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为啥扎堆买黄金?

本刊记者 崔晓萌

2月的北京,气温勉强越过了0度。高端商场SKP门口,乌泱泱聚了一堆人。“我早晨8点半就在门外排队了,现在估计还要排4小时才能进店。”寒风中,小周跺跺脚,朝前努了努嘴,比他早来的已有很多人。

“商场开门的时候就已经排了约170人了。”一旁的工作人员介绍。排队者多数是年轻人,不少人甚至自带了小马扎。还有一些黄牛排队代买,手中的单已接不过来。

是什么让年轻人趋之若鹜,甚至不惜排队数小时?

位于北京SKP商场的老铺黄金门店外排队情况(崔晓萌 摄)

老铺黄金。小红书上,它被誉为“黄金的尽头”“金界爱马仕”,也有人称其为真正的“中国奢侈品”。

说起这家以古法工艺吸引众多年轻人的金店,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一口价”“比其他金店贵”。

八宝随身金佛吊坠40.2g,售价43620元,折合每克黄金售价约1085元——这是门店一款卖得比较火的金饰。看完价格,记者心头一颤,确实不便宜,比每克800多元的黄金市价高出不少。

1.jpg

消费者一次购买3件黄金首饰。(马铭悦 摄)

但即便如此,门店依旧被慕名而来的年轻人“挤成了菜市场”。调查显示,25岁至35岁之间的年轻群体,如今正逐渐成为黄金消费“主力军”。

曾经被认为“大妈专属”的“土黄金”,为啥突然成了年轻人的“潮流品”?

“质疑大妈,理解大妈,成为大妈。”在自我调侃中,年轻一代用行动诠释了自己对消费投资的新态度,他们的消费观念和审美偏好,推动了黄金饰品设计的变革,国潮风、生肖款等造型精美的“小克重”金饰成为消费的热门选择。

比如此次爆火的老铺黄金,就摒弃了以往以金价和加工费为主要收入的传统金店运作模式,转而赋予金饰以故事性,融入设计、文化,把黄金从原材料变成了艺术品、奢侈品。

老铺黄金还在服务和环境设计上与奢侈品牌趋同,如设立VIP会员室、门店提供一对一的购物服务、限客流等,让顾客“满足感”直接拉满。

年轻人最追求的“悦己”风尚,老铺黄金都一一踩中。黄金本身就具有较强的保值属性,是一份不错的投资,加上在社交网络上爆火后,精美的足金饰品又具备了社交属性,可以提供情绪价值和社交话题。年轻人不再纠结“克单价”,愿意承担更多溢价。

近些年,很多因年轻消费者追捧出圈的国潮文创,背后都有这类消费心理:好东西不仅要可看可用,更要可“秀”。

其实,除了购买高端奢侈品黄金,“0.01克金”的黄金贴,也是现在年轻人的新宠。

“再轻再薄也是黄金啊,几杯奶茶钱一个黄金装饰,觉得还是挺值的。”消费者小楠说。

这类黄金贴纸多数克重在0.1g以下,价格在200元以内,价格便宜、颜值不低,不仅有财神爷、招财猫等传统款式,还有结合年轻群体的审美、能提供情绪价值的网络流行语,比如,“公主请发财”“泼天的富贵”“搞钱要紧”“躺赢”等。



“真金买不起,贴金贴得起”。“自黑”的口头禅揭示了当代年轻人的内心独白——与其为虚无缥缈的财务自由焦虑,不如花几十元即刻拥有“触手可及”的财富。“既想存钱又想花钱”,看似矛盾,却是当代年轻消费群体的真实画像。

有人用了一个词:“奇怪的年轻人”。其实,“奇怪”缘于我们以过去的消费理念来看待新一代消费群体。殊不知,只要见怪不怪,就抓住了商机。

责编:周琦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