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码手机端阅读
欢迎关注
经济周刊小程序

扫码手机端阅读
欢迎关注
经济周刊小程序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陈惟杉 | 全国两会现场报道
陈惟杉 摄
“期望在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的方向下,先落实在粤港澳大湾区建立香港寿险服务中心,长远有序推进保险产品依法合规进行跨境交易,落实‘保险通’加快湾区保险业发展。”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友邦(香港)区域执行总监容永祺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专访时表示,建立香港寿险服务中心是落实“保险通”的务实的第一步。
2019年2月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中提及:在依法合规前提下,有序推动大湾区内基金、保险等金融产品跨境交易,不断丰富投资产品类别和投资渠道,建立资金和产品互通机制。
随后,香港特别行政区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刘怡翔公开表示,在各项潜在金融互通措施中,正在优先推进保险业务。
据他介绍,香港和内地政府一直研究在大湾区设立香港保险服务中心,让购买香港保险产品的内地人士,可在服务中心实现理赔等事宜。
容永祺向记者透露,对于建立服务中心,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与香港独立保监局均完全支持,他亦于2018年11月拜访银保监会,对方反应正面,并称已在广东展开调研。
2018年内地居民新保单保费估计会超600亿港元
据港府资料,粤港澳的保险保费收入约有1160亿美元,相当于全国总额的四分之一。
同时,近年来内地居民对香港保险产品需求旺盛。截至2018年9月底,内地居民购买危疾、医疗等个人人寿保险产品,累计保单达183万份。
容永祺向记者介绍,来自内地居民的保费亦增长迅速,从年度新付保费情况来看,“从2008年的32亿港元上升到2017年的500多亿港元,这只是新保费,旧的还会延续。”
而2018年前三季度,内地居民的新保单约33.4万份,涉及保费341亿港元。“2018年全年的数据尚不清楚,但估计应该会超过600亿港元。”容永祺说。
香港保险业监管局的数据显示,新造保单保费收入来自内地居民的比例,10年间由占6%急增至占超过四成。
2016年10月底,中国银联曾叫停以银联为支付渠道缴纳储蓄分红型香港保险的保费。对于此事带来的影响,容永祺表示,2016年内地居民新保单涉及保费达700多亿港元,2017年的数字下降幅度达百分之二三十,但仍超过500亿港元。“保费相对2016年以前仍有稳定增长,但因银联支付渠道被叫停,难现此前的大幅增长。”
外界普遍认为,银联支付渠道之所以被叫停,与当年人民币汇率承压,担心国内资产借这一渠道转移有关。
容永祺认为,在外汇管制背景下,“钱出不来,所购额度自然会减少”,但需求仍然很大,另外已购买香港保险产品的内地居民仍需后续服务。
建立服务中心有助于减少外汇流失
为此,容永祺希望能容许香港寿险公司以试行方式在粤港澳大湾区设立服务中心,收取内地客户缴付的续保保费,办理理赔手续、更改保单资料,体检验身及其他客户服务。
记者注意到,《规划纲要》中提出,在符合法律法规及监管要求的前提下,支持粤港澳保险机构合作开发创新型跨境机动车保险和跨境医疗保险产品,为跨境保险客户提供便利化承保、查勘、理赔等服务。
容永祺告诉记者,已购买香港保险产品的内地居民,现不能循正常渠道把资金直接过境到香港续保,“如果断保,客户将蒙受损失。”另一方面,期满及理赔资金亦不能直接存入内地银行,令内地资金不能回流,国家外汇或出现损失。
容永祺建议,可参考现行港股通、深港通、沪港通的封闭式资金渠道做法,由大湾区的服务中心代为收取续保保费,将来取消保单时把保单的所有利益或索赔款直接汇入客户在大湾区的银行账户中。
“通过封闭式渠道,这笔钱永远不会离开香港,十年二十年后,要通过原途返回。”容永祺称此为“安全的做法”,投保人可以享受香港的保险产品,又可以达到配置美元资产的投资目的,国家也没有外汇损失。“这个做法是最安全的,还未想到其他方法。”
不光是人流物流,资金也要流动
“我当然希望将来在粤港澳大湾区大家能到处跑,我们能够到内地卖保险。”
但容永祺认为,其牵涉到的问题比较复杂,短期内难以实现,“三地的监管、司法、货币等均不相同。还有税务问题,比如我在内地卖的保单的税要交给谁呢?这些都是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如何合法、有序地做到《规划纲要》中提出的金融产品跨境交易成为关键。
在容永祺的设想中,如果服务中心封闭式资金渠道能够成功,可以不单单用于提供后续服务,未来大湾区内的人员流动更为便利,内地居民到香港购买保险产品,资金可以“名正言顺”地汇出,当然,未来仍需通过封闭渠道返回内地。
他直言,“从内地汇款到香港可以用于读书、消费,还可以满足其他生活需求,为什么不能在香港买保险?
“如果粤港澳大湾区有人流、物流,却没有资金流,就很难活跃,而资金流是最难管的。”容永祺表示,理解国家需要维护金融安全,因此封闭式资金渠道是最安全的。
他认为,自己的设想并未偏离国家的政策方向,“《规划纲要》中讲得很清楚,强化香港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功能,国际资产管理中心管谁的资产呢?一些亚太国家的资金可能会选择新加坡,我想主要还是内地的资金。”
容永祺还注意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句话——增强保险业风险保障功能。他认为,内地的很多保险产品是短期储蓄性产品,保障功能比较小。但“保险姓保”,香港保险产品大部分是保障性的,“香港有很多外资保险公司,很多储蓄型产品都具长期保障功能,因此香港保险保障功能大的特点也配合了国家的需要。”
此外,对于内地与香港保险市场的互联互通,网络可能带来新的机遇,特别是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产品,如医疗、意外产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