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上市公司被立案!

证券监管“长牙带刺”不是一句空话。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的违法违规行为持续严监严管。同花顺iFinD统计显示,11月以来,7家公司或公司相关方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截至11月17日,年内共有85家A股公司或公司相关方被立案调查,其中,52家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规。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还有个别高管被有关部门立案调查并采取留置措施或被逮捕。

多份立案或被处罚公告密集发布

11月份,多家上市公司被立案。

11月17日晚,湖南科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创信息”)发布公告称,公司于11月17日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调查。

科创信息表示,目前,公司各项经营活动和业务均正常开展。立案调查期间,公司将积极配合中国证监会的各项工作,并持续关注上述事项的进展情况,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及监管要求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科创信息公告未披露违法违规的具体细节,但值得关注的是,今年4月,科创信息曾发布《关于公司前期会计差错更正的公告》,对2022年三季度至2024年三季度等多份财务报表进行数据更正。

10天前,多份立案告知书或被处罚公告密集发布。11月7日,洲际油气、上海洗霸、八一钢铁、*ST长药4家上市公司相继发布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的公告。从被立案原因看,洲际油气涉嫌违规减持,上海洗霸涉嫌短线交易,八一钢铁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ST长药涉嫌财务造假。

同日,另有3家公司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涉及退市龙宇(原龙宇股份)、ST天圣和*ST金泰。其中,退市龙宇被查明连续多年财务造假,公司及多名董监高被合计罚款逾3000万元。*ST金泰因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被给予警告并处以200万元罚款,3名时任高管分别被处以合计260万元罚款。

个别“关键少数”被采取留置措施

如果将上市公司比作一艘轮船,那么“关键少数”就是舵手。上市公司“关键少数”守法合规、诚信经营,对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意义重大。近一段时间,个别上市公司“关键少数”被有关部门逮捕或被采取留置措施。

近日,北大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大医药”)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长、总裁徐晰人因涉嫌刑事犯罪,已被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

此前,北大医药曾于10月24日、10月29日两次发布相关公告。10月24日,北大医药发布公告称,徐晰人因个人原因暂时无法履职,授权公司董事陈岳忠代为行使董事长职责,授权公司常务副总裁余孟川代为行使总裁及法定代表人职责。10月29日,北大医药发布公告称,获悉徐晰人被刑事拘留,正在配合相关部门调查,暂时无法正常履职。

据了解,北大医药前身为始建于1965年的西南合成制药厂,1997年于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2022年,中国平安通过平安人寿控股新方正集团,北大医药成为旗下成员企业。

目前,北大医药与北京大学并无直接关系。北大医药虽证券简称中仍含有“北大”字样,但已逐步“去北大化”。

北大医药今年8月发布的公告显示,公司分别于2022年12月、2024年12月经历两轮实际控制人变更后,北京大学现已不再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公司与北京大学已无股权关系,公司实际控制人现为徐晰人。鉴于公司实际控制人已发生变更,为明确上市公司目前的控股关系,同时根据公司经营及业务发展需要,拟逐步完成公司及相关子公司的名称变更工作,以逐步实现公司及相关子公司的“去北大化”。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认为,徐晰人同时担任董事长、总裁和实际控制人,其被刑拘将导致公司战略决策和日常管理出现“权力真空”。

11月16日,迈赫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于近日收到枣庄市薛城区监察委员会签发的《立案通知书》和《留置通知书》,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长王金平被立案调查并采取留置措施。

11月17日晚间,汉嘉设计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控股子公司苏州市伏泰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伏泰科技”)的通知,伏泰科技于近日收到苏州市姑苏区监察委员会签发的《立案通知书》和《留置通知书》,伏泰科技董事长、苏州泰联智信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实控人之一的沈刚被立案调查并实施留置。

有法律界人士表示,作为上市公司或公众公司,如果被留置人担任董事或者董事长,已无法正常履职,一方面,可以由公司副董事长继续履职,不设副董事长的,经公司半数以上董事推举新的董事担任代为履行董事长职责;另一方面,需要公司拥有完善的治理及内部控制机制,其他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均正常履职,避免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对违法违规行为频频亮剑

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犯罪活动,是维护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保护广大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必然要求。近年来,中国证监会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切实维护资本市场法律的权威和尊严,不断增强广大投资者的安全感。

数据显示,无论是在行政处罚层面,还是在刑事追责层面,资本市场案件数量都显著提升。“十四五”期间,中国证监会对财务造假、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案件作出行政处罚2214份,罚没414亿元,较“十三五”期间分别增长58%和30%。2024年至2025年上半年,130名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责任人员被采取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常态化的严监严管是资本市场实现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监管部门对违法违规行为频频亮剑,通过识别和有力打击违法少数,铲除市场上的一些“毒瘤”,促进资源向守法合规、经营规范的上市公司流动,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