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全社会共享机器人便利!中国人形机器人领跑背后

11月2日,第十五届全运会深圳火炬传递现场,一位特殊的“0号火炬手”——人形机器人“夸父”,以高度拟人的奔跑姿态,圆满完成百米火炬传递任务,引发广泛关注。

“夸父”由乐聚机器人完全自主研发,无技术人员陪跑,全球首次完成自主参与火炬传递,背后是科技硬实力的比拼。

古兵:这是有意的一种营销活动,还是一种其他想法做的事情。

冷晓琨:这是我们接到的一个组委会任务,希望在深圳这种有科技氛围的城市中,展示出运动会的科技精神。

冷晓琨:我觉得当时最触动的一个画面,就是“夸父”把火炬传给高中生王裕宁之后,“夸父”依然站在现场没有走,一直在跟孩子挥手,忽然那个瞬间,会有种科技和未来的一种连接、传承的感觉,那一幕很触动我。我觉得这可能是这次人形机器人参加火炬手最大的一个意义,真的是把科技、未来这种精神通过体育传递给公众了,让大家知道未来的科技会逐渐走入到大众中。

冷晓琨带领团队研发人形机器人始于2012年,那一年,还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读大一的冷晓琨,参与研发的机器人舞蹈队登上了央视春晚的舞台。

冷晓琨:那个时候是小的人形机器人,30多公分,但那些机器人都是进口的,上完春晚之后,网上就开始批评了,觉得拿着进口的东西上了春晚。

古兵:背后那些不好的、质疑的评论,对你有影响吗?

冷晓琨:影响很大,因为我们那时候核心是做运动控制的,拥有一个本体的平台,编程序的。回来之后很憋屈,那时候才大一,一个刚刚进大学的孩子,看到网上一堆恶评的时候是接受不了的,所以有一阵我都不上网。后来我们成立了哈工大俱乐部,开始做小的人形机器人。那时候全国机器人大赛全部都是进口的,这是当时的一个现状,所以我们那时候就想,至少在比赛上得有国产机器人。

中学期间,冷晓琨痴迷于机器人,在全国机器人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后被保送到哈工大计算机学院就读。

从2015年起,冷晓琨硕博连读,师从我国著名的人形机器人专家洪炳熔教授,研究双足人形机器人的关键技术。2016年,他与9位哈工大同学创立乐聚机器人。创业之初,他们选择“两条腿走路”,先行开发出适用于教育领域的小尺寸人形机器人,取得盈利后维持公司运行,同时为全尺寸人形机器人技术积累经验。

古兵:当时人形机器人还是一个冷门的赛道,你就确定了这样的一个方向吗?

冷晓琨:是的,我老师洪炳熔是改革开放之后出去的第一批交流学者,他回来之后,在2000年前后,就把我们实验室的方向全部改成了人形机器人方向,他的预判就是人形机器人一定是下一代机器人产业的爆发点。

世界上第一台全尺寸人形智能机器人诞生于1973年,是由日本早稻田大学加藤一郎团队研制的早稻田机器人一号,这台机器人具有人的外形特征,并具备行走、抓取和语言能力,被视为现代机器人技术的分水岭。

加藤一郎团队的终极目标是开发“能像人一样思考和行动的个人机器人”,然而,之后的近半个世纪,人形机器人技术进展缓慢,大规模产业化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2022年,人形机器人的发展迎来新机遇。这一年10月,马斯克发布的人形机器人“擎天柱”原型机全球首秀,能够自主行走、简单互动,预估产量可达数百万台,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向商业化迈出了重要一步,也带动了小米等科技巨头对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加速布局。同年,以ChatGPT为首的多模态大模型兴起,也让更多人看到了“通用人形机器人”的未来。

冷晓琨:我们从2018年开始做大的人形机器人,但是一直在找如何做大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化路线。在2022年之后,我感觉产业化人形机器人可能要爆发出来了,所以就抓紧时间改赛道,把所有的研发力量全投到大人形上了。所以说到2023年年底,我们发了第一款“夸父三代”,一发布就开始销售。

古兵:基本上不到一年的时间?

冷晓琨:看起来不到一年,但是毕竟我们大人形机器人的研发从2018年就开始了,它的周期是长的,所以我们把很多大家看不到的坑,提前踩过了。

2023年底,乐聚发布“夸父三代”人形机器人,成为国内首款可跳跃、可适应多地形行走的人形机器人,国产化率超过了90%,打破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2025年1月,乐聚第100台全尺寸人形机器人交付,被视为国内人形机器人产业的转折点。

古兵:当时那样的阶段中,其实产业的配套和链条并不完善,当时要怎样把链条建立起来形成自我的国产化链条?

冷晓琨:先抓重点。我们核心抓的第一个重点就是关节,因为关节占到成本的30%以上,只要是动的地方都是关节。关节里面分三个模块,电机、驱动、减速器,三个合起来叫一个模块化关节。2018年我们做完第一台人形机器人成本是300多万元,驱动是以色列的,电机是美国的,减速器是日本的,那时候脚上还要用六维力传感器,传感器是德国的,还要定制,一定制就要半年。第一台做完我就明确了肯定没办法产业化,就直接叫停了,叫停之后就说要探讨一条新的路线。

目前,全球已有至少10家企业实现了人形机器人的规模化量产与商业交付,交付规模从数百台到数千台不等,应用场景从工业制造延伸至商业服务和家庭领域,因此,2025年也被业界公认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

古兵:现在在世界人形机器人的舞台上,你觉得乐聚或者中国的人形机器人站到上面的时候,是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冷晓琨:从产业角度,我认为中国已经是一个领跑阶段。一台低成本、高动态、高性能的可以跑、可以跳的机器人,中国绝对是一个遥遥领先的阶段。2020年前后,我判断要十年以上我们的机器人才能超过日本或者美国。但如今,我国人形机器人已经到了一种并跑甚至超跑的阶段了。2020年的时候,我们正式提出乐聚的使命,让全社会共享机器人便利。

目前,乐聚人形机器人已经进厂“打工”,在一汽红旗工厂实现了多台机器人长时间稳定作业。

古兵:你觉得,未来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化场景下,还会有更大的发展吗?

冷晓琨:我认为工业是人形机器人的过渡阶段,它真正的星辰大海是家庭,工业只是它在相对简单、固定的长时序场景下,先去打磨人形机器人的技术,打磨它的大脑决策、系统、小脑的一个过程。我认为只有在真实场景中,才能把机器人打磨出来,所以说工业对于人形机器人的价值,大于人形机器人对于工业的价值。

在冷晓琨看来,人形机器人未来最大的应用场景是家庭,他希望乐聚机器人“夸父”能够尽早进入寻常百姓家。

古兵:你希望乐聚将来真正实现的愿景是什么?

冷晓琨:现在我只能想到十年的愿景,就是让人形机器人真的进入到家庭,真的能够给人当保姆,完成工作。第二是养老院,这个其实是我最迫切想做的事情。作为养老场景,它真的能够敢跟老人去交互,进行动作、陪伴、护理,我认为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点。

古兵:你们做的人形机器人命名叫“夸父”,什么原因会起这样一个名字?

冷晓琨:古代神话夸父追日。2022年之前,人形机器人的第一使命就是让它走起来、跑起来,然后再去追逐更深的目标,其实这个形象和夸父是很像的。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