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忙忙!美单“重启”,但还有一个重要变化

近日,中美经贸关系释放积极信号,部分关税调整措施相继出台。

在市场回暖背景下,中国外贸企业快速作出反应,重新启动对美出口通道,生产车间加速复工、物流港口迎来出货高峰。同时,不少企业也在同步推进市场多元化战略,在“以变应变”中寻找增长新机遇。

关税“松绑”后

外贸企业重启美国市场供应

在上海松江区李塔汇镇的塔汇针织厂,全员上岗,缝商标、熨烫、打吊牌,各个工序有条不紊。

今年4月,工厂一度暂停了美国客户的订单生产。这两天美国客户通知可以出货了,工人将包装车间里的成衣,开启最后的工序。

图片

“客人其实也很着急,已经订好5月17日的集装箱,如果检验合格没问题的话,5月17日就开始陆续出运了。”厂长陆兰英表示。

在广东深圳,一家出口音响产品的外贸企业负责人告诉总台记者,5月13日仅半天时间,企业就收到了6个客户的催单电话或邮件。此前受关税波动影响,企业积压的库存量达到六个货柜,货值超过40万美元。

图片

跨境电商平台显示,一款户外躺椅的平台售价从109.99美元被调回了之前的69.99美元。在关税问题出现之前,这款躺椅每天单一平台就能卖出三四千台,美国加征关税后,销量曾急速下滑。这两天,产品价格回调之后,美国客户开始大量补货。

“目前美国补货最多的可能是电子电器五金消费品,这是第一个他们缺货的品类,第二个品类像新能源工具类的、服装类的也在快速补货。”深圳市跨境电子商务协会会长王馨表示。

图片

订单暴涨、港口繁忙

中国输美物流迎来高峰

伴随订单回暖,物流端也在经历一场久违的“井喷”,迎来美国线出货高峰。

5月14日,维齐恩全球海运订单追踪系统(Vizion)显示,在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取得进展后,美国方面预订从中国输美的集装箱数量激增将近300%。截至5月14日,七天平均订单量达21530个20英尺标准箱,而截至5月5日的七天平均订单量,只有5709个标准箱。

图片

在上海,美线5月底发货的船只舱位已接近满舱。在广东,深圳盐田港也在紧急调整调度计划,应对出货高峰。

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操作服务及发展部当值经理林日生表示,当前正在调度的是一艘去往美国的船,它在盐田港会操作超过2000多个集装箱。“公司正在协调码头来调靠泊位,码头每天都有6班船舶去往美国。”

图片

在亚洲最大的专业货运枢纽机场湖北鄂州花湖国际机场,本周计划运行飞往美国的航班达到40架次,相较关税政策调整前翻了一番。

“在本周,从花湖机场飞往美国的航班货运量将增长至2400吨左右,相比上周关税政策调整之前,增长了1000吨左右。”湖北鄂州空港货运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婧表示。

风险倒逼转型

更多企业加快开拓新市场

面对关税波动,越来越多企业意识到:依赖单一市场的模式不可持续。眼下,尽管美单恢复带来短期利好,但“分散市场风险、打造多条腿走路”的转型思路正在形成共识。

在浙江义乌,美国客户这两天在火速下单、催促发货,但是有商户表示,此前因关税滞留的货物早已卖掉。

图片

胡春霞是义乌国际商贸城一家从事工艺品生产的商户,此前,有美国客户向她定制的一批价值30万元的工艺品,受美国关税飙升影响,未能正常发货,随后被销往其他市场。

胡春霞说:“全球那么大,我们还有更多的市场拓展,像中东、南美、欧洲、东南亚、中亚这些国家,其实给我们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

从恢复美单到加快转型拓展新市场,中国外贸企业正以灵活的应变姿态,在不确定的全球经贸环境中重新谋局。

江西乐安县的一家竹笋加工企业负责人告诉总台记者,在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公布后半小时之内,他就接到了美国的订货电话。眼下,多条生产线满负荷运转。

图片

江西广雅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志翔说:“目前没办法满足美国客人八千多箱的需求,所以我们紧急增加了另外一条生产线。缺货一个多月,美国客人非常难以找到像中国生产的质优价廉的竹笋产品。”

陈志翔表示,其实过去一个多月里,美国企业多次与他们沟通,甚至要求他采用转口贸易的方式继续出口,但均被拒绝。目前企业正在加速布局欧洲等其他市场。

图片

“我们的产品目前已经在全世界销售,除了美国市场,欧盟成员国就有二十多个,日韩、东南亚等等,大部分的客人是非常认可我们的产品,我们也有信心将我们的产品输送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