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为什么会破产:大周期》新书发布会在京举办,达利欧谈全球债务危机

2025年9月23日,由中信出版集团、中信银行北京分行联合主办的“原则、大周期与秩序重构——《国家为什么会破产:大周期》新书发布会”在北京成功举行。桥水公司创始人瑞·达利欧、长江商学院经济学及人力资源学教授王一江、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原副主席高西庆、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总干事王波明等嘉宾出席活动,围绕债务周期、国家兴衰与全球秩序演变展开深度对话。

图片1.png

中信出版集团董事长陈炜在致辞中表示,达利欧先生作为全球顶尖的投资者,在50余年的宏观投资实践中多次穿越经济周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与智慧。他对宏观经济、世界秩序、历史大周期的深度研究,尤其是对大债务周期与“和谐的去杠杆化”的长期探索,在当下尤显意义重大,既为化解全球经济困境提供了思路,也为理解世界秩序演变提供了独特视角。

图片2.png

随后,瑞·达利欧发表了主题演讲。他提出,历史中反复出现的国家兴衰与秩序更迭,主要由五大力量共同驱动:债务/信贷/货币/经济周期、国内政治秩序周期、国际地缘政治周期、自然力量以及人类的学习和新技术。他将信贷系统比作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强调债务积累将挤压购买力,进而引发经济乃至政治危机。达利欧指出,当前多国面临债务高企、偿债压力攀升的挑战,需通过“和谐的去杠杆化”等方式实现软着陆。他以美国为例,详细分析了其赤字高企、利率攀升与债券供需失衡背后的结构性风险。

在对谈环节,瑞·达利欧、王一江、高西庆、王波明就债务周期,债务对一个国家成败的影响,以及全球经济前景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图片3.png

瑞·达利欧强调,债务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与社会问题的集中体现。当偿债成本挤压实体经济、激化内部矛盾时,国家便可能陷入衰退甚至冲突。他进一步指出,GDP并非衡量债务规模的理想指标,更应关注政府收入与偿债能力之间的匹配关系。

在回应中国债务问题时,瑞·达利欧指出,中国债务主要以本币计价且债权人集中于国内,具备一定的政策缓冲空间。但他也提醒,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行业调整及外部关税压力等挑战仍需通过结构性改革与科技赋能积极应对。

高西庆结合在美国华尔街和中投公司的实战经验提到,在中投刚成立的第二年就经历了2008年巨大的金融危机。回过头看这段经历,感到瑞·达利欧提出的五大力量很有启发。高西庆还提到,针对政府的债务问题,底层逻辑必须得看基础在哪里,我们要判断未来10年、20年、50年甚至80年的大周期。

王一江认为,从债务角度梳理大历史周期是一项里程碑式的认知贡献。债务周期不仅是经济现象,更是政治、社会与制度问题的集中反映。理解其成因与后果,有助于在国家治理与全球协作中寻找更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谈及投资建议,瑞·达利欧重申“多元化配置”是应对不确定性的核心原则。他建议投资者建立平衡组合,避免过度集中于单一资产,并可将黄金作为债务贬值的对冲工具,配置比例控制在10%–15%左右。但他强调,读者应重在理解周期背后的机制逻辑,而非简单套用结论。

最后,王波明总结道,关于投资的原理都在《国家为什么会破产》这本书里,书中自有黄金屋,知识就是力量。

编辑:谢玮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