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崔晓萌
最近,电商圈又有新情况:拼多多、淘宝、抖音、快手、京东等多个电商平台,准备全面取消“仅退款”。往后,消费者收货后若想申请退款不退货,就得由商家自己拿主意了。消息一出,网友们瞬间“炸锅”,加入讨论。
“仅退款”功能是2021年由拼多多率先推出,当时算得上是一项“神操作”,不仅提升了购物体验,还倒逼商家升级商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到了2024年,京东、淘宝、抖音、快手等平台也纷纷跟上,“仅退款”成了购物平台的标配。
但有那么一小撮不良消费者,盯上规则的漏洞,做起了“白嫖党”。此前,在“白嫖党”的伤害下,有淘宝商家一夜之间被薅光10万保证金;还有商家自驾1000公里追踪“白嫖党”,只为维权追回12双袜子……更严重的是,还有人将自己“白嫖”的经历,总结成 “薅羊毛”攻略在网上发布,甚至发展出了帮别人恶意退款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也就是说,有很多合规的商家、守约的消费者,平白无故地承担了这些钻空子人造成的损失——遵规守法反而吃了亏。
新华社发
“仅退款”不断被滥用,表面上看,是让商家受到一些损失。但从长远看,这种现象加剧了电商行业的低价内卷。比如,有商家为填补恶意退款的损失,不得不压缩成本、牺牲质量、降低价格以规避风险,从而陷入“低价竞争—质量下滑—纠纷增多”的恶性循环。
从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今年的全国两会,都提到了“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针对这个恶性循环,全面取消“仅退款”正当其时。
据第三方网络消费纠纷调解平台电诉宝数据显示,去年双11期间,全国电商平台商家投诉问题中“仅退款”占比超六成。今年3月,国家相关管理部门也明确表示,会对平台滥用“仅退款”规则,造成商户货款两空的突出问题进行治理。
既然问题这么多,“仅退款”为什么会持续这么久?
货不对板,相信不少消费者都曾经历过。联系商家、拍照举证,最终还无法全部退款,无奈之下只能留下差评、吐槽平台。不仅消费者委屈,还影响了平台的口碑。不少网友也在评论区留言:“取消‘仅退款’,以后再遇到货不对板的情况怎么办?”
在数字化消费时代,网购已经成为商家经营和消费者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渠道。消费者想要的并不是被过度“讨好”,而是商家货真价实的商品、平台投诉有门的服务。
从公平的角度看,取消“仅退款”,比对消费者的“单向保护”更合理。取消后,会缓解商家因低价内卷带来的低效率、低创新、低水平的发展困境。但这不只是对商家的保护,更是要求平台对商家的监管同步升级,让个别不法商家无处遁形。
对平台来说,要想健康发展,就得让消费者满意、让商家赚钱,多方共赢。
责编:周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