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张罚单,超1亿元!6月份以来,金融严监管态势不减。
《金融时报》记者梳理同花顺iFinD数据发现,今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以及国家外汇管理局(以下简称“一行两局”)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各分支机构)开出156张罚单,被罚没总金额高达10156.52万元(以处罚公告日统计),罚单数量和被罚没金额均较上个月呈现明显上升。
分机构类型看,无论是政策性金融机构还是民营银行,6月均领到由“一行两局”开出的罚单。
其中,农商行以51张罚单位居6月罚单数量的“榜首”,占据了当月罚单总量的32%,成为受罚最集中的银行类型;在罚没金额方面,农商行仍排在各类银行机构中的首位,上月共计被罚3201.66万元。在中小银行中,村镇银行、城商行6月分别领到罚单22张、10张,被罚没金额分别为512.5万元、785.9万元,均较5月有所下降。
今年6月,大型商业银行共收到罚单37张,被罚1786.63万元;股份行收到24张罚单,共计1135.18万元;在外资银行中,有正信银行、大华银行、恒生银行三家银行“上榜”,三张罚单数量共计365.01万元,涉及违规经营、信贷业务违规以及违反金融统计管理规定等多项违规事由;此外,有两家民营银行因违反征信管理规定、信贷业务违规等原因被处罚金共计134.64万元。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6月,两家政策性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共收到7张罚单,被罚没金额却高达2235万元。其中,有政策性银行因部分种类贷款和政策性业务存在超授信发放、贷款需求测算不准确、贷后管理不到位等违法违规行为被金融监管总局开出金额高达1810万元的“天价罚单”。
再从违规原因来看,信贷业务违规、客户身份识别不到位是银行被罚的主要原因,6月“一行两局”开出多张上百万的“大额罚单”均与上述事由有关。
例如,6月27日,正信银行因“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违反金融统计相关规定”两项事由被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罚款305万元;同日,安徽霍邱农村商业银行因“违规掩盖资产质量、信贷管理不规范、违规发放贷款、与合作担保公司业务管理不审慎、虚报监管数据”等原因被六安金融监管分局开出230万元的罚单。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6月份共有9名银行从业人员因严重违规等行为,受到“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的行政处罚,还有1名银行从业人员被“红牌罚下”,终身禁业。
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九江监管分局6月13日发布的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江西庐山农村商业银行因员工行为管理不到位被处罚金30万元,而相关负责人刘张华则被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终身。
6月19日,云南金融监管局对云南禄劝农商行、云南寻甸农商行、农业银行昭通分行等三家银行同时开出罚单。其中,杨永庆因对云南寻甸农商行贷款管理不审慎负有直接责任,被禁止10年从事银行业工作,取消10年银行业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温凤祥、陈肯因对农业银行昭通分行违规发放固定资产贷款等违规事项负有直接责任,分别被禁业10年、11年,均被取消终身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