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江高科为科创大搞“思想众筹”
0
0
收藏
手机阅读
手机版

扫码手机端阅读

欢迎关注
经济网小程序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微信扫码分享

顶部

【特别报道】思想众筹共绘科技新城

除了成立全球科技创新权威发布平台,张江创新论坛的召开是另一大亮点。华东师范大学经济地理学教授杜德斌、张江平台经济研究院院长陈炜、浦东新区发展与改革研究院副院长檀莉、上海天使会理事长陶闯、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任规划师卢忠良等专家学者,就张江科技城建设的前沿话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杜德斌:科创中心应是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牛鼻子”

全球科创中心的核心是出现一批科技引擎企业,成功的企业就像领头羊一样,带动更多的企业跟进,从而在一定地域空间内形成创新密集的群落。创新文化的核心价值是推崇冒险、宽容失败,但现在我国缺乏相关机制保障。科技创新中心不是第五个中心,而应是“牛鼻子”,应该包含在上海的“四个中心”(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中,应该是核心。

陈炜:“张江科技城”不仅是上海的需要

张江模式,实际上已经起到了对整个上海、整个长三角的带动作用。应建设张江科技城,“城”的概念就是集聚度更高,辐射能力更强。我们在张江科技城的规划建设中,从小的方面来讲,既是上海科创中心核心功能区的需要,然后上海的人才需要集聚,这是上海的需要,同时也是国家战略,还可以代表中国参与世界科技创新的竞争和合作。

檀莉:要围绕“人”展开“城”的规划

张江科技城与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区别在于,园区是围绕产业布局的,很多用地是产业用地,基础设施的配套是围绕产业的配套,虽然是高科技企业,但一开始很多也是生产性企业。现在到了“城”的阶段,就是围绕人,创新要素最核心的就是人,围绕人展开“城”的规划。

陶闯:创新企业的成功需要三样东西

在这个创新创业的时代,一个企业的成功需要三样东西:一是人才,是否具有创新能力;二是资本,是否有钱能投给这些创新人才;三是资源,就是企业能获得的各种支持。三点结合,企业的成功可能性更大。

卢忠良:张江应是一个网络化的国际社区

十几年前张江还是郊区的工业园区,现在,张江要站在世界的高度打造国际社区,国际化标准的配套社区要有,我们要有国际人才创业的支撑系统,在这儿生活要达到国际的水准。科技园区的空间是网络化的,是一个可以生长的、扁平化的结构,每一个企业都应该是主体。企业和企业之间的联系越紧密,它们之间的机会就越多,这个城区就更有创造力。

推荐专题:

我要说两句
| 退出
畅言一下
  • 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 中央新闻网站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
  • 经济网热线:010-65363451 6536349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150
  • 经济网邮箱:jjw@ceweekly.cn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jw@ceweek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