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端阅读
欢迎关注
经济网小程序
扫码手机端阅读
欢迎关注
经济网小程序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记者 宋杰) 10月16日,“张江科学城功能深化研讨会暨《张江模式》新书发布会”在上海张江高科雁栖阁召开。会议由上海浦东新区张江平台经济研究院和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协办,旨在深化新形势下“张江模式”的研究,聚焦张江科学城的科学功能,突出张江创新集群、人才高峰和城市功能的科学特征。《张江模式》主编葛培健、陈炜介绍了《张江模式》一书编写的背景和主要内容。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主任杨亚琴、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处处长吴苏贵、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处处长高骞、上海市张江高新区管委会创新促进处副处长蔡五三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志远、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俊、上海张江园区创新发展研究中心理事顾学励、张江文化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韩露、上海浦东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彭际作、上海绿谷制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长海等领导专家、学者出席,与一批资深媒体记者共同探讨“张江模式”和“张江科学城功能深化”课题。
《张江模式》是一本来自上海科创中心最前沿的创新实践报告,是全国首部研究“张江模式”的专著,也是一部直接转化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重大决策成果的决策咨询报告。葛培健作为张江高科转型发展的首推者、陈炜作为张江智库平台首席研究员和上海市决策咨询著名专家,亲身参与了张江创新驱动和先行先试的策划咨询和创新实践,该书的研究成果已相继转化为上海自贸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双自联动”、张江科学城规划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一系列重大决策和创新举措,因此既有前沿性又有实操性。
《张江模式》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把“张江模式”定位为“引领创新”的模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阐述“张江模式”的内涵、路径与重点,提出了如何进一步发挥“张江模式”在上海乃至长三角创新转型中示范引领作用的建议;通过“双自联动”战略的系列研究,提出了推进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张江科学城建设的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重要举措建议;结合建设张江科学城的开发模式创新,提出了如何进一步发挥包括张江高科在内的创新主体生力军作用的建议,积淀的是以制度创新促进科技创新的经验、做法和智慧。
书中追溯“张江模式”的由来,是张江25年来4次重大创新转型的结晶。25年前,张江还是一片农田,如今已是世界瞩目的高科技园区,正在向世界一流的科学城迈进。张江25年的成长历程,是全体创新创业者共同努力的卓越成就,是中国高新区从1.0版本到4.0升级版的一个缩影。一是从普通的阡陌农村到国家级高科技园区,1992年7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张江为独立建制的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开发区,得益于国家关于浦东开发开放的战略决策。二是从引进经济到创新经济,1999年全市聚焦25平方公里的张江高科技园区(“小张江”),明确提出从“引进经济”转向“创新经济”,重点是以中国“硅谷”、“药谷”为方向的创新创业。三是从引进创新到自主创新,2011年11月,上海创建张江高新区(“大张江”),张江高科技园区成为核心园,突出从“引进创新”转向“自主创新”,重点是人才“双创”的示范效应。四是从自身发展到引领创新,2014年12月,张江成为上海自贸区创新功能最强、面积最大的一个片区,是实行自贸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双自联动”战略的主战场,突出从自身发展转向“引领创新”,从技术创新到科学引领,从“园”到“城”,从政策扶持到体制机制创新。
