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贷精准滴灌 科技产业整合优化“动起来”

以科技金融助力产业整合,并购贷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日,汉嘉设计与兴业银行杭州拱墅支行签订《并购借款合同》,申请并购贷款不超过3.22亿元,贷款期限10年,用于支付收购苏州市伏泰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伏泰科技”)51%股权的部分转让价款。

今年3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启动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政策,针对“控股型”并购将贷款占比上限从60%提升至80%,贷款期限从“一般不超过7年”延长至“一般不超过10年”,进一步为科技企业并购提供有效金融支持。试点落地3个月以来,随着并购重组市场日趋活跃,一批“硬科技”公司加速产业整合步伐,交易中利用并购贷款额度为亿元级别的案例明显增多。银行紧盯并购重组这一新机遇,着力提高并购方的资金使用效率,但其风控及获客能力也迎来考验。

科技企业并购重组活跃,并购贷款成重要资金来源

随着《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即“并购六条”)等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的落地,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交易日趋活跃。Wind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超1400家A股上市公司提出并购重组计划。

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3个月以来,从参与的上市公司并购项目来看,涉及公司多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并购项目多集中于半导体、生物医药等“硬科技”行业。

“这减轻了收购交易对于企业现金流的大额占用,可谓精准滴灌‘控股型’并购,也符合科技金融对于科技领军企业的支持导向。”受访银行人士表示。

例如,上述伏泰科技是专注于城市治理领域的科技型企业,在环卫、机器人业务等方面均有所布局。又如,至正股份拟收购99.97%股权的AAMI是全球前五的半导体引线框架供应商。数据显示,已落地业务中,78%的项目贷款占企业并购交易额比例超70%。

浦发银行总行科技金融部相关人士介绍,截至6月20日,该行通过并购贷款试点新政为科技企业提供超18亿元的并购资金支持,服务的科技企业集中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等战略性新兴行业,其中重点支持集成电路产业链上半导体设备、半导体材料等环节的产业整合。

亿元级别贷款项目增多,银行风控能力面临更高要求

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3个月以来,交易中利用并购贷款额度为亿元级别的案例明显增多。例如,富创精密收购浙江镨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64.42%股权,获10亿元银行专项并购贷款支持。为收购AAMI股权,至正股份拟申请7.91亿元并购贷款授信额度,其中浦发银行深圳分行贷款金额为5.5亿元,期限不超7年;招商银行深圳分行贷款金额为4.744亿元,期限7年。

受访机构人士表示,有效的并购需求长期存在,并购贷款作为信贷业务的重要组成市场空间巨大,可精准流向成熟型公司甚至链主企业,这有利于发挥产业协同和集聚效应,但也对银行的获客及风控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浦发银行总行科技金融部相关人士表示,根据监管要求,商业银行的并购贷款业务通常在并购方企业确认并购标的之后介入,并结合并购标的具体情况开展贷款风险评估。但并购交易从双方接触、达成交易到并购后的整合,耗时较长,过程中有一些不确定性,需要包括银行在内的生态伙伴全力支持。

并购终止风险仍存,精准滴灌仍须精准施策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并购终止的案例也屡见不鲜,如成都先导终止收购南京海纳医药65%股权,光智科技终止收购先导电科100%股份等。虽然不少银行积极营销并购贷款业务,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受到资源禀赋、风控能力、跨部门协同等条件制约。

某股份行支行负责人表示,银行对并购贷款客户的挖掘缺乏系统性部署,目前更多依赖一线业务员的客户资源和开拓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并购贷款面向科技企业“松绑”的同时,贷款逾期风险仍在发酵。如*ST美谷(原奥园美谷)因其子公司涉及债务逾期问题,涉及银行已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此外,部分并购交易涉及的高科技行业专业门槛较高,收购方本身就具有轻资产属性,难以通过传统抵押物获得足额资金支持;且大多数收购标的并未盈利,这也对银行风控能力提出更大挑战。

“对于银行来说,并购贷款审核的关键还是看客户,包括收购方、担保方、标的资产的资质,特别是质押资产的流动性。”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多家银行也提出了应对方案。例如,农业银行对科技型企业开展全面筛查,并联合政府引导基金,打造“并购贷款+股权投资+产业整合”三位一体服务方案。浦发银行着力于打造科技并购超级链接器,将并购业务介入时点前移,根据科技企业战略规划,为其提供专用的科技并购授信额度,提前备足资金。

随着并购重组市场活跃度进一步提升,并购贷款市场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此前在国新办发布会上透露,正在修订并购贷款管理办法,将尽快出台实施,进一步释放并购贷款的潜力,促进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