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精品力作 讲好中国故事”座谈会暨 《外国专家的中国情缘》新书发布会在京成功举办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12月17日上午,“打造精品力作讲好中国故事”座谈会暨《外国专家的中国情缘》新书发布会在北京外国专家大厦成功举办。会议由电子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旨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中央党校、中国外文局、中国作家协会、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中国出版协会、中国编辑学会、中国图书评论学会等单位的相关领导出席会议,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日报社等单位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座谈会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北京国际图书节形象大使马宗武主持。

中央党校原副校长、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李君如发表了视频致辞。他认为,读懂中国是一项很宏大的事业,需要世界各国人民共同来做。《外国专家的中国情缘》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就是通过16位在中国工作生活、很了解中国的高端外国专家讲中国,让中国故事在国际社会上更有说服力、更有可信度。

电子工业出版社副总经理兼总编辑徐静作为主办方领导致辞,向与中国结下了不解情缘的外国专家表达了崇高敬意,感谢与会领导和嘉宾作为“情缘”的见证者,对这本主题鲜明的图书提供的无私指导和帮助,恳请大家继续指导电子社围绕外国专家与中国共同发展这一主题,继续打造精品力作,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图片 1.png

电子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编辑 徐静

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原常务副台长夏吉宣作为嘉宾领导致辞,他认为,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局势下,国际舆情非常严峻,这本书从外国专家的个人角度超脱了国家和形态的不同,讲述了他们以个人的才智推动、支持、帮助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感人故事,期待有更多这样的好书和好故事出版,为我们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营造良好的国际氛围。

图片 2.png

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原常务副台长夏吉宣

2019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纪录片导演、喜马拉雅共识智库创始人、美籍专家龙安志;2020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资深评论员、俄罗斯籍专家谢平;2021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新华社国际新闻编辑部阿文室改稿专家、埃及籍专家哈莱;2004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主席、英籍专家柯马凯等四位在京外国专家出席会议并先后发言。

龙安志表示,我要特别感谢徐庆群创作了这本书,现阶段中国和国外需要新的“乒乓外交”“功夫文化”,也需要让更多外国人了解中国的价值观。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书,需要更多宣传,多让外国人了解真正的中国,而不是一些外国媒体经常偏见化的中国。

谢平表示,《外国专家的中国情缘》是一本值得被翻译和对外出版的优秀作品,它能够让国际社会了解外国人在中国居住、工作和生活的真实情况。他希望,未来该书可以推出多语种版本,让更多外国读者走近中国、读懂中国。

哈莱表示,这是一本专门讲述外国专家故事的书,他们在中国的真情实感都流淌在书的字里行间,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的故事,所以让人爱看、爱读。书中的16位主人公来自不同行业,覆盖了科技、经贸、文化、教育、医疗、新闻等领域,它既是关于外国专家的故事,又是关于中国的故事。我相信,当外国读者爱上这本书的同时,他们也必然爱上中国。

柯马凯表示,讲述中国故事存在“讲什么”“给谁讲”等很多方面的问题。《外国专家的中国情缘》一书涉及全球各个大洲的外国籍的中国专家故事,覆盖面广,具有代表性和时代特色。目前国际形势严峻复杂,需要通过外国专家的角度讲述中国,也要对外讲述中国人帮助海外的故事,弘扬国际主义精神和情怀,让更多外国读者了解真实的中国。

接着中方领导和专家发言。中央宣传部原副秘书长、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郭义强指出,《外国专家的中国情缘》讲述的外国专家,虽然人生经历各不相同,但是对中国的热爱是相同的,他们为中国的改革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真正做到“我用一生爱中国”。“讲好中国故事”需要解决“给谁看”的问题,也要努力塑造感染力和传播力强的作品,要了解外国读者想了解什么,贴近他们的思维方式和阅读习惯。未来,出版部门要致力于打造精品力作,通过更多高质量、高品位的作品去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在发言中表示,从出版角度该书的价值与意义共有三方面:一是该书选题恰逢其时,与国家对于加强国际传播力建设方面的工作大局紧密结合,以外国专家的角度讲述了深刻、动人的中国故事;二是该书作者长期从事国际人才交流工作,徐庆群长期对外国专家进行采访,发表了大量生动、深入的报道;三是该书内容具有系统性、全面性、可读性,通过作者的笔端,通过外国专家的真情实感、真知灼见、真才实学,表达了他们对中国今天的评价和未来的预期。

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宣传部副部长侯兵指出,今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外国专家的中国情缘》的出版恰逢其时。作者用一个总编辑的政治敏锐性、一名作家精湛的笔墨、一位知识女性细腻的笔触、丰富的情感娓娓道来16位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外国专家在中国所见所闻所感和亲身经历的生动故事,用实际行动向世界展示了“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需要了解中国,中国也需要被世界理解,因此我们深刻认识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中国从古至今从来不缺“故事”,未来我们要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中国改革发展的故事、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同时要善于用外国民众容易接受的方式,让他们更好了解和体验中华文化,不断创新国际传播话语体系的有效路径。