研究张江模式的意义是什么?主要编著者葛培健认为,作为承担特殊使命的国家级高新区,作为长三角创新驱动的引擎,上海张江似乎一直未能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在这个领域,此前的研究结论更多的是碎片化、部门化,未能形成一个系统的集成。张江高科副董事长葛培健在专家研讨会上指出,经过25年的发展,张江已经成为引领中国科技产业发展的创新高地,成为了中国创新的名片。但随着张江进一步全球化发展,除了继续强化传统的税收返还政策、推进张江十三五政策的实施,形成新一轮政策高地外,也需要尽快加强张江核心产业的竞争优势、领军人才的集聚优势。作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其重要显示度就是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本土引擎企业,即拥有“中国造”的“独角兽”。张江作为全国高新区的代表,如何借助“双自”联动的发展机遇,进一步推动张江充当上海科创中心“排头兵”和“先行者”,成为带动上海乃至长三角创新集群发展,打造中国自主创新引擎与全球创新网络关键节点,这是研究“张江模式”的深刻意义。张江模式的发展路是集成科创源泉、技术创新和产业集群的综合优势,形成了五个国际对标:借鉴以美国硅谷为代表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世界技术创新中心;借鉴以日本筑波为代表的,以科研机构和高校为主体的世界级国家科研中心;借鉴以印度班加罗尔为代表的,以软件外包企业为主体的世界级信息科技中心;借鉴以台湾新竹为代表的,以IC代工企业为主体的世界级电子信息硬件制造中心;借鉴以以色列为代表的,以军转民为特色的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之都。同时积极借鉴国内引领创新经验,强化张江模式的驱动要素。学习北京中关村的人才“双创”模式、深圳的民营创新模式、杭州的引领网络经济模式,通过国际对标、国内学习,张江逐渐形成了自身引领高端创新的模式,即以创新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人才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以产业升级为转型发展的第一优势,以优化环境为创新创业的第一环境,以知识产权为自主创新的第一价值。形成以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核心,以国家队、国际队、民营队为合力,依托上海科教资源、产业基础、人才吸引力以及上海自贸区和科创中心建设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推动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立足辐射长三角地区。
“张江模式”引领创新的亮点是什么?张江平台经济研究院院长陈炜作为本书的主要编著者在研讨会上交流了研究体会。以“双自联动”的制度创新为动力,张江率先在全国引领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一是引领科技创新,量子通讯卫星和C919大飞机的上天、5G中国“芯”的诞生、1/3中国1.1类新药成果的原创,以及大科学设施集群和国家实验室的建设,都代表了中国科技创新从跟跑到并跑和领跑的国际前沿水准;二是引领人才创新,率先建设以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企业家领袖为引领的人才高峰,深化人才改革试点,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上海60%的世界顶尖创新人才、凝聚了优势领域的世界级科学家集群,凝聚了万名创新型企业家,凝聚了5.38万一流研发创新人才,是长三角乃至全国高端创新创业人才最为集聚的区域。三是引领产业创新,以药品和医疗器械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集成电路保税产业链为改革先发效应,推动项目和企业的分散发展变为产业链的集群式发展,基本形成中国“硅谷”、“药谷”、“医谷”联动的创新集群优势,形成了生物医药、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和类脑科学、人工智能、精准医疗等“三优三新”的优势创新集群。四是引领开放创新,率先形成科研创新国家队、跨国研发国际队、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本土队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开放创新模式,在集聚科学大设施、大平台、大机构,推动跨国研发中心融入科创中心建设,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推动离岸创新创业和跨境技术交易等方面走在前列。五是引领城市创新,率先规划建设世界最好的科学城,推出80万平米的租赁房用地,进一步从房地产开发转向“人才为本”的产城融合。以机制创新推动大科学装置集群、优质科研资源和创新要素、高端跨国企业研发中心、居住和教育医疗等城市配套、交通市政绿化基础设施配套等“五个一批”项目的建设。六是引领模式创新,率先推进张江高科“房东+股东”的新型开发模式,率先推进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的“四新”经济发展模式,率先推进产学研政智五位一体的协同创新模式,使张江成为创新驱动新模式、新举措的发源地。
陈炜坦言,张江模式的引领创新功能还有待突破三方面限制因素:一是有待加强吸引全球高峰人才创新创业的个性化特殊政策和市民待遇;二是有待突破跨境跨界跨部门的产业链和要素整合体制机制障碍;三是有待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生态和商务环境。
在随后开展的研讨会中,著名智库、专家学者、资深媒体人等以“深化研究张江科学城的科学功能,突出张江创新集群、人才高峰和城市功能的科学特征”为主题,展开了深入研讨,提出要加快从人才高地到人才高峰的升级,加快从科技园到科学城的转型,加快从国家创新平台到国际创新高峰的提升,形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技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