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访谈】克里斯·戈帕拉克里什南:预期印度经济增速三年后升至7.3%

“中国是印度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中印双方合作不应该仅仅限于在两国内,还应共同开发中国和印度以外的市场。”

——克里斯·戈帕拉克里什南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侯隽 | 北京报道

故宫太和殿前“不同寻常的握手”、中央党校题为《新时代的中国和印度》的演讲、9个被誉为“里程碑式”的协议或备忘录的签署……81岁的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圆满完成其总理任期内最后一次访华旅程。

这一次“龙象如何共舞”再一次引起世界的关注。

正如辛格所言“中国和印度两国不是命中注定的对手,而是合作伙伴”,那么两个巨人该如何携手,舞步要怎样协调才能一致呢?在辛格到访之际,很多印度知名企业家也来中国考察参观,《中国经济周刊》日前独家专访来华访问的印度工业联合会会长克里斯·戈帕拉克里什南(Kris Gopalakrishnan),从一个印度企业家视角,解读时下最热门的中印关系。

印度人民很喜爱Made in China

被人们亲切称为克里斯(Kris)的戈帕拉克里什南(Gopalakrishnan)是印度最著名的企业家之一,他一手参与创办的印度服务外包巨头印孚瑟斯有限公司(INFY.NQ)是印度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公司。2011年1月,克里斯被印度政府授予该国第三大公民荣誉——Pradma Bhushan奖。

从2012年开始,Kris担任印度工业联合会会长。这个成立于112年前的商会在印度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主动性的作用,成员有来自于私有和国有企业的直接会员达6500多家, 在印度有57个办事处,是目前印度最具权威的领袖商业协会。

《中国经济周刊》:印度总理辛格来访成为近几天的头条新闻,中国人民再一次关注老邻居印度,印度人民是怎样看待中国的?和过去相比,有没有变化呢?

克里斯:哈哈,这次是一个很好的互动,印度对中国也同样十分感兴趣。不仅仅是因为中国是印度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其中最令人感兴趣的部分就是双方间的经济合作。中印双方的互相吸引不单单是商业上(business to business)的,最令人着迷的是人与人之间的那种微妙情感(people to people)。

《中国经济周刊》:人们说龙和象要再一次跳舞,那么在新时代下如何节奏一致呢?

克里斯:人们都说21世纪是“亚洲世纪”,全球的重心在亚洲。无论从人口还是GDP来看,中国和印度都是最大的两个国家,GDP中国第一,印度第二。因此从人口优势来说,关注这两大市场对于任何经济体来说都非常重要。

我认为两国各有优势。比如中国的制造业和电子工业都十分强大,中国还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比如铜资源等。而印度的强项则是软件业,现在印度也开始进入制造业,在先进制造业、高科技制造业和制药行业都表现出色。因此我们必须利用双方的优势,探索合作模式。中印两国之间的商机不仅在于双方拥有大市场而是拥有好市场。双方合作不应该仅仅限于在两国内,还应共同开发中国和印度以外的市场。

《中国经济周刊》:能详细解释一下“好市场”好在哪里吗?

克里斯:首先我认为旅游业有巨大的商机,我本人就来过中国好几次,而且觉得中国是非常美丽的国家。人们富裕了,就愿意花更多的钱去不同的地区看看,这就为开发旅游业提供了巨大商机。另外,学生交流也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例如印孚瑟斯在中国开启的leadership项目过去就一直邀请中国学生去我们位于迈索尔的培训总部进行培训。

从商业产品上,印度人很喜欢中国制造的商品(Made in China),诸如电视、冰箱等家电以及汽车等等。印度对电子产业有巨大需求,家用电子产品和工业电子产品行业都是很大的市场,在建筑建造业也有很大市场,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海尔会进驻印度。目前大多数印度安卓系统的手机都是中国制造的。

印度经济会在三年内复苏

2008年,辛格在竞选印度总理的时候,曾雄心勃勃地表示,8%到9%的GDP增长将成为印度经济的新常态。他还预言,印度农民长期贫穷、疾病和被忽视的命运将很快终结。

但是,现在看来辛格彼时的言论太过乐观。从2013年5月开始,印度货币卢比暴跌了13%,银行贷款利率攀升到了2008年金融危机刚爆发时的高度,各种机构纷纷预测印度经济正在经历又一轮危机。

印度的经济到底怎么了?真的失去金砖原有的成色了吗?

《中国经济周刊》:目前各种数字显示现在的印度经济正处于十年来最低水平,您觉得原因是什么?

