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依科技集团总经理励寅:科创板就是为我们这样的企业量身定做的
0
0
收藏
手机阅读
手机版

扫码手机端阅读

欢迎关注
经济网小程序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微信扫码分享

顶部

华依集团总经理励寅在观察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测试动态(宋杰 摄影)_副本

华依集团总经理励寅在观察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测试动态(宋杰 摄)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记者 宋杰)作为资本市场的又一重大改革,“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受到市场各方关注,对于多数渴望上科创板的企业家们来说,如果第一批能上,那将是莫大的荣誉,但他们同时也认为,先后顺序并非唯一重要,他们更看中科创板的制度环境给企业未来带来的提升空间。今年2月中旬,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记者跟随张江高科创投部的负责人调研科创企业华依科技集团,集团总经理励寅对记者表示,“科创板就是为我们这样的企业量身定做的,目前正在做前期的准备工作,股改已经完成。”

励寅总经理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记者,之所以认为公司符合上科创板,根据目前公示的内容,有智能制造,有新能源汽车,这正是华依科技集团所属的行业。主要是企业规模不是很大,这些企业像国外也都是隐形的,而且我们这个行业也需要很多年的投入和准备,国外的企业都上百年的历史,我们在这个时代进展比较快,也就是20年不到的时间,基本上已经可以跟他们竞争,但是发展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这也需要大量的资本支持。科创板出来的正是时候,它针对规模不是那么巨大的、完全是科技型的企业。

华依科技集团1998年注册在张江,得到了张江科学城的大力扶持,成为国内领先的汽车动力总成智能制造设备供应商和新能源动力总成测试服务提供商。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记者在华依科技集团的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开发试验中心看到许多知名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动力总成正在这里做测试。据现场工程师介绍,华依科技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开发试验中心有近50个实验室、为客户提供研发阶段的测试。目前正在进行测试的企业有上汽、吉利、蔚来、舍弗勒、西门子、泛亚、联电等。

记者在华依科技的车间现场看到了汽车最核心的动力总成测试设备,包括:发动机、电机、变速箱、涡轮增压器、高压水泵油泵等测试设备,这些牵涉到每年几千万台的制造产能,如果用低端设备生产,污染很大,又烧油,华依的出现把整个产业全部打乱,全部用专业设备。以发动机冷试台为例,之前国外高端的智能测试台要近2000万元,而华依科技把成本降低超过50%,实现了设备的普及,为中国汽车企业在汽车动力总成生产方面的品质提高,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据了解,原来每10万台汽车就需要一台这样的进口“发动机冷试台”,除了单机本身的价格,还要提供大量的售后支持,升级改造费用在外资做就很昂贵。“华依的出现把价格就降到差不多1/4,全中国的发动机生产得到了一个品质的保障,我们对产业的贡献我认为是很大的。“励寅总经理说。

近一年,华依慢慢切入了涡轮增压器的市场,现在的市场保有大概已经到500~600万辆了,未来会到1000多万辆。 在国外做一台测试设备要1200万元,华依的出现降低了超过50%。此外,去年华依集团的设备已经到了雷诺三星的韩国,今年还可能还有几个大国际招投标,包括法国和日本的订单,俄罗斯、马来西亚、印度的国际一流汽车制造厂家也会使用华依的设备。

目前华依科技集团主营业务是汽车的动力总成,包括发动机、变速箱、底盘、涡轮增压器,水泵油泵,这些构成了动力总成的主要部件。“我们不是为整车厂生产汽车零部件,而是围绕着动力总成,提供工程咨询、提供测试服务,帮助中国企业或者在中国的合资企业在生产方面的品质检测,以及开发过程中,某个产品的验证和产品性能的提高。也就是说在这个行业有些特殊性,在汽车行业里面,动力总成是最核心,犹如人的心脏,那么这个领域基本上到目前为止,我说的这几块工程咨询、设备测试、服务主要为外国企业垄断,基本上都是国际上的知名企业垄断这个行业,”励寅总经理说。

“我们对标企业是奥地利的AVL,德国的FEV、THYSSENKRUPP、KUKA,英国的RICARDO。我们目标是成为这样的企业,成为一个工业大国需要的企业。我们提供三类服务:第一帮客户提供测试,去告诉他怎么设计,怎么开发,甚至帮他们做一些开发。第二提供新能源测试服务,当然我们主要做新能源,我们几十个台架就是帮助你们做实验,累积实验数据。告诉你怎么进一步改善。第三,我们提供测试设备,这就是我们的这一类企业的商业模式,”励寅总经理告诉记者。

记者注意到,科创板对在注册制下有最有威慑力的退市标准,企业方会有压力吗?励寅总经理表示,这方面完全不担心,“我们这类产品很像技术利基市场,也就是第一你有很强的技术门槛,第二有客户的信誉认证,然后市场又相对细分,而且这个市场一定是全球化的,一般不太可能出现大的风波,所以我认为退市对我们没有压力,因为我们已经做到全球化。”

华依科技集团副总经理、董秘潘旻补充道,科创板的设立推动科技型、创新型企业高质量发展,从而落实国家的创新驱动和科技强国战略。科创板的审核更加公开公正、更加透明,更便于企业操作。创业板原来的法定门槛是2年1000万元的净利润或者是最后1年盈利并销售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科创板目前看是两年连续盈利,利润5000万元,或者是最后一年盈利且销售收入最后一年超过一个亿。那么从法定门槛上来说,创业板似乎要比科创板要低一些,但是在实际操作上,创业板审核标准存在窗口指导,实际操作中两年盈利1000万元是不太可能上创业板的,一年1000万元也不行,实际原来一般要求是在一年3000万元净利润,到去年甚至传言提高到了5000万元净利润,远远超过法定的准入标准。按照现在各方面反馈的信息来说,科创板应该审核标准更透明,没有窗口指导,它是一个全部透明公开的制度,这样对企业来说大家就容易对标,只要达到这个标准,就有希望可以进去。

我要说两句
| 退出
畅言一下
  • 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 中央新闻网站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
  • 经济网热线:010-65363451 6536349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150
  • 经济网邮箱:jjw@ceweekly.cn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jw@ceweek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