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观察】投资者“博傻”积习为何难改?

光大“乌龙指”事件,无非是用近乎戏谑的方式,再一次揭露了A股市场最不堪的疮疤。当然若用乐观的眼光来看,光大“乌龙指”事件起码用实实在在的损失,再一次教育乃至教训了投资者不要一次次“好了伤疤忘了疼”。

葛丰

8月16日发生的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引发市场急剧波动。目前证监会已决定对光大证券立案调查,并且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作出严肃处理。

伴随这一事件各种细节逐渐明朗,涉事机构乃至交易所层面在风险控制、危机应对,以及信息披露等环节集中暴露出的问题人所共见,其善后处理谅必能在问责压力下“吃一堑,长一智”。

不过这一事件同时暴露出的投资者跟风“博傻”积习难改,至少在某种意义上更是阻碍内地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深层次制约。

毕竟回溯当日行市不难发现,光大“乌龙指”事件实际成交72.7亿元,但却能在瞬间撬动市值高达20多万亿元的“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场”上证综指暴涨5.96%,中石油、中石化、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等权重股均触及涨停,A股总市值由此剧增3400亿元之巨,因此这实在不能不让人喟叹,如此高到离谱的“羊群”效应,倘若真由某些“游资”预先谋定而后发动,内地资本市场岂非再无宁日且徒唤奈何?

这种潜在危险绝非杞人忧天,其可能性起码因为以下两项形势变迁而不断被放大,具体来说就是:

其一,中国此前基本保持金融稳定的最重要手段之一是严格有效的资本管制,但是随着时间推移,曾经严格有效的资本管制在经济开放的大背景下正在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且不论中国迟早要开放资本项目,哪怕仅就现阶段来看,虽然由于统计口径的不同以及基础数据的缺失,意欲准确估算流入中国的热钱规模几乎不太可能,但是仅从定性角度观察,由于境外资本有可能通过报高出口价格、报低出口价格、借道外商直投、延滞收益汇出等方式混入或者赖在中国,A股市场至少已无法完全屏蔽热钱的冲击。

其二,即使假设境外热钱可忽略不计(但这几乎类同于掩耳盗铃),但在国内连年货币超发的宏观背景以及民间金融资本快速聚合微观背景双重叠加情况下,A股市场专事投机炒作的一致行动人可资动用的资本量级早已非吴下阿蒙,更不用说,随着金融衍生工具及信用交易方式快速发展,越来越高的金融杠杆率本身就足以使投机者可动用资本呈几何级数递增中。

譬如光大证券一季报显示,其货币资本总共仅250亿元左右(而且不可能集中在一个账户中),但“乌龙指”事件中瞬间申报买入金额即可高达234亿元。

其实为了纾缓A股市场的系统性风险,近年来管理层着力推进的“硬设施”改进起码包括扩大股市容量、壮大机构投资者力量等方方面面,但问题是,在一个大量投资者(包括机构投资者)非理性并且惯于集体跟风的沙滩上,楼层垒得越高,坍塌的危险就越大。光大“乌龙指”事件,无非是用近乎戏谑的方式,再一次揭露了A股市场最不堪的疮疤。

当然若用乐观的眼光来看,光大“乌龙指”事件起码用实实在在的损失,再一次教育乃至教训了投资者不要一次次“好了伤疤忘了疼”,若能如此,则该事件也算是为大到中国金融安全,小到股民荷包安全,提供了一点有价值的镜鉴与预警。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