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文丽
夜经济是城市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头连着居民生活,一头连着经济发展。近一段时间,夜经济如火如荼、热热闹闹,各地围绕夜间消费、旅游度假、餐饮休闲等消费热点,加快创新夜市、夜娱、夜游等多元消费场景,呈现诸多新亮点,夜经济热力十足,成为激发城市消费活力的新引擎。
各地创新消费场景
各地因地制宜,深挖区域特色,有看点、有新意、有趣味的创新场景正以蓬勃的发展态势撬动着消费增长。
重庆以数字化创新展现城市魅力。每逢周六和重要节假日夜晚,“新韵重庆”无人机灯光秀都会常态化展演——5000架无人机升上夜空,时而组合成“重庆”等字样,时而勾勒出蒲公英、荷花、轻轨等图案。“两江四岸”的灯火与夜空中的无人机光影交相辉映,为山城增添浪漫氛围。重庆南岸区商务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南岸区南滨路作为无人机展演的最佳观赏区域之一,我们推出了南滨路专属消费券、随机立减优惠活动,还上线了智能旅游管家。无人机展演常态化以来,节假日期间南滨路沿线的重点餐饮企业平均满客率超70%、重点酒店平均入住率超80%,同比均增长10个百分点以上。”
江苏徐州以赛事流量带动文旅消费。8月2日,夜幕下的徐州奥体中心里灯火明亮、气氛高涨。“苏超”联赛第八轮徐州队对阵扬州队正在精彩上演。“苏超”点燃了体育激情,也为消费注入了活力。据介绍,徐州已联动全市数十家景区、近150家企业,推出面向游客特别是球迷的优惠政策。数据显示,5月10日“苏超”开赛以来至7月底,徐州市银联文旅消费超64亿元,同比增长约30%。未来,徐州还将围绕“苏超”赛事深化商旅文体融合,持续创新消费场景,打造更多元、更具吸引力的城市夜经济生态圈。
青海西宁以开发老夜市焕发商业新活力。为丰富文旅市场供给、挖掘夜间消费潜力,西宁持续开发兼具“文化味”和烟火气的夜间文旅产品和场景,现已拥有省级示范步行街3条、省级特色步行街4条、夜间消费步行街33条,一个个接地气的摊位沿街排开,引得市民与游人纷至沓来。其中,大新街夜市7月份接待市民和游客约110万人次,收入5500万元;豹街商圈自5月1日开街至7月底,累计接待市民和游客325万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社区夜经济展现了更细腻的创新。北京望京某菜市场每晚8点启动“星空模式”,摊主支起露营灯售卖手作饰品,蔬菜摊变身“沙拉吧台”,周边白领下班后买菜顺带参加“厨艺 workshop”。这种“生鲜零售+社交”的转型使市场夜间收入占比从15%跃升至42%。
此外,各大景区景点也积极创新场景,并带来了可喜的成效。比如,洛阳应天门遗址创新开发“全息夜宴”项目,游客沉浸式参与唐朝宫廷宴礼,该项目拉动当地暑期客流增幅达60%;南京德基艺术博物馆作为全国首个365天常态化夜间开放至凌晨的博物馆,每晚平均吸引近万人前去参观体验,夜间时段带动相关消费达到同期消费总额的35%。
夜间消费活力绽放
各地大力发展夜经济,构建多元消费场景,不仅丰富了人们夜间消费选择,更实实在在地推动了消费增长。
美团旅行7月2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以来,“夜游”相关搜索量和评论量环比增长100%左右,且每逢周末就会迎来小高峰,“珠江夜游”“钱塘江夜游”“黄浦江夜游”等均为搜索热词。其中,“博物馆夜游”搜索热度环比增长近200%,文化体验类夜间活动正成为游客新宠。
烟火气十足的夜宵市场最直观体现了夜经济的活力。淘宝闪购数据显示,7月以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周末夜宵订单均较上月翻番,济南、西安、泉州、青岛、成都、贵阳等热门旅游城市夜间订单均环比增长超过150%。美团团购数据显示,7月以来,提供24小时餐饮服务的线上门店数同比增长48%;美团“夜宵团购套餐”关键词的搜索量环比增长98%;武汉光谷、深圳龙华、重庆观音桥、南京新街口、广州天河等地成为全国十大热门夜宵商圈。
