以提供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协助他们来完成整个项目。我们在中国市场将采取更灵活的策略。”于东方说。

在李铁看来,城市和城市间的合作最后会转化为企业和城市间的合作。“平均每年2000万人口进入城市,需要解决就业问题,需要解决经济增长问题、发展问题,仅靠我们国内的投资,肯定是不够的,需要更多吸引欧盟、美国、亚洲其他国家来投资。”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