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齐聚,共议南沙

本刊记者 王红茹 崔晓萌

10月17日,“面向‘十五五’·打造重大战略性合作平台”——《南沙方案》实施三周年专题研讨活动在人民日报社举行。

活动由广东省广州南沙建设发展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办,来自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海关总署、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等部委和研究机构的专家重点围绕南沙深化粤港澳全面合作,加强科技创新、青创就业、对外开放、规则衔接、城市发展等话题展开深入研讨,并对《南沙方案》第二阶段开发建设建言献策。

图片

研讨活动现场(本刊记者 肖翊 摄)

《南沙方案》第一阶段目标顺利收官

2022年6月,国务院正式印发实施《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简称《南沙方案》),提出了2025年和2035年两阶段发展目标。2025年是《南沙方案》第一阶段目标收官之年。三年来,南沙紧紧围绕打造“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定位,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镇街活力、引育青年人才,区域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尤其是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提升至37.8%和75.9%,与港澳合作更加紧密,服务双循环作用显著增强,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引领带动作用日益彰显。

图片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省南沙工委副主任朱伟表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南沙开发建设高度重视、寄予厚望,南沙要在“十五五”期间,锚定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全新定位,聚焦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加快形成连片开发态势和集聚发展效应,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奋力开创南沙建设发展新局面。同时,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和公共服务配套水平,把南沙建成珠江口黄金内湾的灿烂明珠。

广州市委常委、南沙区委书记、广东省南沙工委副主任、广东省南沙办主任刘炜在介绍南沙情况时说,南沙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和对广东、广州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工作要求,围绕打造中国式现代化样板区目标,深入实施海港、空港、数港、金融港、人才港“五港联动”发展策略,着力打造“五大高地”,实现从立足湾区到跨越湾区、引领湾区,从面向世界到走向世界、融入世界,更好服务支撑大湾区“一点两地”建设。

专家齐聚,共商南沙未来五年新蓝图

围绕南沙在“十五五”期间的发展路径,与会专家提出了前瞻性的见解与建议。

图片

大湾区文化体育中心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建议,南沙应加快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构建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的科研创新高地,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聚焦高端芯片、关键零部件、基础材料、基础软件等领域,强化产业基础技术攻关。同时,可以携手港澳,探索联合共建人工智能、生命信息与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促进三地创新资源高效流动与深度融合。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首席专家、国家发改委原副秘书长范恒山认为,“十五五”时期,南沙可以重点推进以下工作:一是构建“特色化、高端化、智能化”的现代产业体系,做强做优造船等传统优势产业,同时大力发展深海深空、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二是强化综合环境建设,实现广州主城区与南沙半小时交通通达,推动软环境与国际规则对接,打造类港澳的优质生活圈,并在生产投资领域构建公正、透明、可持续的体制机制;三是推动协同创新,充分借助粤港澳资源,通过柔性引才等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原党委书记、院长刘尚希认为,作为广州未来增长的核心引擎,南沙未来五年应主动顺应数字革命浪潮,更加聚焦数字技术原创创新,塑造面向未来的产业竞争力。南沙有必要率先推动全域数字化进程,积极释放数字化发展红利。同时,作为国家双循环战略的重要支点,南沙应争取系统性的“改革自主权”,突破碎片化政策依赖,构建整体性制度创新体系。

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高国力为南沙发展提出两点建议:第一,紧扣城市工作会议的新精神,立足南沙开放定位,推动多层次、组团式、网络化的城市发展格局;第二,要着力打造“创新、韧性、智慧”三大特质兼具的硬核城市。他认为,城市建设要将市场化机制融入城市治理全过程,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有效缓解政府在财政与行政方面的压力,建议南沙从公共服务设施的市场化运营上先行探索。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二级研究员程如烟表示,南沙下一步发展的关键在于推动资源联动、深化改革赋能并落实具体举措。要加强统筹协同与双向赋能,南沙不应仅局限于自身资源,而应积极整合广州、深圳乃至全国的科创与产业资源,以匹配“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战略定位。同时要推动双向赋能机制,既要善用港澳资源服务南沙发展,也要以自身发展成果反哺港澳,以高水平开放赋能广东及全国发展。

图片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煜建议,南沙在“十五五”期间应主动把握发展大势,紧紧围绕中央赋予南沙的战略定位,在更新定位内涵、做好发展内功上下功夫,创造“南沙2.0版”的全新发展路径。要注重加大南沙经验的总结提炼,形成全新的“南沙叙事”,突出南沙营商环境、政策环境、居住环境的特色优势,以叙事吸引优秀人才。他建议在规划编制实施中,树立“需求侧”思维,更多倾听经营主体的声音,努力对标改进各种短板和不足,以南沙诚意服务企业更好更快成长。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全球经济与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胡志浩认为,南沙可以重点从金融与科技结合上实现突破,要明确政府在科技与产业融合中的角色,形成与产业相匹配的金融支持机制,突破各地普遍存在的“政府资金充裕但产业基金使用效率不高”的困境。其次,应高度重视Web3.0带来的经济范式的变革,将数据转化为资产,破解需求不足的难题。珠三角地区凭借与香港的紧密联系,在对接分布式网络方面具备显著优势,有超越长三角的条件。南沙应把握这一机遇,提前谋划布局。

商务部贸易发展所所长杨剑建议,南沙下一阶段的发展重点可在三个方向发力:一是聚焦生态绿色技术。依托南沙现有科技创新基础,在生态环保与绿色技术领域寻求突破,开展前瞻性布局,培育具有潜力的新兴增长点。二是依托本地汽车、造船业基础和优势,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提升产供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促进高质量发展。三是创新发展服务贸易,探索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提高研发设计,知识产权,文化旅游等服务贸易发展水平,增强外贸竞争力。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