图片 3.png

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宣传部副部长 侯兵

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主任彭学明指出,该书对讲好中国故事具有范本性的作用,展示了16位外国专家的国际主义精神,也让读者感受到这些外国专家的“中国心”,值得学习和致敬。从作品的艺术特点来讲,该书的主线是“中国情缘”,以“人”的角度,通过很多实例和细节,表现了他们的善良和纯粹,平凡而高尚。这些外国专家有的是受父母影响留在中国,有的是自己来到中国,他们都见证了中国的社会改革和发展,通过他们的亲自讲述,展示了中国的底气和自豪。

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线装书局总经理兼总编辑王利明,围绕“真情、真源、真相”主题进行发言,表示外国专家对中国的情感非常真挚,这本书也让我们相聚在这里,探讨如何打造精品作品、讲好中国故事,希望这本书可以通过这些感人真实的故事展现更加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产生更加深远的意义。

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康晓强表示,《外国专家的中国情缘》是一本讲好中国故事、加强国际传播的好书。对于本书有以下几个建议:一是未来可以以访谈录或口述史的方式,通过外国专家的口吻,讲述原汁原味的中国故事。二是重点突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改革发展的故事。三是要明确讲故事“讲什么”“怎么讲”的问题,不仅要拓展内容角度,将“自己讲”和“别人讲”结合起来,将更多好故事对外传播出去。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内分泌科主任、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阮祥燕认为,近年来,在外国专家的帮助下,医疗工作取得很多成绩与成果。北京妇产医院通过德国专家缪克、托马斯∙拉贝引进了卵巢组织冻存移植技术,又次实现了我国生殖医学史上零的突破。这本书是作者历时五年对外国专家的采访成果,展现了他们对中国科学、文化、医学等众多方面的突出贡献。外国专家的故事是中国故事的一部分,希望有更多外国专家能够被更多人熟知,让更多读者了解这份情缘。

新华社外事局外国专家处处长姜雪丽表示,作者徐庆群非常热爱外国专家工作,多年来笔耕不辍,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每位专家的故事都是“有血有肉”的故事,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新华社的外籍专家哈莱也被选入其中,她也是新华社的优秀员工代表。新华社聘用外国专家的历史有80余年,目前社内已形成老中青搭配、语言覆盖全面的外国专家群体,未来也希望有更多新华社的外国专家讲述自己的故事。

中国广播电视总台国际交流局外籍员工管理处处长王文芝表示,《外国专家的中国情缘》中的每一篇文章都体现了作者对外国专家的敬意。她用三种饮品体现这本书的特点。一是“茶”,外国专家们长期居住在中国,他们本身就是中国故事的亲历者,这本书的文化底蕴就如同一杯茶一样;二是“咖啡”,作者用中外读者都能接受的方式,讲述了外国专家有血有肉的中国故事,像咖啡一样,体现了中外文化之间的融合;三是“清水”,书中蕴含了极大的思想和创造力,让人们更好理解世界和人类,引导人们正确的价值观,像水一样具有包容性。未来,可以出版更多外国人写中国的图书,利用新媒体的方式进行推广。还要积极了解外国读者的想法,利用好长期在华外国专家群体,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让更多人熟知。

北京环球英才交流促进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俄罗斯工程院中国中心总干事丁志峰表示,对于外国专家工作来讲,该书是一个系统性的、教科书般的样本,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该书展现了与国际友人沟通中的真情,以情动人,促进心灵的相通,可以发挥良好的外宣作用。建议未来在外宣工作中做好两件事情,一是以中国的视角讲述外国人的中国故事;二是通过在华外国人的视角,客观、全面地讲述中国。

人民出版社原副总编辑于青因故不能来到现场,但是她发来了读后感。她说:“《外国专家的中国情缘》一书的出版,用事实证明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瞻性和战略性。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科技相互兼容,文化相互融合,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形成了事实上的‘地球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是客观存在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让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每个人的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外国专家因为对中国的情缘,与中国的发展共命运,同呼吸,这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好诠释。”

图片 4.png

电子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树伟(右)与本书作者徐庆群为新书揭幕

《国际人才交流》编委、科技日报社总编助理王俊鸣表示,《外国专家的中国情缘》是国际传播的极佳范例,讲述了外国专家与中国之间的感情,可以增强对外舆论说服力。未来希望通过外国专家讲述中国科技创新的故事,并借助海外社交媒体的影响力,让海外了解中国科技领域正在经历的变革和优秀做法。此外,希望外国专家为中国文化国际传播提出更好意见。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执行董事(社长)、党委书记、总编辑宋强表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外国专家以独特的视角,以文化使者的形象,在对外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与《国际出版周报》将持续关注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工作,做好相关报道,服务好国际传播事业。

《外国专家的中国情缘》是《国际人才交流》总编辑、编审徐庆群以专业视角,历经5年时间,面对面采访的16位高端外国专家文章的结集。特别是近十年来教育科技进步、医疗卫生改善、乡村振兴成就等故事,以及他们在中国工作、生活等的真切体验和感受,帮助世界更好地认识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读懂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她在答谢发言中讲到,感谢与会专家在外国专家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方面所提出的宝贵建议,未来将在创作、传播外国专家故事,思考、研究讲好中国故事的方法和路径等方面持续努力。

会上,电子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树伟、本书作者徐庆群为新书揭幕。此外,还有来自光明日报、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文艺报、澎湃新闻等媒体参加了本次会议。(潘婷婷)

图片 5.png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