淘宝闪购暑期消费系列数据显示,7月1日至7月21日,127个城市的夜间订单数量环比增长超100%,漯河、包头、朔州、许昌、商丘成为夜间订单数量增长最快的5个城市,环比增速均超200%。同时,露营地、景区、酒店等更多夜间线下场景的消费需求被激活,拉动小吃、啤酒、冰品等多品类夜间销量增长超过200%。
各地促消费活动加力推出,夜经济活力持续释放。据了解,广东启动了“2025广东夜经济暨暑期消费促进活动”,围绕暑期、夜间经济两大热点,全省联动开展“精彩夜市、风味夜食、品质夜购、活力夜娱、魅力夜游、时尚夜秀”六大主题消费活动超200场;上海举办了2025上海夜生活节,同期开展夜生活节开幕嘉年华活动,推出潮流运动之夜、电竞生活月、申夜现场音乐季等首批130个主题特色夏夜活动以及“公交+消费”“游船+消费”等一批特色场景;宁夏则启动了2025“夜宁夏 潮生活”商文旅体系列活动暨第六届夜绽生活节,以此为载体持续打造夜间经济IP。
丰富多彩的夜间活动,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据复旦大学大数据实验室数据,今年6月以来,上海夜间消费市场表现亮眼,消费总额880.09亿元,同比增长3.3%。
企业发力夜间市场
近年来,我国夜经济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现存在业、存续状态的夜经济相关企业超130万家,其中今年以来新增注册相关企业约9万余家。从区域分布来看,贵州省、江苏省、山东省夜经济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前列,三地数量总和超过42.3万余家,占企业总数的32.5%。
在旺盛的夜间消费需求背景下,各大企业也纷纷创新经营模式。
作为深圳夜经济标杆项目,皇庭广场依托毗邻会展中心及口岸的区位优势,创新打造“街+MALL”复合型商业形态,构建“商务+休闲+轻餐”全时段消费场景。项目精准锁定年轻客群,在东西街区布局烧烤、酒吧、轻食等潮流业态,形成强大的夜间消费引力场。
河北保定爱情广场着重多元业态的融合与创新,不仅汇聚了湘菜、传统风味、西式餐饮等特色美食,还引入了 monster夜店、青岛1903酒馆等音乐酒吧及餐酒吧,UME影城、星聚会KTV、迷深密室等娱乐项目也吸引着大量年轻人前去消费。
此外,百联集团打造了“百联之夜·AI BAILIAN NIGHT”特色消费IP,融合AI技术与多元业态,构建“线上+线下”沉浸式夜消费场景,成为上海夜生活节中兼具科技感与烟火气的亮眼名片;海底捞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在深圳、北京、上海等地布局近30家夜宵主题店,将火锅与 Live⁃House、调酒表演结合,打造沉浸式夜间消费场景。
当下,夜经济发展势头正旺。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人群出现了更多细分需求,性别和代际差异在夜间消费偏好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中国旅游研究院调查显示,男性更偏爱主题公园夜游等活动,女性则更倾向于音乐、艺术和社交等;20岁、30岁的游客更喜欢“文化+旅游”产品,50岁以上的游客则更热衷微康养、轻疗愈产品……
对此,专家表示,夜经济场景创新,企业需要从消费者喜好出发,如年轻人喜欢拍照打卡,那场景设计就要有视觉冲击力;喜欢社交,就要设置互动环节。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场景迭代和产品创新,才能精准满足不同类型群体的需求,从而打造独具特色的竞争力。同时,创新场景要积极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新技术,提升夜经济的新技术元素,为经营者和商户创新业务模式提供更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