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三板发展报告: 并购重组将成企业发展、转型主渠道
0
0
收藏
手机阅读
手机版

扫码手机端阅读

欢迎关注
经济周刊小程序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微信扫码分享

顶部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记者 谢玮) 8月28日,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与中国新三板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中国新三板发展报告(2016)》。报告认为,自2013年新三板全面扩容以来,新三板进入一个全新发展阶段,呈现迅猛发展的良好态势。但仍存在市场流动性不足,微观市场基础有待进一步完善,整体市场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报告称,在当前的“资本寒冬”下,新三板市场的并购重组将会成为企业得以持续融资发展、转型升级的一个主要渠道。

制造业占据半壁江山 八成企业实现盈利

自2013年新三板全面扩容以来,新三板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呈现迅猛发展的良好态势。挂牌企业数量成倍增长,总市值、总股本连创新高,股票发行与交易量大幅度上涨,换手率和市盈率持续攀升。

报告统计,截止2015年年末,我国新三板挂牌公司达到5129家,新三板挂牌企业总市值接近2.5万亿元。新三板挂牌企业的市盈率一般在30-60倍左右,市场估值低于中小板和创业板,但高于主板。

报告指出,新三板挂牌企业覆盖面广,挂牌公司覆盖全国,但区域分布不均,挂牌企业数量和地区发达程度密切相关,东部省市企业挂牌数量明显高于中西部省市,在发展较为落后的西北部挂牌企业数量处于明显劣势。新三板行业分布广,制造业占据半壁江山。

报告认为,大多数企业通过在新三板挂牌,股权结构得到优化,逐步实现了规范的经营管理,财务质量进一步得到提升。挂牌公司股权结构分散化趋势增强,经营状况向好,财务状况稳健,分红力度增强。在披露2015年年报的新三板已挂牌公司中,83.09%的挂牌公司实现了盈利,营业总收入较上年增长14.46%、净利润较上年增长39.45%。

并购重组将成企业发展、转型主渠道

报告统计,2015年,新三板发行规模增长幅度较大,融资金额增速较快,对中小企业的促进作用日趋凸显。同时,全年定增融资活跃,融资规模达到了1216.17亿元,超过创业板。

报告称,目前,定增是新三板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其次是债券融资。随着融资工具的不断创新,优先股、可转债等金融工具将会进一步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

报告认为,2015年,新三板市场并购重组活跃,在整个资本市场中表现亮眼。全年新三板市场发生重大资产重组106次,收购107次,与2014年相比呈爆发性增长态势。在当前的“资本寒冬”下,新三板市场的并购重组将会成为企业得以持续融资发展、转型升级的一个主要渠道。

市场流动性有待提高

报告称,股转系统自2012年9月成立以来,不管是在挂牌公司家数、总市值、总股本表现方面,还是在股票发行和交易等方面都实现了超高速增长,是一个高成长性的资本市场。

与此同时,根据服务对象的特点,新三板市场建立了小额发行豁免、储架发行、小额快速按需融资的灵活融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挂牌企业的融资问题。在监管和信息披露上实行“事后审查”原则,简化了信息披露流程和内容,并且采取电子化披露方式,降低信息披露成本。

报告提醒,新三板定位于创新创业型企业,因挂牌公司规模小,市场发展初期制度安排不到位,以及投资人投机行为严重等导致新三板市场在市场、技术、财务和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都面临较高风险。

报告认为,新三板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市场流动性不足,微观市场基础有待进一步完善,整体市场质量有待提高。

报告建议:非券商机构参与做市制度安排尽快落地

报告指出,适当宽松的准入制度、简洁的融资制度、流畅的转板制度、市场化的退市制度以及良好的资产定价功能是场外市场“成熟”的主要标志。为促进新三板市场的规范发展应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一是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市场准入管理。对公司挂牌,需要加强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导,让新三板挂牌公司的市场结构分布真正符合新三板的市场定位,即服务于创新创业型企业。

二是完善股票发行和交易制度,提高市场流动性。证券发行制度是资本市场的核心制度之一,实施注册制改革是新三板迈开完善市场化制度建设的第一步。完善新三板的股票交易制度。让非券商机构(比如PE机构)参与做市的制度安排尽快落地;改变目前单一交易机制向混合交易机制发展,以改善市场流动性。

三是统一市场分割状态,优化资源配置。首先,新三板须尽快推出“转板制度”,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四是完善监管制度,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借鉴国际经验,完善以自律监管为主的监管制度与框架,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完善做市商信息披露制度。

我要说两句
| 退出
畅言一下
  • 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 中央新闻网站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
  • 经济网热线:010-65363451 6536349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150
  • 经济网邮箱:jjw@ceweekly.cn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jw@ceweek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