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普大讲坛探秘大国重器里的“中国龙”
0
收藏
手机阅读
手机版

扫码手机端阅读

欢迎关注
经济网小程序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微信扫码分享

顶部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从深海探索的“海龙”号,到核能之光的“华龙一号”,再到腾云吐水的“鲲龙”AG600,这些以“龙”为名的国之重器,究竟蕴含着怎样的科技奥秘与精神力量?
3月17日,上海科普大讲坛第206期暨科创启明星论坛第12期活动在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举办,特邀上海交通大学水下工程研究所所长、“海龙号”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葛彤,中核集团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核工程院副院长、“华龙一号”项目总师范黎,交通运输部东海第一救助飞行队搜救教员机长、“最帅女飞行员”宋寅,带领观众一起探秘大国重器里的“中国龙”。
深海无人遥控潜水器(ROV)是开展深海水下精细调查和无人作业的核心装备。葛彤教授提到,从2000年开始,上海交通大学水下工程研究所就开始深海无人遥控潜水器的研究,至今已经发展了包括“海龙”4型深海调查作业ROV、“思源号”全海深无人遥控潜水器、“曼塔号”浮游式深海多金属结核集矿验证机在内的海龙无人遥控潜水器装备体系。他详细介绍了“海龙”深海无人遥控潜水器的体系架构、发展历程和核心关键技术,使观众对这一国之重器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随后,范黎从核能原理入手,由浅入深地带领观众了解核能的前世今生以及核能科技的最新技术成果。他详细讲述了我国第三代自主先进压水堆核电技术、国之重器“华龙一号”的研发与建设过程。
宋寅则从自身经历出发,为观众科普了直升机飞行原理、空间定向障碍对飞行人员的影响以及在救援任务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她特别提到了“鲲龙”AG600水陆两栖飞机在海上搜救和森林火灾扑救中的重要作用,展现了这一大国重器在应急救援领域的巨大潜力。
在互动环节中,三位嘉宾不仅一一解答了观众的提问,也分享了他们的心路历程和体会。观众纷纷表示意犹未尽,通过此次讲座,不仅感受到了这些以“龙”为名的国之重器的科技力量,也领略了其中所蕴含的中华民族锐意进取、勇往直前、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
编辑:宋杰
  • 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 中央新闻网站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
  • 经济网热线:010-65363451 6536349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150
  • 经济网邮箱:jjw@ceweekly.cn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jw@ceweek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