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形成3个万亿级消费领域和10个千亿级消费热点
加速供需适配 精准激发消费潜力

本报记者 蒋永霞

想买的东西买不到,买回来的东西不尽如人意?这种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鸿沟”与“需求错配”,如今已成为国家政策着力破解的核心议题。11月27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解读近日发布的《关于增强消费品供需适配性进一步促进消费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推动供给与需求实现一场“双向奔赴”。

精准出击

实施方案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以上供需错配问题,持续优化供给侧结构,推动加大资源投入和工作力度,有望用5年左右时间推动供需在更高水平实现动态均衡,让老百姓畅享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实施方案针对不同人群提出了精准措施。

在服务婴幼儿和学生群体方面,聚焦“健康成长”和“学习效能”关键需求。针对市场上相关产品还存在功能单一、质量参差不齐,甚至还有安全隐患等问题,企业应回归本质,解决真问题,在安全和细节上较真。实施方案提出,将支持新型环保材料的研发应用,建立严格的质量标准体系,打造优质产品的目录。推动传统玩具文具和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促进行业发展安全透明化,产品设计韧性化、功能更务实化。

在服务老年群体方面,注重“实用便利”与“品质生活”有机结合。“针对老年人普遍存在的行动不便、居家照料需求增加、咀嚼功能减弱、出门办事困难等痛点,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养老服务机器人、适老鞋服、易吞咽食品等产品研发,持续推进互联网应用及智能终端适老化改造。”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表示。

在满足年轻群体方面,突出“个性表达”与“时尚引领”。将支持开发更多国潮服饰、设计师联名款、IP文创产品等兼具文化内涵与时尚态度的商品,鼓励发展私人定制等新模式,将中国传统文化演绎成时代潮流。

畅通循环

为了促进供需顺畅衔接、推动更多优质消费品进入千家万户,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负责人杨枿介绍了下一步工作安排:一是抓政策,激发消费潜力。今年以来,会同相关部门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让更多绿色、智能消费品进入千家万户。二是抓活动,营造消费氛围。三是抓载体,创新消费场景。

围绕商品消费扩容升级,商务部也制订了详尽的计划安排。

促进大宗消费,打通全链条。汽车、家电、家居等大宗消费是商品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下一步,将推进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扩大二手车流通,拓展汽车改装、租赁、赛事、房车露营等汽车后市场,全链条扩大汽车消费。聚焦绿色、智能等方向,促进家电家居消费。

壮大新型消费,创造新场景。将积极推进首发经济,丰富首发平台载体,鼓励企业发布新品、开设首店、举办首秀首展活动。发展健康消费,培育健康消费领域新质生产力,提升健康商品和服务供给质量。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培育“人工智能+消费”,打造更多消费新增长点。

打造国际化消费环境,提升“购在中国”魅力。近年来,在扩大免签范围、优化离境退税等政策带动下,“中国游”“中国购”持续火爆。下一步,将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组织开展好国际化消费环境建设试点,支持相关城市进一步丰富优质商品和服务供给,打造一批带动面广、显示度高的消费新场景,提升国际化服务水平,营造更加便捷、舒适的消费环境,让更多海内外朋友感受“购在中国”的独特魅力。

明确目标

实施方案提出了清晰的发展目标:到2027年,消费品供给结构明显优化,形成3个万亿级消费领域和10个千亿级消费热点。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谢远生表示,实施方案通过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品牌引领、标准升级和新技术应用,激发我国庞大内需市场的“乘数效应”与“结构红利”,到2027年,有望在重点领域催生数万亿元规模的新增消费市场。一方面是“存量优化”带来的替代性空间,通过提升产品品质、增加文化内涵、注入智能绿色元素,推动传统消费品“价值跃迁”。另一方面是“增量创造”带来的新增长空间,围绕新人群、新场景、新理念、新需求,创造全新的产品与服务,如智能家居生态、银发经济解决方案等,开辟新的消费蓝海。

万亿级消费领域包括老年用品、智能网联汽车、消费电子等。千亿级消费热点包括婴童用品、智能穿戴产品、化妆品、健身器材、户外用品、宠物食品用品、民用无人机、潮玩、珠宝首饰与国潮服饰等,这些领域已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让消费市场呈现出多元化、活力化等重要特征。

“多点开花、分层推进的消费热点格局,能够显著增强国内消费市场的韧性与活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实支撑。”谢远生表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