克里斯:我个人认为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全球经济低迷,而印度是其中的一部分,难以独善其身。

第二个原因是政治因素。明年(2014年)是印度大选的时间,而今年很多州已经开始地方选举(印度是联邦制国家),由于选举,很多政策和决定迟迟无法落实,这就影响了经济,很多商务项目也在竞标中,所以多方面因素导致了经济增长的缓慢。

但我相信事情在变化,而且情况是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当然一方面原因是全球经济开始增长,另一方面原因是印度政府很快意识到经济不增长就无法创造就业机会,所以政府也大力促进经济发展。

《中国经济周刊》:您觉得印度经济多久可以复苏?

克里斯:三年后。为什么这么说呢,我用数字来说话,印度近三年每年预期的经济增速都是5%~5.5%,三年后我预期这个数字将增长到7.3%。每个国家国情不同,在印度,每件事情都是慢慢发生的(所谓慢工出细活),而在中国,所有的事情都发展得很迅速。但如果你能够了解印度的这个特征,印度仍不失为一个好的发展市场,正在逐步恢复中。

《中国经济周刊》:您怎么看待明年的大选?

克里斯:我觉得新的政府会将重点放在经济上,在过去20年印度整个国家由3个政治党派共同管理,而国家的平均经济增长保持在8.5%,这意味着3个政治党派要协商制定政策以支持整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需求,要互相平衡。今天,经济状况最好的10个州,是由6个不同的政治党派治理的,但是效率反而提高了,因为这显示了不同政治党派对发展经济的支持和重视。所以虽然大选的结果还是未知数,但我相信无论哪个政治党派当选,都必将全力支持印度的商业发展,这样它才能赢得选票,才能巩固地位。

投资印度 物有所值

2013年6月,美国参议院通过了新修订的移民法案,此法案增加了H-1B工作签证的发放量,但却间接提高了签证发放标准。据美国投行摩根大通估计,依靠客服与客户沟通的印度软件出口行业将受到冲击,这将从印度已经困难重重的经济中再剥离近80亿美元。

近年来,印度服务业占印度GDP的比重都在50%以上,印度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软件大国,印度在全球软件外包市场的份额高达58%,被誉为“世界办公室”,那么,会不会因为美国和欧洲重心转移,而受到影响呢?

《中国经济周刊》:一方面美国等国正在利用新技术建设“云外包”,另一方面菲律宾等国家外包业正在崛起,这些会对印度IT服务业在全球的地位产生冲击吗?

克里斯:不会。我非常有自信地回答这一点。

首先, 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正在老年化,而印度65%的人口低于35岁,外包依靠的就是年龄优势。从这个角度印度足以为美国、欧洲提供IT服务。

第二,印度的教育系统能够培育出全球化的人才,他们了解不同国家的商业习惯商业模式,理解最新技术,比如信息技术,语言能力出色,因此他们能够很好地服务于跨国企业,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发达国家要向印度购买IT服务。

即使现在,IT行业的增速在印度仍然达到12%~14%,这个数字比全球IT行业增速要高大约3个百分点,在未来几年,在IT服务产业,印度仍然会是欧美企业的首选。

《中国经济周刊》:目前印度服务外包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克里斯:唯一可以改变这种情况的是科技的变革,科技可以用自动化淘汰人力需求,科技同样也可以改变IT服务外包行业的商业模式。比如现在外包合同的发包商,一些著名的咨询公司等,他们对IT服务供应商的要求是,你们能否开发新的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而未来,发包商的需求可能转变为要求供应商能够自主设计制定和实施ERP系统,这是非常不同的模式,也是会影响IT服务产业布局的重要因素。而印度IT产业已经未雨绸缪,接受了这种新模式,许多印度的IT公司已经开始提供这类未来型的服务。因此,我相信印度在这方面还是有优势的。

《中国经济周刊》:目前,很多中资企业在印度发展,而印度将建中国产业园,您对此有何建议?

克里斯:政府已经对外宣布并命名该园区为“国际制造业园区”,园区的成立获得了政府的特批。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在园区内建厂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因为中国制造业的成本越来越高,而现在进入园区又可以得到很多政府支持。

我觉得中国企业应该立刻进入印度市场,虽然进入印度需要花费他们一些时间,但印度有消费市场可以消化他们产品。其实中国可以看下韩国企业对印度市场的态度,韩国企业明白进入印度市场需要先对市场进行投资,然后就会从中获得回报,而这种回报往往是物有所值的,比如三星,他们在印度就发展得很好,当然我相信海尔也会发展得很好。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