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论坛现场|中国证监会首席律师焦津洪:开展四方面工作 促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0
0
收藏
手机阅读
手机版

扫码手机端阅读

欢迎关注
经济网小程序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微信扫码分享

顶部

微信图片_20191222121048 (1)

中国证监会首席律师焦津洪(《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摄)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记者 陈一良)12月22日,以“中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为主题的第十八届中国经济论坛在人民日报社隆重举行。会上,中国证监会首席律师焦津洪表示,今年以来,中国证监会围绕支持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重点开展了“把好入口”“拓宽出口”“支持并购”“强化治理”等四个方面的工作。

焦津洪提出,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微观基础,提高资本市场的竞争力,首先的前提就是要提高上市公司的竞争力,“‘十三五’以来,我国上市公司群体不仅数量增长,规模扩大,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也明显提升,在国民经济中的引领示范作用日益凸显。”

焦津洪介绍,截至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数量已接近3800家,总市值约56万亿元,分别位列全球第三位与第二位。上市公司涵盖了国民经济全部90个行业大类,有四成以上的公司属于战略新兴产业,囊括了七成以上国内500强企业。

“实体行业上市公司数量仅占全国上市公司数量的万分之一,而今年前三季度利润总额相当于同期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50%,较‘十二五’末的25%翻了一番。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显著高于全国企业的平均水平。”焦津洪说。

焦津洪强调,今年以来,证监会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扣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这一主题,围绕支持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重点开展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把好入口。稳步推进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严把审核质量关,从源头提高上市公司竞争力。同时,平稳有序推进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改革,通过更具包容性和适应性的制度安排进一步畅通科技、资本与实体经济的循环机制。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企业进入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的整体结构不断完善,科创属性持续增强。今年1-11月,共有174家企业发行上市,融资2026亿元,其中科创板上市公司56家,融资726亿元。

二是拓宽出口。健全退出机制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明确要求,今年以来证监会牢牢坚持市场化、法制化方向,严格执行退市制度,充分发挥破产重整、并购重组等制度功能,多措并举拓展市场退出渠道。从年初至今已有18家上市公司实现市场退出,其中9家是强制退市,1家主动退市,8家重组退市。退市数量相当于前五年的总和,有进有出、进退有序、优胜劣汰的市场生态初步形成,从整体上提高了上市公司的竞争力。

三是支持并购。资本市场作为并购重组的主渠道,盘活存量的主战场,一大批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吐故纳新、转型升级,提高了自身的竞争力。近年以来,证监会坚持简政放权,大幅减少和简化并购重组的审批事项,目前仅有5%的重组需要证监会核准许可。市场效率显著提高,今年证监会又修订了《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优化重组上市制度的安排。制定科创板重组特别规定,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实行注册制,制定分拆上市试点规则,支持多元发展上市公司实现业务聚焦,提升专业化经营水平。

这些改革措施进一步激发了并购市场的活力,为上市公司提高竞争力创造了有利条件。今年1-11月,全市场并购交易共2542单,交易金额1.65万亿元,其中战略新兴产业并购975单,交易金额5291亿元。

四是强化治理。规范的公司治理是上市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今年以来证监会通过教育培训,完善制度,监管执法等多种方式,积极推进上市公司落实修订后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以实际控制人与董监高等关键少数为重点,不断提高企业规范运作水平,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切实回报投资者,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总体上看,上市公司已经成为我国实行现代企业制度最为规范的群体,强化公司治理取得了积极成效。

焦津洪透露,证监会在广泛深入调研,充分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已经印发《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行动计划》,立足自身的职责,制订了五个方面、46项的具体任务,并积极争取更高层面出台指导性文件,优化顶层设计,凝聚上市公司、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合力。“下一步证监会将切实抓好贯彻落实,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而对于投资者保护、证券市场违法成本偏低等问题,焦津洪表示,12月23日起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将对证券法修订草案进行第四次审议,此次证券法修订,将是我国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的一次全面和系统性的升级,将大幅度提高证券市场违法成本。“证券市场违法成本偏低、责任偏轻,而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投资人,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维权成本过高、难度过大的状况有望得到根本的改变。”焦津洪表示。

编辑:李慧敏

编审:张伟

我要说两句
| 退出
畅言一下
  • 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 中央新闻网站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
  • 经济网热线:010-65363451 6536349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150
  • 经济网邮箱:jjw@ceweekly.cn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jw@ceweek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