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商业银行“二永债”合计发行规模超8100亿元

商业银行发债“补血”脚步不停。7月8日,兰州银行即将发行7月份以来首只商业银行永续债。回顾今年上半年,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券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以下简称“二永债”)发行在一季度有所放缓之后,于二季度迎来提速。

Wind资讯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6月30日,商业银行“二永债”合计发行规模超过8100亿元,同比增加270.10亿元。

受访专家预计,下半年区域性中小银行的资本补充压力仍然较大,“二永债”发行规模有望继续扩大。

二季度发行规模显著提高

数据显示,上半年商业银行共发行52只“二永债”,发行规模达到8125.60亿元,同比增长3.43%。按季度来看,二季度银行“二永债”发行显著升温,发行规模为6387亿元,环比增长超267%,同比增幅为22.23%。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上半年,银行“二永债”发行节奏上先冷后热。一季度受债市调整及国有大行注资预期扰动,发行相对冷清。在4月份及6月份出现放量。

从不同类型的发行主体来看,国有大行依旧担当发行主力,发行规模占总发行规模的一半以上,但整体较上年同期有所缩量。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等中小银行的发行规模较上年同期增长明显。数据显示,上半年“工、农、中、建、邮储”5家国有大行合计发行“二永债”4100亿元,占总发行规模的50.46%,同比减少460亿元。中小银行的发行规模为4025.60亿元,同比增长22.15%。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小银行整体面临较大的资本补充压力。由于盈利能力下降,利润留存补充资本的空间缩窄,更多需要依靠外源资本补充。在中小银行资本补充途径方面,发行“二永债”、可转债转股、增资扩股等应用较多。

“总体来看,上半年银行‘二永债’发行利率整体下行,但中小银行利差仍显著,反映出市场对中小银行的风险溢价要求较高。”明明进一步补充道。

中小银行发行规模或扩大

受访专家认为,今年下半年,预计多家银行仍面临刚性资本补充压力,包括满足资本新规要求、TLAC(总损失吸收能力)监管达标要求、利润增速放缓制约内源性资本补充等。因此,外源性资本补充需求将持续,银行“二永债”发行规模有望保持扩张。

“今年下半年‘二永债’到期规模较大,多家银行需提前发行置换,以进一步支撑供给端。”明明说。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及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0.70%、12.18%、15.28%,较2024年同期均有所下滑。大型商业银行、城商行、民营银行三类银行下滑较为明显。

明明表示,从不同类型的银行来看,国有大行资本补充压力因特别国债注资落地而有所缓解,预计下半年“二永债”发行规模将下降。同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与城商行或成为新增发行主力,尤其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城商行,发行规模将继续扩大。此外,农商行受资产规模较小、批文总额减少等因素制约,发行量可能继续受限。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