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围绕数字经济时代平台就业新路径展开深入探讨的《抖音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价值研究》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北京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光华管理学院教授雷明在此次研讨会上发表讲话强调,短视频直播平台正源源不断地为乡村就业注入全新动能,推动乡村就业模式实现从零散岗位向集群化生态的转型升级。
乡村就业规模与结构持续优化
雷明在研讨会上指出,《抖音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价值研究》报告中所呈现的抖音带动超6000万个就业机会这一数据,为我们深入理解平台对乡村就业的强大拉动作用,提供了清晰、有力的参考依据。在众多生动案例中,“鸵飞飞@”的发展历程令人瞩目。其从最初单纯的鸵鸟养殖业务起步,借助抖音平台的传播优势,逐步将业务拓展至特色旅游、科普教育等多元领域,成功打造出一条完整的特色产业发展链条,不仅实现了自身的发展壮大,还带动了周边众多村民实现就业增收。
“山里DOU是好风光”项目同样成效显著,该项目聚焦乡村文旅与非遗领域,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将乡村独特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以及传统非遗技艺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涵盖导游、民宿经营、手工艺品制作等多个领域。这些案例充分展现了乡村就业从个体分散式探索,逐步向规模化、集群化效应转变的良好发展态势,切实带动了大量农民实现就地就近就业,有效缓解了乡村劳动力外流问题,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集群化生态破解乡村用工难题
当前,部分乡村地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劳动力短缺的困境。通过直播带货、内容创作等丰富多样的业务场景,短视频平台催生出了一个涵盖物流配送、运营管理、供应链维护等多个领域的庞大就业集群。
以某乡村水果产业为例,在抖音平台的助力下,该地区的水果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畅销全国,为满足市场需求,当地迅速发展起水果包装、冷链物流等配套产业,形成了“一业兴、百业旺”的良好产业发展格局。
数据显示,在抖音平台上,“三农”创作者数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同比增长率高达52%,平均每天带动1740万单农特产出村进城。这不仅有效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题,还吸引了众多青年人才返乡创业,为乡村发展注入了青春活力,极大地缓解了传统农业用工不足的问题,推动乡村就业生态实现良性循环。
兴趣导向引领青年返乡就业
雷明深入分析了Z世代青年的就业偏好,他指出,Z世代青年在选择职业时,更加注重职业所带来的价值感以及能否与个人兴趣相结合。短视频平台恰好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需求,为乡村青年提供了一个将个人兴趣与就业创业完美结合的优质平台。乡村青年可以充分利用抖音平台,通过展示乡村独特的农耕生活、传承千年的非遗技艺等内容,吸引大量粉丝关注,进而实现兴趣变现。
例如,一位热爱传统剪纸艺术的乡村青年,通过在抖音上发布精美的剪纸作品制作过程短视频,收获了大量粉丝的喜爱与支持,随后他不仅通过销售剪纸作品实现了经济收入增长,还吸引了众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加入,共同成立了剪纸艺术工作室,带动了当地非遗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
雷明强调,尽管短视频直播平台在激活乡村就业潜力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但未来仍需进一步攻克流量波动风险、乡村数字技术普及不足等难题。通过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协同合作,持续优化乡村就业生态。(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