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长期的销量低迷和日益增长的盈利压力,保时捷选择对其产品战略进行重大调整。根据保时捷近日发布的一份声明,这家跑车制造商将重新转向内燃机车型,包括混合动力车,同时暂停即将推出的电动车型。
新增内燃机车型
“我们敲定了产品战略调整的最终步骤。当前汽车行业正经历巨大变革,因此我们正推动保时捷全方位战略重组。在此过程中,我们希望以卓越的产品满足客户需求,以稳健的财务业绩回报投资者,从而顺应新的市场形势与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作为保时捷CEO,同时也是大众集团CEO的奥博穆表示。
此次调整的关键举措之一,是新增品牌标志性的燃油车型。此前计划推出的、定位高于卡宴的全新SUV系列,原本拟完全采用纯电驱动,鉴于当前市场环境,该系列上市初期将仅提供燃油版及插混版本。据悉,这款超豪华SUV内部代号为K1,最初计划作为纯电动车型推出,但现在不得不有所调整。
至于Panamera、卡宴等现有车型,其内燃机及插混版本的生命周期将延长,持续供应至2030年代中后期,且继任车型也已纳入规划。
另外,保时捷指出:“由于电动汽车普及进程放缓,部分纯电动车型的上市时间将推迟。特别是,计划在2030年代推出的全新电动汽车平台将被重新安排。该平台将与大众集团内部其他品牌,协同开展技术重新设计工作。这是公司对纯电动汽车需求增长明显放缓的回应。”
不过,保时捷也强调,公司现有的纯电动车型产品阵容将会持续更新升级,包括Taycan、Macan、卡宴的纯电动版本,以及未来将推出的718系列双门跑车纯电动版。
事实上,这并非保时捷首次调整电动化战略。数年前,保时捷曾采取激进的电动化战略,原计划到2030年使得电动汽车销量占比达到80%。不过,面对财务困境与市场需求变化,保时捷逐渐改变了态度,从“纯电先行”回摆至“动力系统并行”。从2024年开始,保时捷不止一次表示,2030年之前将继续并行推进内燃机、插混与纯电三种动力路径,核心的911车系将扩充更多内燃机车型,下一代卡宴也将保留内燃机版本。今年8月,保时捷还宣布,对高性能电池子公司Cellforce进行重组,放弃自研电池的生产计划。
利润缩水牵累大众集团
之所以如此,也是基于现实考量。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保时捷盈利能力一直非常出众,利润率长期保持在15%以上。不过,2024年,保时捷净利润35.95亿欧元,同比下降30.3%;销售回报率14.1%,低于2023年的18%。
至于今年上半年,保时捷净利润7.18亿欧元,同比暴跌66.6%;销售回报率从去年同期的15.7%骤降至5.5%,几乎回到十年前水平。由于电动汽车成本高、毛利率远低于燃油车,再加上美国加征关税侵蚀利润,保时捷多次下调财务预期,其中今年8月初,保时捷将2025年销售回报率预期降至5%~7%。
基于此,保时捷决定继续通过内燃机车型“回血”,而这也是欧美车企的普遍做法。例如,梅赛德斯-奔驰、奥迪等传统豪华品牌已经纷纷调整了电动化时间表,将更多资源投入到混合动力和高效内燃机技术上。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董事长康林松认为,在电动汽车普及不如预期的当下,对成熟车企而言,同时推进燃油与电动是最理性选择,两种技术都不能放弃。尤其是在美国,由于特朗普政府的“反EV”政策,通用汽车、福特等车企迅速回归以利润更高的大型SUV和皮卡为核心的产品线。
值得一提的是,保时捷此次重组代价高昂,预计将给该公司2025年营业利润带来18亿欧元的损失。为此,保时捷再次大幅下调2025年盈利预期,销售回报率预计进一步降至2%,汽车业务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率也从原先的14.5%~16.5%下调至10.5%~12.5%。再加上此前已决定的产品战略调整,以及电池业务相关投入、组织架构变革成本等,保时捷预计2025年与战略调整相关的特殊支出约为31亿欧元。在战略调整过程中,未来数年预计还将产生进一步的现金支出。
另外,母公司大众集团预计,保时捷的重大改革,将使大众集团2025年营业利润遭受约51亿欧元的损失。为此,大众集团也同步下调2025年盈利预期,其中,销售回报率调整为2%~3%(此前预期为4%~5%),汽车部门净现金流预计将接近零,远低于最初预测的10亿至30亿欧元。受此影响,保时捷和大众集团股价双双出现大幅下滑,且根据德国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9月初的公告,保时捷股票于9月22日被移出德国股市基准DAX指数,“降级”至德国中盘股指数MDAX。