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记者 王红茹)当前我国正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绿色能源系统化成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重要前沿领域。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能建董事长宋海良表示,推动“人工智能+”与“能源+”深度融合,既是提升发展“含智量”“含绿量”“含技量”,保持产业持续竞争力的需要,也是落实“双碳”目标的战略选择、系统化选择和核心抓手。
如何推动“人工智能+”与“能源+”融合发展?宋海良认为可以以政策为牵引、以技术为支撑、以场景为依托,从4个方面加快构建“数智驱动、绿色低碳”的新型发展范式。
一是统筹规划算力与能源基础设施,构建“数能一体”新底座。推动“算网能”融合,将算力、网络与能源基础设施融合建设纳入国家“十五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数据流与能源流,构建覆盖国家枢纽、区域集群及城市数据中心的分层协同布局。
二是强化政策引导,完善数能融合发展制度保障。创新价格机制,探索算力价格与绿电价格联动挂钩,形成算力与电力两个市场的横向交易;对使用可再生能源的算力中心给予电价补贴,推动“绿色算力”成本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力。
三是深化双向赋能,探索“比特驱动瓦特”新路径。以AI赋能能源数智化转型,研发与推广新能源功率预测、智能巡检、故障诊断等技术和系统,构建权威、高效能的行业大模型,全力发展智慧能源体系。
四是拓展场景应用,打造“数智绿色”示范体系。大力推广城市“八网融合”新模式,以能源网、数字网为核心,系统整合交通网、水网、生态网、产业网、健康网、文化网,打造智慧城市、低碳城市新图景。
一审:王新景 二审:何颖曦 三审:贾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