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泽高滋·W·科勒德克
什么是风险预报?发出风险预报后应该由谁采取什么方式来警惕怎样的风险?事实上,如果我们能正确捕捉某个既定过程中暗藏的玄机,我们就能推断出某些持续存在的趋势很可能带来糟糕的结果。因此我们要建立预报机制,告诉人们如果不采取某些行动,预报的负面结果就可能成真。尤其是在风险预报给出不利消息时,我们要不断告诫自己和他人,唤起人们的重视和关切。
“被制造、被实现”的谣言
有了预言,就有了随之引发的现象,最后预言成了真,即使原本这一切都不会发生。这让我想起奥斯卡·王尔德的名作《亚瑟·萨维尔勋爵的罪行》:某个卜算师告诉即将新婚的勋爵,他将在未来杀死一个人。勋爵因无法承受内心的痛苦,又无法从卜算师那里得到半点线索,最终杀死了卜算师。
在经济领域,引发预言实现的常常是在大众媒体评点股票的金融分析师或者资本市场的巨鳄。在大多数时候,当金融监管组织发现一些公司的股票在其公司业绩没有明显征兆的情况下可疑地跌涨,它们会启动一些解释程序甚至事件调查。但有人卖就会有人买。在某些特定条件下,通过系统地组织媒体观点或者制造某些谣言,预言的银行利率和汇率变化就有可能“被实现”。而利率汇率的瞬息万变,正是被投机操纵的对象。
各类“专家”不仅制造着幻想期望,操纵着人类的贪欲,他们还试图给出永久经济大发展的预言,尽管这与实体经济间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大。2007年底,这种投机操纵的泡沫达到了极致。价值2万亿美元的“资产”以债务抵押证券(CDO)的形式,伴随着次贷危机的病毒在市场流通着。很快,它们就都被列入危险资产,连“证券”这样的大众词汇在当时都成了过街老鼠。另一大威胁是信用违约互换(CDS)产生的金融衍生物异常的膨胀,当时CDS的规模是美国GDP的4倍多,这其中绝大部分都为上述危险的资产提供着后盾。
巴克莱欺诈案的启示
虽然算不上自我实现预言的经典案例,但著名的2012年英国巴克莱银行(Barclays Bank)欺诈案可以给我们提供不少线索。
“请在今天报尽可能高的三个月期利率。”
“5.37可以吗?”
“5.36就够了。”
“老兄,这次我欠你一个大人情了!改天下班后过来,我会开一瓶博林格香槟。”
巴克莱的交易员怎么也没有想到,与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LIBOR)报价人员间这几封再普通不过的邮件,会成为巴克莱银行操纵LIBOR确凿的证据,引出轰动金融界的丑闻。
该银行在数年间通过操纵基础利率,对金融市场造成了不小的冲击。这个利率决定着许多贷款,特别是房屋贷款的抵押价格。
LIBOR是按以下方式确定的:每个工作日伦敦时间上午11点前,由英国银行家协会根据在伦敦金融市场运行的16家指定银行提供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确定基准利率。这项数据原本应该反映银行间互相放贷的意愿、成本以及全球金融体系的运行状况,是相关衍生品市场的重要参考基准。
值得注意的是LIBOR的工作机制并不一定限于16家银行。根据贷款期限和计价货币,银行数量从6至18家不等,并且在报价数值两端最高和最低数目的报价将被去除。按照这样的机制,当参与的银行数量小时,投机操纵反而变得更容易。
当16家银行参与制定这个最重要的利率时,4家最高和最低报价被去除,余下的利率取其简单平均值,这个数值计算方式就是LIBOR,它也会直接影响到银行的储蓄存款利率(我们希望越高越好,银行希望越低越好)和给我们的贷款利率(我们希望越低越好,银行则总是尽力不断提高)。
2011年,全球与利率相关的金融衍生品市场规模为554万亿美元,这意味着LIBOR每变动0.01个百分点,就可能在全球范围内造成几百万美元的净利润或者净亏损。
被操纵的LIBOR
尽管最高和最低的报价都被排除在每天的平均值计算之外,但你总是可以通过高报或低报(根据你的目的不同),设法将自己的报价保留并计入平均值。通过对市场预期做出的准客观的预测,你就可以影响市场行为,从而从巨大的金融操作中获取丰厚的回报,而不是考虑别人被高估的成本或者被低估的收入。
当一个高的LIBOR对巴克莱集团有利可图时,这家银行会有意给出高报价从而被排除,余下得出的数值就会比实际高。而当一个低的LIBOR更符合巴克莱的利益时,它又会故伎重演,使LIBOR又会比实际稍低。
然而,这场游戏的复杂程度远不止这些。巴克莱是一家大银行,扮演着重要的市场角色。它的重要性体现在许多其他大银行和金融机构都对巴克莱的一举一动极度关注。假如在一段时期,巴克莱一直提供高利率,其他机构会认为这是这家机构释放的系统性信息,体现了其真实的预期。于是其他金融市场参与者也将随之调整。结果是一个不正确的预言被成功实现。这也成为这家本该受人尊敬的银行捞取私利的重要手段。
而且操纵LIBOR带来的不良影响不仅仅是暂时和短期的,长期深远的影响同样存在。因为这个利率不仅决定着许多长期贷款利率,也决定着汇率。而这反过来又会影响其他经济行为的决策,包括长期投资、企业竞争力趋势、工业和国民经济。除此以外,它还影响着未来进出口增速、收支平衡,还有工业生产与就业水平。利率是一个强大的工具,决定着金融和实体经济的运行轨迹。
货币政策委员会的“视而不见”
如果我们看看基础利率变化的预报,我们会发现市场预期出奇的准。利率是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价格,决定了当前和未来货币的价值。那些银行分析师们,有可能真是具备技巧和运气吗?他们应该受到赞扬而非责怪吗?
有的时候是这样的,因为他们的准确预测是基于正确的推理和睿智的决策。
然而有时我们也会看到预测被自我实现,以及被中央银行决策委员会操纵的情形。其实货币政策委员会的成员们并不是看不到其中的问题,但要反对那些所谓市场共识和集体分析预期有时并不容易。他们承受的心理压力是巨大的,没人愿意被媒体描绘成挑战大风车的傻帽。因此,很多时候那些货币政策委员会的成员们也只能顺其自然, 对那么多银行分析家关于利率走向的一致分析视而不见。
(翻译:张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