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羽绒价格自10月以来不断走高。据羽绒金网数据,11月19日,每公斤90%的白鸭绒价格为559.32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7.6%;每公斤90%的灰鸭绒价格为541.94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9.58%。
随着羽绒价格的上涨,有商家算了一笔账:一件成人短款羽绒服差不多需要100只鸭的绒,成本升致正规厂家羽绒服的出厂价逼近千元。
原料减少成本飙升
近日,有业内人士称:“现在养鸭子的特别少,羽绒价格一天一个价,90%的白鸭绒价格最低的时候17万元1吨,现在差不多58万元1吨;鹅绒现在是98万元1吨。”他表示,一件成人短款羽绒服,差不多需要100只鸭的绒,成本飙升致正规厂家出厂价逼近千元。
此外,随着寒潮天气来袭,羽绒服装需求大幅增加。某做羽绒服生意的商家表示,10月下旬的一波换季式降温,让羽绒服正式进入今年的销售旺季,当前自家生产的最新款的6个款式已全部售罄,供不应求。这段时间,线上店铺的数据每天都在发生变化,羽绒服产品销量很好。
需求旺盛也带动了羽绒价格的上扬。据中国羽绒工业协会消息,11月14日,国内90%白鸭绒、90%白鹅绒的价格分别为552.5元/公斤、944.1元/公斤,相较于今年10月17日价格分别上涨8.4%、6.3%。
中国羽绒工业协会信息部主任祝炜分析,从供应端来看,或受猪肉价格下跌影响,鸭肉、鹅肉需求减少,叠加养殖端行业产能调整,羽绒供应收缩,一定程度上对羽绒价格形成支撑。同时,从需求端来看,受天气渐寒影响,羽绒价格存在季节性上涨。在多重因素作用下,羽绒价格与2023年同期及以前相比涨幅显著,但相较2024年同期仍属于相对平稳的状态。
低价产品质量堪忧
冬季来临,百元价位羽绒服成为网购销量主力军,但“300元以下买不到真羽绒服”的说法让消费者感到焦虑。有店主直言:“这个价位买的都是‘飞丝’而非真羽绒。”
祝炜表示,根据当前羽绒原料的报价,假设一件羽绒服填充绒子含量90%的白鸭绒、填充量150克,羽绒原料的成本为63元至82.5元,加上面辅料和人工,其核心成本为126元至247.5元。
“这仅仅是核心成本,如果算上其他成本,这件产品的合理售价不太可能低于300元。”祝炜表示,如果充绒量更多、填充的是鹅绒或更高蓬松度的羽绒,成本还将更高。
不少商家直言“真羽绒服不会便宜”。有商家称:“别说300元,400元、500元也买不到好的羽绒服。”
还有商家把“真羽绒”的“起步”价位直接提高到了700元。“700元差不多能买到真的羽绒服。700元以下的含绒量肯定是低的,它不纯,应该也就能达到70%或80%。”有商家对记者表示。
羽绒服挑选门道多
事实上,在市场上,尤其是线上销售渠道,千元以下的羽绒服是主流,在部分羽绒服品牌的店铺,销量最高的是300元左右的羽绒服产品。不仅300元以内的羽绒服遍地都是,100元以下的羽绒服也不在少数。
消费者究竟应该怎样挑选优质羽绒服?
自2022年4月起,新的羽绒服国家标准(GB/T 14272—2021)正式实施,提供了最权威的选购指南。最关键的变化是将“含绒量”修改为“绒子含量”。新国标要求,绒子含量明示值不低于50%,才能称为羽绒服。
因此,选购时务必看好以下三大核心指标:一看执行标准。认准吊牌或水洗标上是否标注GB/T 14272-2021。这是新国标的“身份证”。二看绒子含量。数字越高保暖性越好,常见的有70%、80%、90%,可根据需求选择。三看充绒量(克数)。这是决定保暖程度的关键!同样90%绒子含量,100克充绒量与200克充绒量保暖性差异巨大,需结合所在地区冬季温度选择。
“以前说含绒量,只要是绒就行,现在新国标出来以后,是用绒子含量去划分的。”一家羽绒服门店的销售人员表示,不要只看价格和羽绒,要看吊牌或水洗标上的“绒子含量”,占比越高越好,90%为不错的标准,而“充绒量”方面,克数越高通常越保暖,超过15%的材料都会在水洗标上标注。
另有专业人士表示,消费者还可以通过其他一些方法区别真假羽绒服。
“好的羽绒是没有梗的,有的羽绒服把梗也充进去,能摸出来。”某羽绒服商家介绍,棉和羽绒的手感是不一样的,羽绒更软,蓬松度更好,但棉非常滑,再者棉比绒硬。第二种方式是,羽绒服洗了第一遍以后,若绒打成一块,干后拍打如果能起来,说明这个绒有聚水和膨胀度,如果起不来可能是掺杂了其他的杂质。(夏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