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减量跌价“空袭”银行年报 攻守倚赖净值产品、基金代销
0
0
收藏
手机阅读
手机版

扫码手机端阅读

欢迎关注
经济网小程序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微信扫码分享

顶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王丹 上海报道

自2018年4月《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简称“资管新规”)发布算起,距今落地已近一年。

公募基金虽然相对影响较小,资产管理规模期间还实现了稳步提升,但分级基金、保本基金等产品清算或转型稳步推进,货币基金规模过快增加遭到管控。亦如中信建投基金总经理邱黎强所称,在银行、信托、券商等机构不断推出新业务的情况下,公募基金现有产品和现有业务不可避免受到冲击。

而银行理财方面,似乎影响更大一些,持续量价齐跌,目前已经显现到了正在渐次披露的上市银行2018年年报上,建行等多家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理财产品业务相关收入下降。

4月11日,某城商行办公室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基于这一系列影响,公司在黄金、保险、基金代销上增加了力度。

理财产品减量跌价

建设银行日前发布的2018年年报数据显示,该行去年理财产品业务收入111.13亿元,较2017年下降了44.55%,其直言主要是受到资管新规实施和理财产品市场发行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

无独有偶,浦发银行也在2018年年报中披露,去年理财收入同比大降56.4%,而交通银行、平安银行、中信银行等,由于理财产品收入减少,亦导致公司去年管理类手续费同比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来自融360大数据研究院的统计,根据目前已披露的银行2018年年报,去年几乎全部银行的理财业务手续费收入,都较2017年有所下降,平均下降幅度接近40%。

就此,招商银行在年报中分析表示,主要与资管新规、社会融资需求下降及利率水平走低等因素有关,理财投资端高收益资产减少,而负债端利率弹性较小。“这将在短期内对各家银行资产管理业务转型发展和收入增长带来很大的挑战”,该行如是称。

在资管新规下,保本理财规模收缩、理财业务逐渐回归本源,不仅是数量上,还体现在收益率上。据融360大数据研究院最新监测数据显示,2019年3月,银行理财平均预期收益率已跌至4.31%,与2017年4月持平,也就是说,基本已跌至近两年的最低值。

该研究院分析人士进一步解释,“银行理财收益率的下限为资金价格和债券价格,未来能否出现拐点,取决于利率拐点的到来。但目前市场利率仍持续下行,且快于银行理财的下行速度,暂时没有拐点迹象”。

应对策略两手抓

面对资管新规的影响,银行等资管机构并没有坐以待毙。最直接的应对就是在保本理财规模压缩的同时进行产品净值化转型,今年3月,保本理财发行量占比首次跌破了20%。

浦发银行年报显示,2018年净值型产品规模突破4000亿元,占比提升至48.68%。建设银行2018年净值型产品全年发行192只,期末余额2996.24亿元,较2017年新增2975.09亿元,几近一倍。交通银行和中信银行也均表示,正在全力推动产品净值化转型,前者2018年净值型理财产品日均规模较上年增加356.19亿元,占表外理财的比重较上年上升4.83个百分点至15.52%;后者至报告期末,个人净值型理财产品存量规模占比较上年末提升25.98%。

在理财产品转型的同时,主动进攻方面,还包括筹备设立的银行理财子公司。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截至目前,工农中建交五大银行的理财子公司已全部获批设立,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等理财子公司也有不少正在筹建当中。

如招商银行在年报中称,公司已向中国银保监会正式递交了关于理财子公司筹建的全套行政许可材料,正在等待筹建批复。同时,公司也在内部推进各项转型,保障向理财子公司平稳过渡。去年12月13日,中信银行董事会也审议通过了全资发起设立理财子公司的议案。

4月11日,某城商行办公室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去年4月资管新规实施后,包括银行等各类资管机构开始严格执行相关要求,同时落实各项应对举措。除了创新产品,改造存量产品,向净值型转型外,还有调整和优化理财产品期限结构,丰富产品线,加大资产配置及财富管理理念推行等举措。“参照招商银行,把理财纳入到整个财富管理体系中”,他说,去年以来,公司在黄金、保险、基金代销上增加了力度。

从上市银行已披露的年报中看,基金代销业务向好成了不少银行应对资管新规影响的有效助力。

招商银行披露,代理基金收入同比增幅达到 32.2%。交通银行透露,去年代理销售近百家基金公司2700余只公募基金产品,代销数量居同业第一。中信银行则坦言,去年大力推动债券基金销售,非货币基金销量比上年增长152.67%。

上述负责人还提出,面对能否成功拿到理财子公司牌照,以及能否给客户带来好的服务体验,未来银行间也将出现分化。

我要说两句
| 退出
畅言一下
  • 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 中央新闻网站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
  • 经济网热线:010-65363451 6536349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150
  • 经济网邮箱:jjw@ceweekly.cn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jw@ceweek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