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煲汤式”融合 四川工行数字赋能“GBC+”客户生态

中国工商银行要深化科技、数据、业务“煲汤式”融合,将金融产品和服务广泛融入数字经济。近年来,中国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以下简称四川工行)持续加大科技投入,以“赋能+减负”为核心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努力打造数字化的“GBC+”客户生态,用心煲出了一锅让人叫绝的好汤。

QQMail_1705638177297.jpg

加快数字化转型 助力智慧政务发展

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通过数字化转型推进政务信息化,从而增强广大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近年来,四川工行主动对接医保、社保、公积金、税务等省级政务平台,获取多维度可信数据,结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对业务风险预警、普惠客户服务等提供有效的综合化管理。

在“社医住教”等领域,四川工行不断探索政银合作新模式。在人社领域,搭建社保待遇线上发放系统,2023年完成社保及就业资金发放笔数和金额四行第1,月代发人数与月代发金额均同业领先,在全省代发银行中系统运行最稳定、差错率最低。截至目前,在21家分行已建成150余家社银一体化网点,上线社保卡线上申领功能,深化了银社合作。在医疗领域,与全省19个市州的卫健、医疗机构开展系统合作,涉及项目277个,上线“智慧医院”“互联网医院”271个,还协助省医保局搭建了全省医保移动智服务平台(四川医保 APP)等,牵头完成省医保电子凭证移动支付及展码工作,同业首家完成医保电子凭证移动支付。在住建领域,搭建了“业务受理+资金监管”智慧住建营销服务模式,先后上线各类系统200余个,覆盖全省21个市州和上千万企业、个人客户。在教育领域,与省教育厅共建省级教培资金监管云平台,实现对教培机构和教培资金全监管;以“银校共建”精准切入130余所高等院校,协助升级财务系统,推进信息化建设。通过校园一卡通、智慧校园、数字人民币、e缴费等项目和系统上线,服务全省200余所中职院校(中专)和技工学校。

该行运用数字化手段优化系统架构,建立动态监测分析模型降低支付风险,提升地方财政资金支付业务处理效率,构建财政资金支付安全运行长效机制。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中,四川工行加快数字化推广,促进数字乡村信息化服务。以“数字乡村”综合服务平台为主线,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农村综合服务生态,着力构建农村三资监管服务场景。围绕“数字供销”平台建设需求,依托API开放平台、工银聚富通、产融云等开放银行能力,为供销社提供个性化+标准化、线上+线下、B2C+B2B、个人+对公服务建设方案,工行成都分行与成都市农业农村局(成都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合作,打造了全国首个“聚富通+产融云+兴农通APP”开放银行场景——24小时无人超市,实现了“现金+积分”组合支付。加强与各市州医保局、卫健局等部门沟通,打通城乡医保联网结算“最后一公里”。在遂宁,依托“政务云平台”和“营商通”APP,率先实现了首张营业执照注册打印和企业银行账户开立。

QQMail_1705638185183.jpg

四川工行还强化科技驱动赋能,加快推进专业数字化转型。联合省政府服务与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打造公共资源交易聚合平台,助力公共资源交易全程电子化、服务标准化、监管智能化,创建“银行+保险”全线上服务模式,为投标人提供投标保险线上申请、保费线上支付、保单实时查询等服务,实现了为投标企业减负赋能。

聚焦“场景+”生态共建 提升企业融资可得性

“我们是给酒店做配套服务的,回款周期较长,流动资金压力大,工资、门面、进货都要现金,银行贷款又不容易。”万女士是绵阳某酒店用品经营部的老板,没有抵押物,缺少融资经验的她在2023年5月初次感受了工行数字化融资服务的便捷,获得14.8万元贷款,解了燃眉之急。

近年来,四川工行依托数字化转型优势,聚焦“场景+”生态共建,充分利用自身金融结算数据,增强与工商、税务、司法、银联等信息源头的数据交互,培育和打造了一批贴近市场、贴近客户、贴近需求的线上信用融资产品——税务贷、商户贷、烟火贷等,让小微客户的融资服务效率更高,门槛更低,成本更优惠。

为提供更加流畅的普惠服务,该行积极链接生态,与核心企业、多家平台机构实现系统直连,将金融服务嵌入小微企业多个生产经营场景、产业链真实交易场景,融合行内外数据信息、系统决策模型等多项数字化技术和方法,以全流程线上化服务解决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创新推出了“e抵快贷”“e企快贷”,竭力打造客户“只跑一次”即可完成业务办理的线上抵押贷款新模式。

2023年,某食品公司扩大生产,加大对魔芋粉的采购,因临时性资金周转,尚有500万元资金缺口。由于打款时间紧,先后咨询了几家银行都无法保证能及时放款。公司负责人了解到工商银行的“e企快贷”能以厂房做抵押,线上申贷、评估、审批、放款,“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没想到不出一周490万元贷款就下来了。”该负责人欣慰地感叹道。

截至2023年末,四川工行已创新设计50余个线上普惠特色融资场景,线上普惠特色融资场景下贷款余额超170亿元。

零售业务和网点数字化转型 提升客户体验

2023年7月,第3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圣火在成都点燃。在这场全球瞩目的重大国际赛事上,由工商银行创新研发并投产的智能外币兑换机高调亮相。

该设备专门针对境外人士研发,涉及外币兑换、数字人民币准账户硬钱包等业务的办理,支持17种外币现钞,提供8种语言及24小时服务,能自助兑换多国多面值货币,同时提供准账户硬钱包查询、充值、取现、注销等全生命周期服务,成为成都大运会上一抹靓丽的风景线。

2020年以来,四川工行全力建设数字货币运用场景。全国首创公交出行“人脸识别、数币过闸”场景及全国首个地铁绿色出行场景,独家上线天府通电子钱包功能;落地全国首个数字人民币法院诉讼费缴纳场景,落地首批数字人民币线上社保缴费及社保医保异地缴费场景;系统内首创并独家落地数币定向支付智能合约,上线华川土地流转款试点场景;国内首创数字人民币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模式,打造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支付创新场景。

2023年10月,在成都举办的世界科幻大会上,由四川工行布置的ICBC数字金融科幻馆,为与会嘉宾提供接待、业务咨询、精准引导等智慧化服务,让国际友人叹为观止。

为健全数字化运营统筹联动机制,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四川工行加快数字运营“双中心”建设,强化专业协同和线上联动,搭建起了“横跨专业、纵及网点”的客户维护体系,开展了客户回馈、支付消费、普惠金融及反赌反诈等活动宣传和金融知识宣教,大幅提升客户体验。

走进工行网点,一位呆萌的“数字达人”就会移步到你跟前,主动和你打招呼,这位名为“工小智”的大堂经理,能提供排队取号、指纹采集、业务导引、业凭条打印等服务。

为扎实推进“人民满意银行”建设,四川工行在营业网点推出了一系列数字化便民服务,比如,手机银行“远程办”服务专区,就实现了订单邮寄、同屏辅导、业务办理等8大类27项“屏对屏”服务。除自助存取款机、货币兑换机等常规数字设备,该行还在网点投入了被称作超级柜台的智能柜员机,能提供个人开卡、投资理财、明细打印、普惠金融、便民转账等上百项服务,大幅提升业务办理效率,提高客户到底体验,真正做到便民、利民、惠民。

未来,四川工行将进一步加快产品和服务模式优化,强化科技赋能金融发展能力,带动业务模式、管理流程、组织架构全方位变革,持续全面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