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观察】学生社会实践亟需立法保护

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规范,学生社会实践的管理处于“灰色地带”,学生社会实践机会很少,在实习过程中,权利常常得不到保障。

熊丙奇

时值暑假,围绕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新闻不断。浙江江山中学海外游学遭遇意外空难,引发舆论对学生游学(游学也属社会实践的一类)乱象的关注;北京9岁小学女生练摊遭遇城管粗暴执法,这类社会实践活动该鼓励还是该禁止,各方意见很不一致;还有大学生参与暑期社会实践、实习,频频曝出被骗的消息。

在笔者看来,学生社会实践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和争议,与我国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缺乏明确的法律规范有关。为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社会实践环境,保障受教育者的权利,我国有必要出台有关学生社会实践的法律。

社会实践在学生成长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对于大中小学生的社会实践,也有一些规定,但主要是教育行政部门发布的部门规定。这些规定存在以下问题:一、多为指导性意见,不少条款操作性不强;二、仅对于教育系统内部有一定的约束作用,但社会实践不是教育部门一家的事。

一边是学生社会实践需求旺盛,一边是政府法律法规的滞后,这导致社会实践问题多多。

首先,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规范,学生社会实践的管理处于“灰色地带”,拿暑期游学(夏令营)来说,既有学校组织的游学活动,也有商业机构组织的游学活动。按照主办机构的属性,学校举办的应由教育部门监管;商业机构组织的应由工商部门监管。但由于对此没有明确,结果是教育部门、工商部门都不监管,游学乱象由此而生。其他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有类似情况。

其次,由于学生社会实践被认为是教育部门、学校的事,导致学生社会实践机会很少,空间极为狭窄。每年寒暑假,一些孩子由于父母上班,没人照顾,又无处可去,被称为“假期孤儿”,更多的学生则在各类培训班中度过自己的假期时光。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政府、社区、家庭共同努力,有必要通过法律形式,规定学生社会实践的政府责任、社区责任。

在这方面,我国现行的法律、城市管理规定,也让学生的社会实践选择少之又少,比如,国外的孩子可以打零工挣钱,英国的法律明确规定13岁的孩子可以当报童,这在我国,就很有可能变为是单位雇用童工。

再次,由于我国《劳动合同法》等法律主要针对成年劳动者,也导致未成年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权利得不到保障,近年来,中职学生被作为廉价劳动力或被学校老师以志愿者的“名义”派往工厂实习、实践,颇为普遍。学生们被要求加班、干很重的体力活,却得不到相应的报酬。

已经成年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也缺明确的法律法规。哪些机构可以做大学生实习中介?哪些机构具有进行大学生教学实习的资质?大学生的实习报酬该怎样确定?等等,用人单位是否能以毕业实习的名义免费使用大学生等等,都需要明确。

总之,针对学生社会实践的乱象,面对2亿学生的社会实践需求,我国有关部门应该认真思考这其中的问题,从育人角度,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让社会实践规范有序,让学生真正从中受益。

(作者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