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社编辑讲述:房东4套房 16万租金不交税
0
0
收藏
手机阅读
手机版

扫码手机端阅读

欢迎关注
经济周刊小程序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微信扫码分享

顶部

十九大报告指出,“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就要下大力气解决这些难题,给千家万户带去实实在在的好处,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源泉。

事不避难者进。直面问题,才能找到最佳答案。在民生领域,人民群众眼下最在意的突出问题是什么?有哪些现实困惑和新的诉求?该从何处入手加以破解?从即日起,我们推出系列报道“补民生短板,咱们加把劲”,首期瞄准收入差距问题,敬请关注。

——编者

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摘自十九大报告

山东济南某报社资深编辑刘林——   

不懈奋斗,才能突破收入“天花板”

本报记者潘俊强

初见刘林,他有些忙乱。妻子有事外出,整整一个下午,1岁多的孩子哭闹不止,他想尽各种办法哄,但依然不见效。为何不请个保姆?“不放心,家里也不宽裕。我爱人辞职在家带孩子。如果请保姆,一个月起价五六千元,孩子妈妈上班也就赚这些钱。”

刘林是济南一家报社的资深编辑,9年夜班,同事走了一拨又一拨,他勤勤恳恳坚持了下来,工资至今已过万元。“炒过股,套牢了。”目前全家的收入来源主要是他一年10多万元的工资。不过令刘林稍感欣慰的是,房子没有贷款,家庭也没有借款,而且还有七八万元存款。“比起有房贷的同龄人,我的压力小多了。在济南当地,收入算是中等水平吧。有了小孩,把之前出去旅游、偶尔买个名牌的花费变成孩子的抚养费了。”他笑着说,生活品质虽然受些影响,但好在他和妻子的兄弟姐妹比较多,父母养老压力也没那么大。

在刘林看来,社会上存在收入分配差距并不奇怪。毕竟从事的职业不同,为社会做的贡献也不一样。“首先就是受教育程度不同。对个人和家庭来说,用于教育的人力资本投入产出肯定是成正比的。”他的一个大学同学,本科毕业在济南工作,每月工资只有3000元。一年后考取名校研究生,毕业后再回济南,月收入就近万元。“不过,学历只是起点。在同一起跑线,主要看能力。”刘林认为,大部分单位不会亏待能力强的人。“在城市,收入差距主要体现在行业之间。消除不合理的收入差距,需要通过深化改革破除行业垄断,健全市场规则,实现公平竞争。”

“对个人而言,只有不懈奋斗,才能突破收入‘天花板’。”他认为,在这方面,应当努力创造条件,优化创业环境以及人才流动机制、薪酬机制,让劳动体现出应有的价值,让奋斗者体验到“付出就有回报”的幸福感。

刘林说:“还有些收入差距确实‘扎眼睛’,让老百姓看不惯。比如明星们的片酬高得离谱,好多年轻人认为成名、发财可以走捷径,塌不下心来学知识、长本事。”

“贫富差距是由收入差距、财产差距和消费差距构成的。”刘林希望,在缩小收入差距的同时,能加快调整完善财政、税收、社保政策,实现共同富裕。

“前不久我陪朋友去租房,房东4套房,每套房年租金将近4万元。据说他是特殊渠道买的房,而且每年这16万元的租金收入也是不交税的。”刘林认为,在支持人们依法取得财产性收入的同时,还应提高财产透明度,加强税收征管,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设计。

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农民张立刚——

劳动致富这条路,不怕苦,就怕堵

本报记者 付文

10月30日下午3点,在兰州市基业豪庭小区西门外的一条巷子内,张立刚正百无聊赖地翻着一份附近超市的促销传单。“超市一打折,我的苹果就更卖不动了。”他的水果摊,只是一辆破旧的电动三轮车,堆着苹果、香蕉和葡萄。

卖水果,张立刚其实也是个生手。“我以前一直在工地上当小工,去年10月摔断了腿,包工头给了4000块医药费之后就找不着人了,这半年开始跟着老乡摆摊。”他说。

今年56岁的张立刚,来自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一个小山村。上有76岁老母,下有一双尚未成家的儿女,他觉得自己就像一头疲于奔命的老耕牛。

天气渐凉,买卖不好做了,每个月平均下来能赚2500元左右,而这已占到张立刚两口子每月所有收入的八成。“老娘眼睛不好,我媳妇儿在老家照顾,把那几亩地种着。”女儿和儿子都在外打工,年轻人花钱的地方多,基本上不往家里交钱。

“这些年农民收入一直在增加,但总的来说跟城里人比还有不少差距。同样是农民,一个村的,富的早买了小轿车,穷的还是只能解决个温饱。”俩孩子在福建、广东沿海城市打工,所闻所见,也常让一家人感慨不已。“我们陇西是国家级贫困县,祖祖辈辈都穷,这些年国家给投了不少钱,但跟沿海地区没法比。改变命运,还要靠自身努力。”张立刚说,村里再穷的人家,只要孩子是那块料,借钱也要上大学。

不过,有些差距是张立刚不能接受的。“给国家做出贡献的科学家、自己创业的大学生发家致富了,咱不眼红;那些胆大妄为、走邪路子的人发大财了,咱就想骂街。这几年国家严惩腐败,大家心里痛快多了。消除不合理的贫富差距,老百姓心气儿才足。”

十九大报告提出,“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等,张立刚对此很期待。

“劳动致富这条路,不怕苦,就怕堵。”拿卖水果来说,张立刚希望城管部门能为小贩们划定区域,有序管理。“我们也方便了市民生活,不要老是围追堵截。”

“此外就是把大病保险做好。”张立刚说,村里的困难户,基本上都是因病致贫。“我家收入在全村算中上等,但对将来也没底,一场大病就能穷透。眼下一分钱都不敢乱花,也是怕这个。”

“希望国家把职业技能培训抓好。现在村里年轻人都在城里打工,大多数在做体力活。让他们有个一技之长,才有发展、有奔头、有改变人生的希望,能过上跟城里人一样的日子。”张立刚说。

专家开“药方”?缩小收入差距

在一次分配领域,应合理确定最低工资标准,更好地保护低工薪劳动者权益。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推行工资集体协商,使工薪劳动者收入增长打通稳步向上的通道。贯彻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让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技能工人、经营管理人才等在做出更大贡献的基础上获得相匹配的报酬。还要继续千方百计增加农民的收入。

政府要充分发挥再分配调节职能,缩小收入差距。应在加快健全现代支付和收入监测体系、摸清全体居民收入财产底数的基础上,着力强化三方面的工作:

其一,加大财税调节力度,发挥个人所得税等税收和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在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方面的作用。

其二,健全社会保障安全网,逐步提高社保待遇水平,消除劳动者的养老、医疗、失业等后顾之忧,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其三,完善政策体系,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社会互助等各项事业,发挥好“兜底线”的作用。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

我要说两句
| 退出
畅言一下
  • 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 中央新闻网站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
  • 经济网热线:010-65363451 6536349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150
  • 经济网邮箱:jjw@ceweekly.cn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jw@ceweek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